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自我照顾丨“疫情管控下的情绪调节:用音乐照顾自己”讲座顺利开展
情绪自我照顾:学会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生活技巧# #情绪管理技巧# #情感智慧技巧#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为帮助同学们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用积极心态面对疫情,从容应对当前形势下的学习生活,4月19日晚上7点,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开展了以“疫情管控下的情绪调节:用音乐照顾自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本次讲座邀请到社会学院青年教师、北京大学博士陈慧菁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如何运用音乐疗法进行疫情期间的个人情绪管理。活动由社会学院团委副书记、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系人赵斌宇老师主持,吸引了社会学院本硕博同学以及来自其他学院的百余名师生在线参与。
本次讲座共分为音乐情绪调节的体验和相关理论两部分。体验活动正式开始前,陈慧菁老师建议让同学们处于舒适且放松的环境,且需要准备好开放、好奇、接纳的心态,打开耳朵,以全新的方式在体验中贴近自己、允许音乐照顾自己。
音乐情绪调节的体验
“调整自己,深呼吸,试着将身体的重量交给椅子,贴近内在当下的情绪,去感受、去觉察……”随着陈慧菁老师的轻声引导,每一位参与者被引导着感受自己的情绪和其诱因,允许它们存在,试着接纳,而并非与之对抗。情绪感知结束之后,每位同学把觉察到的情绪用文字或者绘画的方式表达在聊天框中,初步了解了自我的心理状态。
接着,陈慧菁老师通过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正式带领同学们进入音乐照顾的体验。音乐会给人传递情感、照顾和共鸣,这其中包括了情绪感受、身体感觉、想法认知、意象画面等。陈老师鼓励大家对每首音乐进行打分,从“糟糕的”到“最好的照顾”按照1-5分赋值,进一步进行感受记录和排序归类,选择更贴合自己状态的音乐。陈老师指出,要选择符合自己心情的音乐聆听,用适合自己的音乐来调整情绪以及自我照顾,才能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
音乐情绪调节的理论
在音乐情绪调节的理论部分,陈慧菁老师指出,不同的音乐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具有情绪陪伴和情绪调整的功能。特别是疫情期间,聆听音乐能给人带来生命力,是消除消极情绪、疗愈心灵的良方。同时,音乐的影响也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所以需要自己去体会、去探索共鸣,这也是此次体验活动鼓励大家把个人感受记录下来的原因。此外,陈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音乐自我照顾理念及其发展过程和理论依据,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与自我照顾的关系。
最后,陈慧菁老师鼓励大家建立属于自己的音乐歌单,从身体、心灵、感觉、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对让自己产生不同感受的音乐进行分类,以便情绪产生时能随时抓取适合当下的音乐来管理自己,从音乐聆听中获得新的观念。
通过此次线上心理讲座,同学们都有了新颖而深刻的体会。希望同学们把讲座中所学的心理健康理念和音乐疗法策略更好地运用到疫情防控时期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筑牢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做好自身情绪管理,照顾好自己,用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文稿丨谭茹婷
排版丨徐思嘉
网址:音乐与自我照顾丨“疫情管控下的情绪调节:用音乐照顾自己”讲座顺利开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9284
相关内容
“疫情之下的自我照顾”心理健康专题线上讲座疫情下 学会自我照顾
芝士心理丨疫情下请学会自我照顾
讲座回顾|疫情下的焦虑与自我调适
音乐的自我照顾 Self-care by Music | 刘琦做客成长课堂
关注疫情时,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
你有好好照顾自己吗?| 自我照顾的方法
【心理健康服务】面对疫情如何自我照顾
情绪调节技巧:用音乐来治愈自己
疫情下,用音乐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