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拟开除女生保校誉?熊丙奇怒斥:这样的教育,我们不要!

发布时间:2025-07-15 20:27

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婴幼儿早期教育#

7月13日,大连工业大学拟开除“出轨”外国电竞选手Zeus女生的新闻冲上热搜,一起高校开除违反校规学生的通报,引发全网争议。

图片

大连工业大学的通报,将一场发生于去年12月的女大学生私生活风波。重新推入公众视野。校方援引"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的校规条款,以最严厉的处分切割舆情,却在教育界与舆论场激起更大争议。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高校管理逻辑与教育本质的深层撕裂。

图片

校方通报中"不当行为"的模糊表述,首先引发对规则合理性的质疑。教育学者熊丙奇直言:"若一名男生与外国女性发生类似关系被曝光,是否也会因'有损国格'被开除?"这种选择性适用规则的倾向,暴露出校规文本的先天缺陷——"不正当交往"与"国格损害"的界定缺乏法律与学术支撑,更像是一个为舆情处置预留的"弹性条款"。当规则可以随意解释,教育的公平性便成了空中楼阁。

图片

更值得警惕的是处罚程序的失当。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违纪处分应遵循"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的梯度原则。但在此事件中,校方直接跳过前三级,选择最严厉的开除,这种"一步到位"的处理方式,与其说是严格执法,不如说是舆情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正如熊丙奇所言:"20年前禁止大学生恋爱的时代已成过去,现代大学必须依法办学。"当个人生活道德问题未触犯法律时,动辄开除不仅违背教育规律,更涉嫌侵犯学生受教育权。

图片

事件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高校处理学生事件时的双重标准。熊丙奇犀利指出:"大学教授学术造假、论文抄袭被国外顶刊撤稿,严重损害中国学术国际声誉,为何鲜见被开除?"这种对比揭示出管理尺度的失衡——对涉及学术核心利益的教师"护短",对学生私生活引发的舆情"重拳出击",本质上是对高校教育责任的逃避。当规则执行因人而异,学生看到的不是公平,而是权力的任性。

图片

教育的真谛,在于引导而非切割。涉事女生作为隐私泄露的受害者,在遭遇网络暴力时,本应得到学校的心理疏导与法律援助。但校方选择用开除通报将其推向更深的困境,这种"以罚代教"的做法,与钱学森倡导的"系统工程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学生犯错时,通过严肃的批评、深刻的剖析,帮助其认识错误、承担责任,并学会保护自己。例如,校方若能结合《民法典》隐私权条款,协助学生追究外籍选手的法律责任,同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并要求公开道歉,这样的处理既维护校规尊严,又体现教育温度。

图片

大连工大的这纸通报,看似维护了校规的"刚性",实则暴露了管理的"惰性"。它没有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当学生陷入道德困境,高校究竟是该举起惩戒的大棒,还是伸出引导的双手?在这场风波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教育的智慧,而是权力的粗暴;不是育人的担当,而是避责的算计。当大学将舆情处置置于教育本质之上,当规则执行沦为权力展示的道具,我们失去的,远不止一个学生的前途,更是一高校应有的品格与高度。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侵联删)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大连工业大学拟开除女生保校誉?熊丙奇怒斥:这样的教育,我们不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68370

相关内容

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外学习
国内首套反校园欺凌卡牌捐赠活动举行,卡游将布局“教育+卡牌”
混合学习成趋势 在线教育不“下线”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幸福教育:与大自然保持连接
呵护心灵,感知幸福 || 记西南位育中学北校预初年级主题教学之“校园生活情绪攻略”
哈工大博物馆《纪念77、78级校友入学40周年特展》遇见不一样的哈工大!
幸福教育:与大自然保持连接
女大学生就业与教育问题探讨.doc
妈妈按天给大学生女儿发50元生活费,有家长想效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