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前沿第六期:渗入家庭与代际关系的媒介
以日常用品为媒介,传达人与物的关系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日常生活摄影# #生活哲学摄影#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媒介与个人生活逐渐交织在一起,而家庭关系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影响。新的媒介不仅充当了家庭成员维持联系的渠道,其特性与使用能力的差异也在重塑对家庭文化的认知,挑战着传统的家庭权力秩序。
本期国内学术前沿选取了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包括了对亲情关系、亲职实践媒介化现象的讨论,以及智能设备是否能够有效弥补代际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反哺等内容,以期展示学界针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方向与关切问题所在。
媒介化的亲情关系
从大众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不同形态的媒介出现在家庭空间之中,其使用受到了家庭关系的影响,自身也影响、改变着既有的家庭文化。智能家居、智能摄像头等媒介如何改变我们对于亲情关系的想象,这种改变又有何利弊?李彦雯和吴飞梳理了媒介与家庭传播的相关研究,并通过对10户家庭的深度访谈和走访观察,展示了当下家庭如何受媒介逻辑影响,又如何对家庭媒介进行驯化,从而讨论了媒介与家庭的双向动态互构关系。刘战伟等人提出“媒介化亲情”“去媒介化亲情”的概念,指出智能摄像头虽然可以成为维系亲情的媒介,但也存在忽视具身陪伴,改变对亲情关系认知的隐忧。刘杰和龙情围绕亲职实践的主题,讨论了儿童电话手表对城市家庭成员关系与家庭文化的影响,以此对家庭中的媒介技术使用及其后果进行反思。
李彦雯 吴飞
“家庭的媒介化”与“媒介的家庭化”:
媒介与家庭的双向互构与实践逻辑
【摘要】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媒介与家庭之间构成了一种超越以往的新型关系。本研究通过走访观察与深度访谈10户形态各异且遍布某城市各主城区的家庭,试图回答媒介逻辑对现代家庭生活运作的形塑机制以及家庭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力量如何对媒介施加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的运作已离不开媒介所主导的逻辑,媒介维系着整个家庭的关系网络与生活秩序,变成一个“统摄”家庭运作的组织安排者。崭新的媒介技术在进入家庭之后,会再现家庭“驯化”,家庭成员充分展现主体能动性,建构与媒介技术共同交合的传播逻辑。媒介与家庭之间形成了一个双向作用的动态互构过程。
(点击阅读原文)
刘战伟 包家兴 刘蒙之
摄像头下的亲人:
亲密监视中的“媒介化”与“去媒介化”亲情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对于技术监控的研究普遍遵循福柯“圆形监狱”的路径,将监控摄像头看作“权力的眼睛”,剖释背后的权力关系。本文旨在“忘记福柯”,超越“技术监视主义”,研究监控技术在异地亲情中的作用机制,为理解技术监视提供另类视角。研究提出“媒介化亲情”的概念,发现家庭智能摄像头在异地相隔的亲人连接中,扮演着亲情联结、远程照看、健康监护与数字记忆功能,生成一种深度媒介化的数字亲情。同时超越“媒介中心主义”的乌托邦式想象,提出“去媒介化亲情”的概念,指出智能监控摄像头为空间离身的亲人提供了云尽孝的媒介工具,却无法替代具身的陪伴,故此应该省思对“媒介化亲情”的习以为常,以至于将赛博亲情的“对空言情”视作具身亲情,反而忽视了应该超越媒介区隔,让亲人走出智能手机与监控摄像头的玻璃屏幕。
(点击阅读目录及摘要)
刘杰 龙情
城市家庭中的
养育焦虑、数字技术物品与亲职实践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家庭普遍弥漫以安全为核心的养育焦虑,如何确保自己的孩子时刻是安全的成为亲职实践的重要内容。论文以儿童电话手表为对象,分析技术物品对家庭亲职实践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一种技术物品,儿童电话手表通过主打位置追踪、轨迹查看与通话召唤等功能,借助安全叙事情景化与完美亲职塑造等嵌入策略开启家庭数字亲职实践,借以维系家庭内部的养育与照看关系,形成高强度的亲职实践风格,同时也导致亲职实践中的角色困境与情感惩罚。从新物质主义的视角分析数字技术与家庭亲职实践的互动,可以对新兴技术使用背景下的家庭日常生活实践与家庭文化进行反思。
(点击阅读原文)
智能设备与代际鸿沟
随着中国逐渐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如何借助智能设备和新媒体平台等提供适老化服务,弥合代际数字鸿沟成为了愈发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贾煜等人讨论了老年人网络成瘾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指出无法从代际关系和社区获得支持的老年人更可能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章玉萍和吴心越以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媒介使用与选择在照护者与老人互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而呼吁以“适应”鸿沟的态度思考如何为认知症老人等边缘群体创造多样且适宜的媒介环境。
贾煜 刘天元 杨旸
困在手机里:代际关系与老年人网络成瘾
【摘要】老年人的媒介使用效果是数字社会和老龄友好社会建设关注的重点。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描述了老年人网络成瘾的现状和表征,并从代际关系视角分析了老年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对短视频和即时通讯类应用过度依赖;在其背后,网络成瘾是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在网络和新媒介使用领域的延伸。从代际关系视角看,随迁、照料孙辈以及与子代交往频率与老年人的网络成瘾密切相关,亲子间“爱而不亲”的情感张力、社区参与的消失共同强化了老年人的孤独感,进而诱发了网络成瘾问题;隔代间的数字反哺虽然能够缓解数字鸿沟,但也间接加重了老年人对网络的依赖。
(点击阅读目录及摘要)
章玉萍 吴心越
不如“游牧”:
照护情境中的认知症老人媒介生活研究
【摘要】数字媒介研究往往预设新媒介是更优选择,而很少质疑这一前提本身。本文采用合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照护情境中的认知症老人为个案,探讨在老龄疾病造成的生活困境中,人与媒介的关系变迁。研究发现,个体媒介偏好存在世代差异,更新的媒介未必更好。由于生理衰弱和认知下降,认知症老人普遍存在退用和乱用媒介的行为。在数字反哺反复失败的过程中,照护者逐渐觉察到老人的实际需求,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媒介偏好找寻适宜媒介,从而形成游牧式的媒介生活。本文尝试拓展“游牧”的媒介理论含义,反思“数字融入”政策的局限。
(点击阅读原文)
往期回顾
国内学术前沿(第一期)|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国内学术前沿(第二期)| 互联网治理的主体间协同机制
国内学术前沿(第三期)| 数字环境下的个体境遇
国内学术前沿(第四期)| 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国内学术前沿(第五期)| 数字时代的多重伦理思考
【内容综合整理自:《新闻与写作》《新闻记者》《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界》】
▼点击下方文字链接,了解详细订阅方式▼
欢迎订阅2024年《新闻与写作》
投稿请登录https://xwxz.cbpt.cnki.net/
订阅纸质刊物请致电010-85201321
商务与广告合作请致电010-65595210
网址:国内学术前沿第六期:渗入家庭与代际关系的媒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69103
相关内容
“统摄”与“驯化”:媒介与家庭的双向互构首届系统智能与安全国际前沿论坛在学校召开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
数字鸿沟与数字反哺:新媒体对农村家庭代际互动的影响探究
会议综述丨第四届“技术社会中的人文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学术研讨会
钛媒体「年度前沿科技产品」榜重磅揭晓
江南大学成功举办第六届食品干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讨会
中国当代家庭关系的变迁:形式、内容及功能
第32届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工艺品、钟表及家庭用品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关注社区设计及社区再生的前沿研究与实践:东京大学社区营造研究室研究介绍 | [日]小泉秀树等 | 时代建筑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