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与教育问题探讨.doc

发布时间:2024-12-08 05:57

教育咨询包括升学指导、职业规划、子女教育问题解答 #生活百科# #教育咨询#

女大学生就业与教育问题探讨

女大学生就业与教育问题探讨   本文试图以山西省部分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和部分女大学生的最新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为依据,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状况,揭示女大学生就业发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希望建立一个有利于女大学生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重构女性的主体意识,以推动女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运用社会性别的观点探讨女大学生就业与发展问题,就是把女大学生当作能动的变革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发展的受援者,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2009年9月份,我们对山西省6所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和社会部分女大学生作了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3份,问卷回收率达97%,由专门人员进行统计。问卷内容包括女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专业状况、就业意识、婚姻预期、生理与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基本上能全面反映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和就业情况。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学校、企业、机关作了团体访问和个案访谈,就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就业的女大学生作了直观详细的询问和了解,使整个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学历学位、专业及工作理想五个方面。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年龄为23~35岁以上的年龄段的女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就业者。文化程度分为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此次调查对象中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占80%。专业类别分为文、理、工、农、医等十种,调查对象中文科类的人数占47%,理工农医等人数占53%,工作性质大致分教学、行政管理和企业、商业四类。      一、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成为女大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性别就业歧视,是指劳动生产率条件相等或近似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或受雇者在就业时,仅仅因为性别的差异而不能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工资、配置、升迁、培训机会等就业安全保障的平等待遇,从而其平等就业权受到损害的现象。由于历史传统影响和社会经济现实的制约,就业性别歧视突出表现为对女性的就业歧视,本文所称的就业问题是针对女大学生而谈的。   1.性别优先歧视   从调查结果看,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不得怀孕生育。另据省内一所大学对2006届研究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超过七成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就业录用时男士优先,在同等条件下,招聘单位会优先考虑男生。从招聘女生时提出聘用女生“增加了企业成本”,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总会呈现出“男强女弱”的明显态势。就业性别歧视,不仅挫伤了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这种性别歧视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使得全社会的人才流动不畅通,劳动力资源配置出现扭曲,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并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社会职业结构中的性别歧视   据统计,大学生毕业后人力资本附着在领导层工作岗位上的不足其总量上的1%。在教学岗位中,女性教师人数远远多于男性;而担任行政管理干部职务的人数少于男性,即使有女干部,也大多为副职;在有的机关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男性,相反知识女性的职务晋升的机会极少。结果形成“三多三少”的局面,即女性教学的多,教学管理的少;医生护士服务员多,高精尖端技术的少;副科、副处级干部多,正科、正处的少。   3.年龄歧视   女大学生年龄的增长也威胁其再就业,如果读书读到博士学位去就业就会遭遇一些年龄歧视,除非在其所在的领域非常杰出,否则很难实现自由流动。而社会上“年龄35岁以下,男性优先”这样的招聘广告比比皆是,反映出女大学生就业难、再就业难乎其难的现实。      二、女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团体访问和个案访谈我们了解到,制约女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深受传统的性别歧视观念影响,女性主体意识缺失。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性别文化和西方腐朽的文化仍然影响着许多女大学生,致使她们中的一些人不思进取,甘愿向传统家庭角色回归。访谈和观察发现,有的女大学生只满足于找一个好丈夫,自己甘愿干一些简单的工作,她们的兴趣主要放在修饰打扮、社交、打牌等方面,除了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外,对其他几乎毫无兴趣。有的女性因对象比自己学历和成就都低,为了维护对象的所谓自尊和面子,主动放弃对事业的追求,认为自己在事业上太强,会刺激对方,影响两者关系。调查显示,大多数女大学生在面临事业与家庭双重角色的矛盾时,都宁愿放弃事业发展而保全家庭,一些传媒将传统的性别文化恶意炒作,大肆宣传美女文化、享乐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女性的人生价值观。它们把有成就的女性描写为“女强人”,贬损她们的形象,这些都直接压抑了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寻求自我发展的愿望。   生育和家务劳动造成女大学生时间分割,精力分散,影响她们专业的发展。此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网址:女大学生就业与教育问题探讨.doc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9589

相关内容

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探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探析与策略.doc
信息化视野下家庭教育问题探析.doc
《女铎》及其家庭育儿教育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探讨.docx
优化家庭教育方法的策略探讨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与混合式学习优化方案.doc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法制教育 对策 中职 学校
浅析大学生学业压力引起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doc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与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