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评|《我的母亲》刷屏: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富矿
参与文学创作,无论是写作还是评论,丰富自我表达方式。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文学阅读的乐趣#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总也断不了。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最近,一篇题为《我的母亲》的文章感动千万网友。
感动之外,这篇文章还带来一些思考。今天,我们的文艺创作领域保持着蓬勃活力——每年有海量图书与读者见面,无数创作者笔耕不辍,不少影视作品以精品力作呈现着时代风貌。在这样多元的创作生态中,这篇由农民工大爷写下的文字,能以真挚力量触动广泛共鸣,让人格外感受到一种朴素的触动。这也让我们思考:能走进人们心里的作品,应该承载怎样的特质?那些真正被记住的创作,又凭借什么力量与读者、观众建立起深层联结?

创作《我的母亲》的农民工大爷
真实的力量。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富矿,真人真事是感人肺腑的触媒。《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真实的家庭生活。文章讲述的母亲为家庭操劳的真实细节,既让作者铭记一生,也戳中读者的泪点。文章昭示我们:只有扎根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作品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张培祥的《卖米》、电视剧《人世间》等,都是因为真实可感才让读者观众沉浸其中而广受好评。
真情的力量。正如《文心雕龙》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文辞是道理的纬线,经线端正了,纬线才织得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词才会畅达,这是好文章的根本。《我的母亲》语言质朴,但作者思念母亲的情感不仅炽热,而且贯穿始终。这种从心田流淌到笔尖,再呈现到读者面前的情感,让很多读者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文学创作也好,电影创作也罢,创作者只有在作品中注入真情,才能让读者和观众共情。这种真情,反映了创作者对现实生活始终有深刻的观察,对读者和观众始终有敬畏的态度。
内心的力量。“似曾相识”难以出“爆款”。《我的母亲》是农民工大爷基于生活、有感而发的内心表达。在AI时代,人人都可以利用工具写文章,但真正的好文章,永远是AI替代不了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忆和生活故事,这是一篇文章个性的灵魂,是工具无法理解和感知的创作要素。若创作者忽视了这种独特个性,作品就难以感动自己,更不用说感动他人。
观众对文艺作品,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热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厌恶。脱离现实生活的电视剧、无脑的微短剧,打不动人心;粗制滥造的快餐作品没有回味,很难成为经典。《我的母亲》出圈证明:真正的好作品,不仅不会被埋没,而且能够澎湃大流量。(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网址:央广网评|《我的母亲》刷屏: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富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2637
相关内容
写《我的母亲》的山西大爷找到了 “这篇作文是我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央广网评|推动非遗文创走进千家万户 让“古今对话”真实可感
【央广时评·文旅三评①】“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文旅点亮美好新生活
强势母亲毁了我的生活
7岁女孩学习照片刷屏,“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
央广财评
母亲与灶台作文
居家学习创意不停!苏州师生的手工“小制作”刷屏了
母亲节活动创意点子方案(7篇)
亲子艺术活动丰富家庭文化生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