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板收纳座的制作方法
切菜板下方放置砧板刀架,一并收纳 #生活技巧# #收纳整理技巧# #厨房储物妙招#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菜板收纳座。
背景技术:
组合菜板收纳套装作为厨房里常见的工具组合,目前在很多家庭都有使用。尤其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菜板按照所需处理的食物分开使用,尤其是生、熟食物的分开使用,有利于防止细菌通过菜板交叉传播从而污染熟食物。
目前市面上的组合菜板多数采用菜板收纳座进行一体式收纳,收纳座一般采用环绕包裹菜板的方式进行收纳,收纳座的底座通过镂空结构来实现沥水功能,但底部沥出的水渍易残余在底座内部,污染底座;同时收纳座的座身四周均是围蔽,内部收纳的菜板没有良好的通风,容易造成一些细菌的滋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至少一种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细菌滋生的菜板收纳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菜板收纳座,包括上下端贯穿的座身及设于座身下端的底座,所述的底座在对应座身内部的正下方位置设有集液槽,而底座在对应座身外部的位置设有储液槽,集液槽高于储液槽,集液槽的槽壁设有排水口,集液槽及储液槽通过排水口相通。
上述方案中,通过底座的集液槽收集菜板滴落的残余水分,然后从排水口排出至座身外部的储液槽,这样可以减少收纳座内部的积水,从而减少收纳座内部的细菌滋生,并且,还可避免积水流出到桌台上,造成台面污染。
进一步地,上述的集液槽的槽底面高度由中部向相对两端逐渐变小;或者,上述的集液槽的槽底面高度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又或者,上述的集液槽的槽底面高度为由中部向周围边沿逐渐变小。这样可以在集液槽的槽底面形成斜面,方便菜板滴落的水滴快速引向至排水口排出,较大程度减少集液槽的积水,进一步减少收纳座内部的细菌滋生。
进一步地,上述的底座的上部设有与座身下端部配合的上配合部,座身下端部套于底座的上配合部位置,集液槽位于上配合部内,方便底座与座身连接,也确保集液槽可以承接到所有的菜板滴水;而底座下部侧壁环绕底座周围的位置设有突出部,储液槽位于突出部的上面,一方面实现了储液槽设于收纳座外部,另一方面提高了收纳座立放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述的座身上端套装有口环,口环相对的两内侧壁分别设有相互对正的筋条,而底座的上配合部相对两内侧壁也分别设有相互对正的筋条,且口环的筋条与上配合部的筋条在竖直方向对齐。菜板从口环插入收纳座内,菜板的上下端通过口环及底座的筋条固定并隔开,以使得处理不同食物的菜板彼此分离,有利于防止细菌通过菜板交叉传播。
进一步地,上述的座身相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通风孔,且通风孔与筋条在竖直方向对齐,以使得相邻菜板之间的空隙具有空气流通,有利于菜板表面风干,减少菜板表面细菌滋生。
进一步地,上述的通风孔自上往下呈行状排列于座身的侧壁,这样尽可能增大座身内的透气性,且尽可能使得菜板大区域的表面得到有效风干。
进一步地,上述的储液槽环绕突出部的上面设置,这样尽可能增大储液槽的容积,同时也有利于储液槽的水分蒸发。
本实用新型的菜板收纳座可以将菜板滴落至底座内的水滴快速排出底座外部的储液槽,使得收纳座内不会存在积水,并且,通过在座身相对的侧壁设置通风孔,有利于菜板表面空气流通,使得菜板表面保持干燥,以此减少收纳座内部的细菌滋生,从而保证存放于收纳座内的菜板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菜板收纳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菜板收纳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菜板收纳座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仰视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a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环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创造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菜板收纳座,包括上下端贯穿的中空座身1及设于座身1下端的底座2。其中,座身1的横截面为圆角的长方形,座身1的横截面内圈长度大于菜板5的宽度,以使得菜板5可以插入座身1内,而底座2的上部设有与座身1下端部配合的上配合部20,座身1下端部套于底座2的上配合部20的外侧,且上配合部20的外侧与座身1下端部内侧扣接,底座2的上配合部20内设有设有集液槽21,集液槽21的槽壁设有排水口22,而底座2在对应座身1外部的位置设有储液槽23,集液槽21及储液槽23通过排水口22相通,且集液槽21高于储液槽23,以使得集液槽21的积水可以通过排水口22排至储液槽23。
上述方案中,菜板5从座身1上端开口竖向插入收纳座存放,菜板5的残余水分会自动滴落至底座2的集液槽21内,然后从排水口22排出至座身2外部的储液槽23,这样可以减少收纳座内部的积水,从而减少收纳座内部的细菌滋生,并且,还可避免积水流出到桌台上,造成台面污染。此外,菜板5竖向摆放也有利于其表面的水分卸下,以使得菜板5表面尽可能保持干燥,减少菜板表面细菌滋生。
为了实现菜板滴落的水滴快速引向至排水口22排出,本实施例采取的方案,上述的集液槽21的槽底面高度由中部向相对两端逐渐变小,即是集液槽21的槽底面纵向截面呈拱形或尖角形,且把排水口22分别设置在集液槽21的两端最低位置的槽壁;或者,上述的集液槽21的槽底面高度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即是集液槽21的槽底面为一倾斜的斜平面,并把排水口22设置在集液槽21的最低位置的槽壁;又或者,上述的集液槽21的槽底面高度为由中部向周围边沿逐渐变小,相当于集液槽21的槽底面类似中部鼓起的山丘状,并把排水口22设置在集液槽21的边沿位置的槽壁。上述任一方案的集液槽21的槽底面,均可以将菜板滴落至集液槽21槽底面的水滴快速引向至排水口22排出,大程度减少水滴在集液槽21槽底面积聚,进一步减少收纳座内部的细菌滋生。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底座2下部侧壁环绕底座2周围的位置设有突出部24,突出部24的下面与底座2的底面平齐,并且,在突出部24的下面的四个角落位置分别设有防滑块25,提高防滑效果,而储液槽23位于突出部24的上面,且储液槽23环绕突出部24的上面设置,环状的储液槽23尽可能增大了其的容积,同时也有利于储液槽23的水分蒸发,而突出部24的设置不仅方便了储液槽23设于收纳座外部,也提高了收纳座立放的稳定性。
上述的座身1上端设有口环3,如图8、9所示,口环3的下侧具有与座身1上端口部配合的下配合部31,口环3通过其下侧的下配合部31套于座身1上端口部内侧,且下配合部31外侧与座身1上端口部内侧扣接,口环3小宽度的两内侧壁分别设有相互对正的筋条4,而底座2的上配合部20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集液槽21位于上配合部20内底部,上配合部20小宽度的两内侧壁也分别设有相互对正的筋条4,上配合部20的筋条4数量与口环3的筋条4数量对应,且口环3的筋条4与上配合部20的筋条4在竖直方向对齐。菜板5从口环3插入收纳座内,菜板5的上下端通过口环3及底座2上配合部20的筋条4固定并隔开,以使得处理不同食物的菜板5彼此分离,有利于防止细菌通过菜板交叉传播。并且,上述的座身1小宽度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1,通风孔11自上往下呈行状排列于座身1的侧壁,且通风孔11与筋条4在竖直方向对齐,这样通风孔11刚好位于相邻菜板5之间位置,不会被菜板5挡住,座身1两侧均具有通风孔11,以使得相邻菜板5之间的空隙具有空气流通,有利于菜板表面风干,减少菜板表面细菌滋生。
本实施例的菜板收纳座可保证其内部具有较高干燥度,并且存放在该收纳座内的菜板也可以相对较快风干,较大程度上减少收纳座内部的细菌滋生,从而保证存放于收纳座内的菜板洁净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网址:一种菜板收纳座的制作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0757
相关内容
一种菜板收纳架的制作方法一种可收纳式菜板的制作方法
带收纳盒的切菜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收纳进砧板的菜刀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折叠收纳菜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砧板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收纳式砧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菜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砧板收纳器的制作方法
具有收纳功能的菜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