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教授:以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为核心,探索高质量生存之道

发布时间:2025-07-09 17:09

乳腺癌患者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参加乳腺癌康复支持团体,互相鼓励。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乳腺癌#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虽持续上升,但得益于诊疗技术的不断革新,患者的生存率也在显著提升。2022年,我国新增乳腺癌患者达35.72万,相较于2016年的30.6万虽有所增加,但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超过80%,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更是高达90%以上。五年生存率的提升,让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管理模式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更加类似。因此,对于众多长期生存的患者而言,高质量、长生存治疗已成为她们的重要的核心需求。

在10月17~19日于上海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上,国内外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乳腺癌的最新治疗进展。其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在接受《医师报》专访时特别指出:“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被置于核心位置,且这一质量应由患者自身来评估。医生应当积极倾听、深入理解,并切实回应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诉求,因为唯有患者自己最了解哪些方面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以及哪些因素对她们来说最为关键。”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乳腺癌患者新诉求

从渴望治疗到追求治愈的转变

“毋庸置疑,我国乳腺癌整体治疗的水平取得了显著进展,与十几年前相比,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治疗方案也更加个体化。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显著得到了提升。但我们并不能止步于此,长期生存的她们,其实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刘强教授说道。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特征,又让这些需求显得更加突出。据统计,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提前。美国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2~64岁,而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东亚国家,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约为45~49岁,其中小于40岁的患者占比高达14.9%。他补充道,年轻乳腺癌患者面临着复发风险、不良反应影响等多重健康挑战。例如,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年轻患者的复发风险要比年长患者更高,医生应该帮助她们识别到这些潜在风险,提供更精准、强效的治疗方案,例如选用OFS+AI的方案,同时实时关注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和长期的生活质量。在有保障的生存期之外,乳腺癌患者的诉求逐渐从渴望治疗转变为追求治愈。受到疾病影响,她们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层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患者深切地希望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并尽量保留乳房的外形。刘强教授着重指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考虑,不仅要关注肿瘤及其生物学特性,还应充分重视患者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帮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使她们能够安心地回归家庭与社会,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乳腺癌患者追求“净获益”目标

尽享年华,自在生活针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刘强教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让患者“尽享年华,自在生活”,即既能保证患者的生存期限,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及治疗对其日常生活的干扰。这要求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全面考量手术、内分泌治疗、化疗等手段的长期影响。例如,虽然化疗短期内可能引发如脱发等不适,但多数患者尚能承受;而乳房切除手术等外科治疗,则可能对年轻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造成深远影响。因此,在治疗决策过程中,应尤为关注这些可能对年轻患者产生长期负面效应的因素,力求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维护她们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刘强教授特别指出,对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应给予格外关注。他分享了一个病例:一位患者因长期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导致子宫肌瘤不断增大,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本可通过适时调整内分泌治疗方案来有效规避此类副作用,但由于患者未能及时复诊,状况逐渐恶化。这一病例突显了长期用药管理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副作用的及时监测与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个体需求至关重要,这涉及生活质量、心理支持及功能康复等多个维度。治疗的综合评估与优化应旨在最大化患者的获益,同时确保其生活质量不受损害。刘强教授强调,《年轻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深入了解年轻患者的独特需求,从而使治疗决策更加精准有效,减少治疗带来的并发症,提升患者的整体“净获益”,确保他们的长期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实现真正的身心全面治疗。

聚焦乳腺癌诊疗

精准、规范、全程

刘强教授强调,为提升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净获益”,必须全面关注患者在疾病诊疗前、中、后期的多元诉求。同时,他倡导将标准化、规范化的筛查和治疗方案形成共识,以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广大的中国乳腺癌患者群体,确保她们能够获得最适宜的医疗照护。据了解,乳腺癌在中国人群与欧美人群中所展现出的特征有所不同,刘强教授举例,中国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致密性乳腺的比例较高。研究表示,以乳腺X线为主的筛查指南不适合中国女性;乳腺超声检查对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性和成本效益比都显著优于乳腺X线检查。同时,在临床中还发现,即便患者携带致病突变,不同家族的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同样是携带致病突变,其“穿透性”在中国人群中也有较大的差异,欧美患者的预测模型可能显示突变带来的乳腺癌发生率较高,但在中国人群中,该风险可能较低。刘强教授透露,在即将于12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年轻乳腺癌高峰论坛暨共识大会上,专家们将针对“中国女性应何时开始乳腺癌筛查”以及“是否应采用普及度更高的B超替代钼靶进行筛查”等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他衷心期望,此次讨论的结果不仅能为国内同行提供更具依据和参考价值的临床决策支持,还能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能保障其生活质量的全方位诊疗方案。

图片

图片

刘强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外科主任•逸仙乳腺肿瘤医院执行副院长、乳腺肿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ESO-ESMO年轻乳腺癌国际共识专家组成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副主编和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副总编辑•新加坡国立大学外科博士,回国前任哈佛大学 DanaFarber癌症中心讲师

排版:刘则伯

编辑:刘则伯

审核:贾薇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刘强教授:以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为核心,探索高质量生存之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8587

相关内容

全程管理乳腺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何维护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中国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正式发布
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护理中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研究亲情心理疏导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性生活6窍门
乳腺癌康复之路:生活质量自测助你重塑健康人生
乳腺癌患者最新生活建议指南
标签:“{乳腺癌患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