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健康】中秋养生,中医专家这样说
中医四季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中医调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是一年秋季的中期,亦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节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因此,中秋前后,也成了养生的重要阶段。关于中秋养生,大医二院中医科主任姚娓这样说:
1. 慎贴秋膘
金秋佳节,亲朋好友聚会不断,面对餐桌上的丰盛美食,让人忍不住放开肠胃。食之有道,健康饮食十分重要。古人认为“秋季进补,冬令打虎”,所以贴秋膘又是秋季养生的主题。但因为现代人更趋于肥胖,饮食中不缺乏脂肪和高热量,故贴秋膘要谨慎,防止“贴”出疾病。
同时注意不可过量食用月饼,月饼的含糖量和油脂较高,热量很高,过量食用会引起胃满、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糖升高等反应。所以,月饼虽好,但也不能多吃。
2.多酸忌燥
中医认为秋天“增酸”,可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袭。少吃燥热之物,如生姜、火锅等。这些食物食后易上火,继而加重秋燥。中医有“八九月不食姜”的说法,正是依据人体在四季中呈现不同的身体特征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燥热。
3.甘淡滋润
秋季干燥,应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肺及肠胃津液不足。既避免出现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也能保持肌肤光泽。此外,秋季饮食应当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些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莲藕、冬瓜、银耳等。
4.注意饮水
清晨起床后饮水一杯,改善一夜机体相对缺水的状态,使血液浓度稀释,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便秘者更为有益。同时也要注意到饮水间隔时间要均匀,人一天至少需要2000毫升水,除三顿饮食摄入一定量水外,晨起、上午10时左右、下午3时左右、晚餐后等时段还要各摄入300-500毫升水。
5.睡眠充足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秋天,阴气始盛,阳气始衰,人极易疲乏,秋季的睡眠非常重要,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身体本来就疲乏,如再不能保证睡眠时间,整天都会提不起精神,既影响工作,又影响生活质量。同时,更应重视睡眠质量,秋季睡眠,易乱梦纷扰,这样即使睡足了时间,也仍不解乏。所以,在睡前要注意不饱餐,学会心态平静地入睡。
6.注意保暖
中秋后各地的气温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会出现早晚凉的现象,身边携带衣物一方面可随时添减衣物,防止受凉而生病,另一方面可以用于中午的遮阳。
7.坚持运动
秋天是提高肺部活力的季节。适当户外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肺活力,还可以消除秋天困乏,有助于减肥。慢跑可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秋季运动不宜太过激烈,最好的慢跑状态是轻微有汗,户外慢跑可选择新鲜空气的公园,让身体呼吸新鲜空气。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网址:【中秋·健康】中秋养生,中医专家这样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5109
相关内容
中老年健康新风尚:7个中医养生技巧教你过一个健康秋冬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秋分中医养生秘籍-健康生活
防“秋燥”怎么样吃才好?中医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如何缓解“秋燥”?中医专家推荐“五汁饮”
中医 秋季养生的10个小常识
健康过中秋
中秋佳节话养生:健康饮食做好这几件事
秋季中医养生保健食疗大全
中医秋季养生培训课件PPT.pptx
寒露:秋中之秋,防燥养收(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