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楼宇烈先生谦谦君子养成课程
《四季养生手册》:依据二十四节气教你科学调养身体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养生指南#
虽已过立冬时节,京城却还是深秋的模样。
很荣幸参加了清华大学主办的《君子之德》讲座,可以说是一场让人热泪盈眶的演讲。一个多小时的讲座,87岁高龄的楼先生思路清晰、娓娓道来,为学问先生引经据典、为传道先生娓娓道来、为师者先生身教先行,可谓谦谦君子,让人无限感佩,心生敬仰和向往之情。
都说大美无言,先生的话带给人的感动,语言也显得苍白。先生的每一句话细细思索都与日常做的事息息相关, 听完先生的讲座也让我对培德书院所实施的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课程有了更深的思索和更大的信心,用心耕耘,他日的孩子们终将成为谦谦君子。
君子之徳
楼先生从“四不可”说起
一个没有礼仪、没有君子的国家,不可以称之为中国,君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楼先生说, 君子不像圣贤那样高不可及,是人人都可以做到,人人向往的品格。
君子有哪些特点呢?
先生引出了《荀子·哀公篇》中,孔子回答哀公的句子 “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
“讲话忠实诚信而不认为自己有美德,所行皆仁义之事,但面无傲色,所思所想、考虑问题很周到但言辞不与人争论。”这些都是君子的特点。 先生说,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君子的特点即:谦谦君子,君子总是谦虚的。
君子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想做到却也并不容易,那要如何成为一个君子? 楼先生从《礼记·曲记上》的“四不可”说起——做君子要从此四方面着手。
中国文化
是一种修身的文化
《大学》中记载“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何修身、如何通过正心和化性,培养自己成为谦谦君子,楼先生从四不可讲起,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修身方向。
其一,傲不可长。做人不可恃才傲物,如果恃才傲物,自己有本事就看不起别人,就无法跟大家打成一片;做人不可居功自傲,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个人的力量能达到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的配合而达到的,有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最后一定会受到他人的唾弃。因此, 想成为谦谦君子,首先要去掉傲气,成就越大,越要谦虚谨慎,越要感恩大家。
其二,欲不可纵。人生而有欲,是非常正常的事,传统文化是从来不否定人欲的。 中国文化提倡养欲、节欲。过度的欲望,会引发争斗:人与自然的争斗、人与人的争斗,会引发资源耗竭,人际关系紧张,中国文化讲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淮南子》中记载:“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 因此我们学习礼乐,通过礼乐来节制欲望。黄帝内经讲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任何过度的欲望都是对生命的损耗。
其三,志不可满。志于道,可以不满足;志于物,要知足。中国文化非常注重辩证关系,我们常讲“活到老、学到老” ,而学也有“止”与“不知止”的辩证。一方面,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另一方面, 学也要知止。 第一,学止于行,不能光学不去做。第二个,学止于礼,礼就是做人的道理和规矩。
其四,乐不可极。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国文化是一种周行不殆的文化,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的根本,是把握中道,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中国文化是一种修身的文化,更是一种人文的文化,所谓人文就要符合自然规律,又要符合人类的需求。而人文的核心精神就是,将乌鸦反哺这种自发的行为,通过修身变成自觉、自律的行为。
君子之德与教育
楼先生讲的是君子之德,字字句句又与我们的教书育人息息相关。楼先生讲, 学校就是要培养君子一样的人才,成为社会的榜样、社会的领路人。清华大学过君子的节日,请楼先生来讲君子的教育,这为我们教育中人做了一个好榜样。
楼先生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问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随后道来, 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教育让人追求的是做人的智慧,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听楼老这些话,让我想到了培德书院的日常教学生活。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教育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运转的律法,永不过时的时间美学,节气有他的韵律和美,是一种人与自然互动的艺术。教育也是一样,人与人互动的艺术。 节气生活美学的教育,就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友好互动的教育把人当成人,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培德书院的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教育,以节气变化为时间轴,以孩子的身心发展为空间轴,培养出来的孩子是立于天地间的。
我们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跟着节气过生活,感受大自然时序的规律与变化之美,敬爱自然,感谢自然赐予的阳光、空气、水,进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在培德,感恩也是孩子们每天必行的礼仪。无论是正餐还是间点,我们都会一起唱谢饭歌,以此感谢天地自然阳光水土给予我们美好的食物,感谢那些为我们收获美食的农民、厨师、阿姨等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在谢饭歌中,让孩子明白,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基于他人的付出,因此更要懂得珍惜和感恩。 培养孩子们对人事物充满敬畏、心存感恩,这刚好与楼先生讲到的“傲不可长”相契合。有很多家长反馈,说以前孩子在家吃饭一直是个问题,来到培德后,孩子在家吃饭变好了,我想这就是孩子在中国的礼仪与感恩文化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吧。
不时不食,培德书院的节气饮食,采用当地、当季、盛产的食物作为我们的食材,用心烹制,制作出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营养食物。男女饮食,人之常情。圣人把人的情当田来种,像田地一样来耕耘。吃好了,身体好了,心情也就好了,食育也是有效管理人情的途径。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我们距离君子就又近了一步。
志不可满,是我们倡导三代塾学的有效支撑。培德书院专门设有教育馆空间,借由三代塾理念,致力于三代共学,打造一个三代人共学共享的教育社区化的文化氛围,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也能不断吸纳新知识,共学共育,通过三代乃至更多代的努力,营造出新时代的书香门第,移风易俗。 二十四节气教育目的的核心,是要引领儿童发展出知止敬虔的生活态度。知止是能感悟自然与自心的美,而止于至善;敬虔是能体会自然与自心的庄严,生出恭敬之心。有知止敬虔的心,才能支持儿童日后的成长,能与自然、社会、自己共好和谐 [1]。
在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课程体系中,重视人与人交往必须有节有度。大自然的二十四节气中的节,说文解字:「礼也」、「理也」、「端也」、「度也」。也就是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与变化中,感受天地间中有形、无形的「和」、「理」、「约」、「度」、「礼」。 在日用常行中,感受中庸之道。
说起教育,每人都有一个理想的教育梦。 探索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又要符合人类需求的教育是我们当代教育者不断努力的方向。幸好有君子之德的讲座,有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的课程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楼先生讲,君子足以撑起礼仪之邦的称号。 愿虽小,可参天,以小小的节气生活美学课程为契机,为生命积攒用不浪费的投资。从四不可为切入点,向谦谦君子的养成而努力。
[1]:初探二十四节气课程模式的中国特色. 叶世芬. 2019
素材提供:培德书院幼儿园小象班老师 杨晴老师
文章撰写:培德书院教育馆馆长 田笑菲老师
网址: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楼宇烈先生谦谦君子养成课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4666
相关内容
二十四节气课程 浸润儿童美好生活品 -- 谦逊的生活之道
人生要有谦虚的心态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囊谦县囊谦县2024年各级各类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学生营养餐食材配送服务项目公告
于谦娶19岁女学生,背后隐藏的惊人真相曝光!
楼宇烈:儒家的修养智慧对当今有哪些启示?
智慧与谦逊:成就更好的自己
“情暖四季 美好生活”二十四节气养生课
【道中华】楼宇烈:儒家的修养智慧对当今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