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荐 | 再生—2020年生态艺术作品全国邀请展
生活艺术展览常常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参展,为城市带来全球视角的艺术交流。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展览#
再 生
—— 2020年生态艺术作品全国邀请展
主办机构: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蒲公英教育智库、《新校长》杂志社
联合主办:伊顿纪德品牌
承办机构:同门艺术中心
协办机构: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9日-12月6日
展览地点:重庆市渝北区体育馆
开幕时间:2020年11月9日 17:00
开幕地点:重庆市渝北区体育馆2楼 · 艺术展区
策展人:王林、冯大庆
执行统筹:黄冰莉、杨喜
统筹团队(同门艺术中心): 杜映萱、赖瑶瑶、黄冰莉、贺兴友(图片提供)、李汶洁、杨喜、尹惠文(视觉设计)、王冠英、张若玙
参展艺术家(按音序排列):常咒、段胜峰、何工、焦兴涛、靳立鹏、李向明、廖磊三人组、缪晓春、庞茂琨、冉启泉、申晓南、孙海力、唐勇、王璜生、杨千、应天齐、曾令香、张杰
前 言
Perface
我在大学里面工作。每到毕业季,就看见离校的大学生抛弃的废物堆积如山,物管工人不得不将废弃物大车大车地拉往垃圾场。
这种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令人震惊。许多可用之物被毫不可惜地丢掉,同样的情形在许多中小学生那里,也是如此。
浪费,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习俗。然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如果听任垃圾等废弃物无限制地增长,我们势必突破地球的承受能力,环境污染给全世界带来的,或许将是比新冠疫情更为严重的人为灾难。
生态危机、环保与资源节约,对于人类而言,已经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改变以人为尺度的发展观念,以万物为尺度来重塑天人关系,奉敬畏之心以尊重自然,修复自然与保护自然。
"再生——2020年生态艺术作品邀请展"作为 生态艺术季主题展,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举办。
我们"以废弃物作为理由"——创废为艺,用生态的艺术来营造艺术的生态。从而"为学校注入领跑时代的力量":一是以艺术家个人创造力呼唤人们重新去感知事物,就像古代中国人“敬惜字纸”一样敬畏天物,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二是以问题意识面对消费与伦理脱节的现状,融生态学智慧和系统化思维于学校教育之中,尽力培养教育者与受教育卸欲尚俭、善待万物的生态意识。
本次展览的口号是:尊重垃圾、尊重废品,不尊重浪废。
展览以"再生"为题,意在追求与追寻废弃物价值的再利用和现成品意义的再发掘,突出艺术季活动的实践过程性和社群参与性,使展览真正成为一次建构公共意识、重塑社区空间、增进公众交往的艺术实验活动,以使参与者的伦理责任感、环保行动力、艺术创造性与公民参与意识得到提升。
人人生态,人人公共——人人公共;人人艺术。
是为序。
王林
2020年11月9日
于重庆渝北体育馆
部分参展作品
Paintings
焦心涛 《绿箭》 21×23×22cm 玻璃钢漆 2005
常咒 《国宝快跑》 装置作品 2002
厐茂琨 《存在的样式No.6》
36x30.4x67.9cm 铂晶、电线、电子芯片 2019
唐勇 《0.18立方米的土地》
120×120×210cm 树、铁丝、工业纤维、X光片、黑线 2015
王璜生 《白梦6》 70×90cm 摄影 2020
杨千《向黄公望致敬NO.6》 120×160cm 杂志纸屑于亚麻布 2012
张杰 《被切割的风景》之三 150×130cm 2011
李向明《修复乎》 210×210cm 废木板、钢筋、亚麻布、胶 2020
缪晓春 《重头再来》 3D影像 2008-2010
申晓南 《呼吸》 尺寸可变 装置作品 2020
/ ABOUT /
生态的艺术 · 艺术的生态
生态的艺术 · 艺术的生态
—— 2020年重庆生态艺术季组合展
主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川美实验艺术学院、川美造型艺术学院
参与单位:川美艺术教育学院、川美公共艺术学院、川美艺术人文学院、重师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川美宣传部、川美国际交流合作处
总策展人:王林
组委会主任:段胜峰、焦兴涛、庞茂琨、张杰
组委会成员:陈德洪、郭晏麟、黄宗贤、贾安东、李川、申晓南、唐勇、王林、魏婷、王天祥、谢亚平、曾岳
各板块策展人:冯大庆、郭晏麟、黄作林、贾安东、靳立鹏、李川、申晓南、唐勇、王林、魏婷、王天祥、谢亚平、曾令香、曾途、曾岳
统筹团队:杜映萱、赖瑶瑶、黄冰莉、贺兴友(图片提供)、李汶洁、杨喜、尹惠文(视觉设计)、王冠英、张若玙
展览背景
Background
生态艺术旨在修复与保护生态环境,以相关政经、文化、权利、伦理等问题意识,介入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行动,使生态话题成为公共议题,提高公众参予程度,推动环境公平共享,重建社群新型生活方式。
生态艺术从学科角度讲,属于实验艺术范畴,属于学院和美协系统设立的美术学新学科。当代艺术前沿性探索纳入其中,成为新艺术及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加上原有造型艺术的当代性和多元化推进,川美艺术家在雕塑跨媒体领域、社区公共艺术、新媒体影像创作等方面多有建树。而四川美院一直强调以创作带动教学、出作品、出人才的办学理念,重视艺术观念与艺术创作、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而生态艺术则是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和新的学科增长点。
本次艺术季活动意在整合学院项目资源和民间艺术机构力量,形成合力。从作品创作到在地参予、从社群行动到现场呈现、从平行展到主题展,集成艺术创作、学科建设、学术研讨及相关在场在地活动成果。回馈师生与公众,以利形成生态艺术社会化与公共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 / 排版:罗伊
图文来源:四川美术学院
• 文章版权归© GALLERY所有,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 《画廊》杂志长期对外征集当代艺术类原创文章,形式不限,欢迎投稿!编辑部邮箱:hlart@126.com,收到文章后,将在5-7个工作日回复是否被取用。在此期间勿重复投稿,感谢支持!
▼
网址:展览推荐 | 再生—2020年生态艺术作品全国邀请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7717
相关内容
把废品玩成艺术品 再生——2020 年生态艺术作品全国邀请展在渝开幕废品华丽转身成艺术品 再生——2020年生态艺术作品全国邀请展拉开序幕
“再生”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生态艺术季邀请展
2020中国礼品展览会
共生•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 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020深圳国际生活用纸及卫生护理用品展览会
中国当代生态艺术展河北开展 废弃物摇身变艺术品
2020中国武汉智能家居展览会——2020中国武汉智能家居及智能锁展览会
儿童展览会展示幼儿创作的艺术品.pptx
2020年第十届“设计再造”绿色生活艺术创意展入展作品欣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