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安龙县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对外卖配送箱(包)安全情况进行跟进监督,确认外卖配送公司均已制定外卖配送箱(包)清洗消毒制度,对破损箱(包)全部予以更换,外卖骑手通过食品安全培训考核才能上岗,消毒打卡记录则实时可查。
今年4月,有“益心为公”志愿者向安龙县检察院反映称,外卖骑手配送箱(包)存在未定期清洗消毒、箱体破损严重、密封失效等隐患。收到线索后,安龙县检察院委托专业机构按照《消毒餐饮配送箱(包)》标准,对11个抽样外卖配送箱(包)进行检测。“其中3个抽样箱(包)检测出大肠杆菌,占比达27%。”检察官介绍,外卖配送箱(包)作为接触食品的“移动容器”,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现行食品安全法和国标《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都明确要求配送工具清洁消毒,但贵州省内缺乏可操作的地方标准。为破解监管难题,安龙县检察院邀请食品安全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为听证员召开听证会。专家一针见血指出:“检测结果足以证明风险客观存在,不洁配送箱(包)可能导致微生物、化学及交叉污染。”针对贵州省内无具体地方标准的问题,专家建议可参照其他省、市制定市(州)以上层级的地方标准,对外卖配送服务的基本要求、餐具及包装、配送工具、配送过程、特殊要求、异常处理等进行明确,为辖区外卖配送企业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及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提供依据。
结合听证员的意见,6月9日,安龙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督促辖区内外卖配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对外卖配送箱(包)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外卖配送箱(包)符合食品运输、储存等安全标准。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及时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外卖配送企业进行约谈,指导其制定外卖配送箱(包)清洗、消毒制度。
据悉,安龙县检察院并未止步于个案办理,还依托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将案件办理情况报送黔西南州检察院,推动全州检察机关开展外卖配送箱(包)安全专项监督。
(来源:检察日报·公益周刊·视点 作者:林建安 韦达泽 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