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让更多的图书“流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5-07-17 08:31

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书籍流动起来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邻里互动趣闻#

今年上海书展期间,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2层展区,自带三本书籍,就能与指定区域内标有“图书置换”书籍做交换,以书换书,循环阅读,让美好的故事继续发生的事情不断出现。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当前,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进展明显,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不断加强。各个图书节人头攒动,各大图书馆座无虚席,各家电商大力促销,各家特色书店成为网红打卡点。阅读渐成全民盛事,一股重视阅读、回归阅读的热潮正在形成。

一本书的生命漂流,对图书的使用呈现多种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读屏时代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只要鼠标一点、手指一划、耳机一带,各种信息就会扑面而来。这种阅读方式的重大变革,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纸质阅读仍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传统图书拥有的粉丝在人群中继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最喜欢读纸书的质感”。

一本书从其面世的第一天起,就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它的生命之旅:买书,让新书首次进入主人家;借书,让书籍走进不同的家庭;卖书、送书、捐书,书籍继续在不同的主人间交流;弃书,旧书进入回收渠道,完成生命终结。反过来讲,不同的人对于书的态度也大不相同:买书,要的是随机、心动以及墨香的感觉;借书,是无成本的吸引,以及“书非借不能读也”的促动;卖、送、捐、弃书是断舍离和某种利益诉求的需要,千人千面,各美其美。

换书,作为一种读书生活体验,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本本沉睡的书籍,在不同人们的手中旋转、传递,以漂流的方式,恢复其原有的活力,重新焕发生机。

图书交换中,一本本书籍就像被放归大海的“漂流瓶”,传播知识,分享快乐,让思想碰出火花,让灵魂同频共振。

换书至少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图书利用率,契合低碳节约理念,让书籍“活”起来,变闲为宝,实现知识再传播;二是可以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避免买书后就将之束之高阁的惰性,君子爱书,易卷而读,“书非换不能读也”;三是可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浓厚阅读氛围,让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充实文化底蕴,营造魅力中国。

交换图书,通过搭建起图书和阅读交流平台,可以使换书者互利双赢,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书,分享图书带来的能量,共同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换书大集、图书漂流、共享阅读,换书以多种模式展现

各个城市、各类机构都在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让换书阅读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北京,两种换书模式备受欢迎:一是在全市有条件的图书馆,设置常态化换书中心、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换书,二是利用每年一次的全民阅读日,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换书大集(提前一个月在各区图书馆收集图书,换发换书券,在阅读日前后两日集中换书)。

深圳,则是在市民中心图书馆专门开辟一个换书阅览室,常年常态化进行书籍交换(采用积分制,即旧书按八折左右积分,用累积积分换取换书)。

武汉,则以每年的地铁读书节为契机,推出图书漂流、“为地铁上班族荐书”、“一元图书义卖”、“地铁读书会”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以书为媒,营造阅读氛围。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回应市民建议,以两座“网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和徐家汇书院,尝试举办首次“同游书海,享阅世界”图书交流嘉年华活动。各个社区、学校、单位等也通过不定期举办换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打开思路、因地制宜,让更多的图书“流动”起来

可以在综合各方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灵活多样的换书机制,让共享阅读活动走向全国,走向全民。

首先是地点的选择。一座城市至少拥有一个常态化的换书中心,图书馆是比较好的载体,比如上海图书馆东馆;其他如航站楼、高铁候车室、大型商城、地铁站、连锁的咖啡馆、上海黄浦江边的望江驿站、书店以及各个社区中心等等。书屋设置的前提是不能妨碍交通,场所宽敞舒适。最终目标是建设常态化、多点串联式换书网络,实现居民出门不远即可换书的目的。

其次是时间的选择。一种是常态化全年无休方式,一种是固定日期,比如双休日,一种是一年开展几次不定期的换书大集,结合阅读日、读书日、读书节、书展等。

第三是具体的换书方式。一是图书证积分模式(如深圳),二是换书卡(券)模式(如北京),一本旧书对应一个换书卡(券),三是以物易物模式,一本或多本实物书换另外一本实物书,四是几本旧书换一本新书等。

第四是工作人员的安排。一种是专职人员,一种是兼职人员,一种是志愿者模式。

第五是有关风险控制。包括卫生消杀、书籍内容、新旧、版权等。

第六是科技赋能。在自助式借书柜的基础上,增加自助式换书功能。

第七是与公益慈善结合起来。将无人换领的图书对接慈善公益机构和有需求的单位,发挥公益效应。

第八是与阅读分享会、读书会等结合起来,营造更广泛的阅读氛围。

第九是做好顶层设计和换书规范。制定统一规划,协调各方资源,按照先易后难原则、科学有效规范原则,稳妥推进。

第十是鼓励各个基层单位,包括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中心等单独或联合开展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的换书交流活动,以书会友的同时,提升邻里关系。

作者:刘铁峰

文:刘铁峰 图:本报记者 叶辰亮 编辑:徐大伟 责任编辑:陆益峰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网址:读者来信|让更多的图书“流动”起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2630

相关内容

让图书“动”起来
让闲置图书流转起来,松江公益“漂流图书馆”来了
让二手书流动起来
生态城公益图书角,让闲置图书“流动”起来
让书籍流动起来
图书捐赠,让爱心流动起来
让图书“流动起来” 武汉东西湖区开展图书漂流集市活动
捐书换书,让你的书流动起来……
图书跳蚤市场 让闲置图书流通起来
【下图活动】旧书没地儿去?就到这里来!共享闲置图书,让旧书流动起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