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自我实现的旅行和行为艺术——评子日山长篇小说《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5-07-10 18:32

艺术生活旅行:设计并实践自己的艺术项目,旅行中实现自我表达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生活艺术旅行#

人人都能成为人生艺术家

——评子日山长篇小说《艺术家》

梅明明◎文

《艺术家》封面

1965年的某日,博伊斯举行了一场令人目瞪口呆的行为表演。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抱着死兔子踱步,喃喃低语,整个过程持续了3个小时,所有人都只能通过窗户观察他的行为。当观众涌入房间时,他抱着那只死兔子静静地背对着观众坐着。

读子日山的长篇小说《艺术家》时,我忽然想到了这个行为艺术。博伊斯用3个小时,向观者一点点展示自己的理解。不知是他主观地在向兔子灌输自己的观念?还是死兔子所产生的力量引导着他诉说自己的见解?同样,我们也不知道《艺术家》小说中,“我是无辜的。可在管青眼里,我是要下地狱的骗子。在严鲁眼里,我是小偷。在胡京端眼里,我是利欲熏心的混蛋在夏郑街眼里,我是难测小人。”是我主观地向不同的人展示我的不同侧面?还是他们对我的评价塑造着我呢?

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就像释迦牟尼说,众生皆有佛性。他始终认为创造力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一切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想象力皆是艺术。在博伊斯的艺术世界里,探究的不仅限于自身或者人类——艺术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动物和土地连结为一体时,才可能有出路。如果能够从身边最熟悉,最有感受的事物中汲取力量,重新思考和创造,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艺术家》中,子日山以小说形式,用第一人称视野解读社会,旨在告诉人们:只要艺术性地发挥自己,一切皆有可能。人人都能创造奇迹,人人都是艺术家。

翻开《艺术家》,人生是一场自我实现的旅行,即使有短暂的同行者,也很容易被强烈的虚无感和绝望感吞噬。不过,一旦你认识到自己,从自我之中进入世界,对万事万物的感觉会变得更为敏锐。

子日山从未停止对个体自我实现的书写。在《艺术家》一书中,就真实地记录了自我在情感世界和商业社会的双重寻找。《艺术家》这本书虽然被定义为虚构性长篇小说,不应该将我等同于作者本人,但我们觉得它更像是一个人的喃喃自语,细腻、迷茫忧伤又不失深邃哲思,时而高歌猛进,时而抑郁低徊,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我”在商海中的冥思沉吟,试图参悟生命的玄机,然而他又不得不投入致富的游戏,重新让自己淹没于生活的洪流。他用脚步丈量自我的宽度和广度,他穿越不同的他人生活,然后再度出发。他以一个参与和旁观者的双重目光审视商海漂浮的世界。

《艺术家》一书,着笔最重的是对个人发财致富历史的再度穿越,但字里行间弥漫的却是对孤独的直面。你会发现“我”在路上的“现在进行时”是“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最浓的色彩是喧哗,最大的主题就是孤独。“我”越是不停歇地穿梭于喧闹繁华的广告公司业务,越是渴望着一份宁静来与孤独共处,但又无法舍弃发自灵魂中对俗世之欢的渴望,“我”在一种撕裂的扭曲中前行,不甘于枯燥的教书匠生活辞职下海,成立广告公司,商海漂浮,起起落落,看了这么多地方,愈发发现自己在其中的渺小,看到了太多生活真实的纠缠,他不断地对生活有了逐渐完整的理解与认识,无论个人生活是悲是喜,都是人世间的镜像。“我”身在商海却并不沉溺其中,他有自我成为支撑,他的思绪在文章中自然流动,使用大量的口语对白、不合语法规范的长句,思考如何审视商业文化,如何发泄对它的不满并竭力摆脱其束缚,还致力于表现一些和他相似的人如何的在痛苦地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信仰。

这是一部资质平庸出身贫寒的年轻人发财成功的手记,孤独、迷狂、悲哀而充满质疑,充满了阶层跃升的渴望、滑稽的幽默感、视野广泛的世俗观察、对青春记忆永远的抒情呼唤。最后,让我们以莎士比亚《有与无》的片段结尾:

莎士比亚请求上帝让他能做唯一的自己,因为他已身为了很多人。上帝向莎士比亚坦言他自己也是虚无,我梦想着世界,如你梦想着你的工作,亲爱的莎士比亚。在我的梦里,你和我一样是众人却也非人。”

《艺术家》,子日山著,作家出版社2023年8月第1版,定价:46.00元

网址:人生是一场自我实现的旅行和行为艺术——评子日山长篇小说《艺术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3279

相关内容

我们潜入这瑰丽人间,自我承担、自我实现——读子日山长篇小说《艺术家》
用一场艺术旅行,读懂“旅行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艺术的旅行
旅行的艺术的书评 (744)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7篇)
《旅行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6篇
旅行的艺术:读阿兰·德波顿的文字,让心灵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艺术·生活 ∣这个长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艺之旅!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