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得不知道社区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教育通常在学校和社区得到普及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教育# #急救知识教育#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知识需求也随之提升,掌握日常应急安全常识,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安全应急意识,提高公众自救及互救能力对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呵护公众健康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有哪些急救知识呢?由此进行科普。
一、心肺复苏
(一)胸外按压: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前,施救者需先将患者衣物拉链或者纽扣解开,确保胸部暴露便于对其实施救治。施救时需先将一只手掌根放置于患者胸部及两乳头连线中间,另一只手放于此手上方保持十指相扣,两手掌根保持重叠状态,借助上本身重力垂直下压。按压深度保持在5-6cm左右,每分钟保持按压次数为:100-120次,每次按压完成后,确保患者胸部轮廓恢复至原有状态。
(二)开放气道:对患者口腔进行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异物,若发现异物,则需先取出患者口腔异物。采用仰头举颏法,确保患者气道能够正常进行通气、换气。
(三)人工呼吸:施救者对准患者嘴巴,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向内吹气两次,吹气时需观察患者胸廓隆起情况。
(四)循环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需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实施,两者比例为:30∶2,每做五组需对患者呼吸和脉搏跳动情况进行评估。
二、气道异物梗阻
(一)背部叩击法:施救者需站在患者背后,然后使用左手对患者胸部起到支撑作用,确保患者上半身一直保持前倾状态,有利于气道梗阻异物能顺利从口腔中滑出,避免异物顺着呼吸道滑落。随后,使用右手掌根在患者两侧肩胛骨之间施加有力的叩击,每五次需仔细观察患者气道梗阻情况是否得到改善,指导异物排出为止。
(二)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对患者进行背部叩击不能接触气道梗阻症状时需对患者进行腹部冲击。施救者需站在患者背后,使用双手保住患者腰腹部,协助患者保持前倾状态,然后以后握拳同时将拇指伸出抵住患者肚脐与剑突中间部位,另一只手需握紧此拳并重复快速向上冲击动作五次。每次冲击后均需查看患者气道梗阻情况是否缓解,直到气道梗阻缓解后方可停止。
(三)自救腹部冲击法:患者需将一只手握拳,与海姆立克法一致将拇指抵向肚脐与剑突之间,另一只手紧握此拳,然后快速实施向上撞击。另外,还可弯腰将椅背、栏杆等坚硬物体抵在腹部,连续向内、向上冲击,指导起到梗阻解除。
三、夏日中暑
日常活动处于温度过高环境中,若出现头晕眼花、口干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需警惕可能是中暑发生。
(一)首先需快速将患者平稳转移至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内或者阴凉处,然后松开患者纽扣、褪去衣物。
(二)缓慢给予患者饮用含盐类清爽饮料或者淡盐水,切忌短时间内大量补充水分。
(三)对于体温过高,患者可使用清水擦拭胸部或者冷敷等方式为其降温,同时可使用风扇加速散热,将冰袋放置于患者双侧腋下、腹股沟及颈部等位置进行降温处理。
四、火灾
(一)发生火灾自救三步法“报警-扑救-撤离”。电器着火后,需立即将电源开关切断,然后使用气体灭火或者干粉灭火,切记使用冷水泼灭,避免触电;若油锅着火需快速关闭燃气阀门,然后使用湿布或者锅盖覆盖着火点,或者可以将切好的蔬菜快速倒进锅里;沙发、棉被、衣物类物品着火则可用水进行浇灭;若身体着火则不能奔跑,需立即躺倒,然后不断翻滚灭火或者跳进附近水池中。施救者可用厚重衣物,或者被子覆盖着火部位。
(二)若火势较大已经超过自行扑灭能力范围时,需想尽一切办法撤离火场。保持镇定,将毛巾用水打湿后捂住口鼻、匍匐逃生,同时也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逃生至窗口或者阳台,等待救援。
五、烫烧伤
(一)发生烫烧伤后,需立即使用流动冷水对烧伤部位进行持续冲洗降温,直到烧伤部位疼痛缓解后再进行就医。需注意,烫烧伤严重时需立即就医处理。对于Ⅰ度烧烫伤在进行降温处理后可将烫伤膏药涂抹于受伤部分,通常一周左右就可痊愈;对于Ⅱ度烧烫伤患者则不能涂抹任何烫伤膏药,同时注意保护表皮水疱,然后使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包裹住伤口,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并立即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处理。
(二)施救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将患者衣物脱下或者剪开受伤处衣物,并取下烫伤部位首饰,切忌强行撕扯对患者皮肤造成二次损伤。
(三)患者被烫伤后若出现心跳停止、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救治。
六、触电
(一)发生触电后,施救者需要迅速断电,再用竹竿,干燥木棍等挑开电线。当触电电源不明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患者,待确认患者处于不带电状态后才能进行施救工作。
(二)患者触电位置发生在浴室类潮湿、有水渍的地方,施救者需穿戴好绝缘胶鞋和胶皮手套,站在干木板上对患者是实施施救,以保障自身安全。
(三)将患者带离至安全区域后,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对患者呼吸、意识、心脏及脉搏跳动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
七、溺水施救要点
(一)溺水自救要点:在发生溺水事件后,必须保持内心的平静,切勿过度用力地针扎或乱蹬手脚,不仅可以节省体力。落水后,应立即采取屏住呼吸、尽可能踢掉双鞋、放松四肢等同时放松身体。当感觉身体向上漂浮时,应尽量将头部向后仰,确保鼻子暴露在水面上,便于呼吸。在进行呼吸时,最好采用鼻息和口吸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呛水情况发生。在漂浮过程中,切忌避免试图将整个头部探出水面,,若施救者前来施救切忌惊慌失措抓抱施救者手、脚及腰等部位,听从施救者指导,让跟随施救者游离上岸。
(二)救援溺水人员基本要点:不具备救人经验与资格时,切忌贸然下水救人,须先保障自身安全。对溺水者实施救治时,岸上施救人员尽量不要直接下水,最好借助绳索、救生圈以及长杆类工具,让溺水者抓住然后将其拖至岸边,避免直接下水救人。在必要需进行下水救援时,应先褪去身上的衣裤,以免被溺水者紧紧缠住影响自身安全。在距离溺水者身旁3至5米范围内,必须进行大口吸气并潜入水底,游到溺水者背后实施救援,同时在水中拖住溺水者头部并保持与上背部的水平直线不动,并确保溺水者脸部朝上露出水面可正常呼吸。若溺水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在水中进行人工呼吸救治。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后,将其放平后需快速扳开溺水者口腔,将进入溺水者口腔、咽喉部位的淤泥、杂草等异物清除干净,确保溺水者呼吸道保持畅通,然后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救治。
网址:那些不得不知道社区急救知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64496
相关内容
生活中不得不知的急救知识“救”在身边,急救知识普及进社区
躲、救、防,这些你不得不知道的应急避险知识
生活小常识:你不得不知的家庭急救手册!急救!
急救知识进社区,八宝山街道永东南社区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救”在身边——急救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
这些急救知识但愿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
急救知识进社区活动方案(精选6篇)
急救知识进社区,安全意识共学习
急救知识进社区 护航居民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