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物理
城市环境艺术:环保材料和理念融入城市景观设计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美学#
CANA/A在噪声规划中应用 场地3D图 未设置声屏障噪声分布图 建筑设计与噪声控制 合理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平、剖面设计对控制噪声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使噪声降低10-40dB。在进行总体布局和建筑平、剖面设计时,需注意下面几点: 1在总图设计中,应使建筑尽可能远离噪声源,把对噪声不敏感的房间布置在临噪声源; 2采用内天井布置时,应考虑四周房间的用途,避免相互干扰; 3进行合理的分区,把产生高声级噪声的房间与其他房间分开,并将噪声源集中布置; 4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厨房、厕所、电梯机房等不得设在卧室和起居室的上层,也不得将电梯与卧室、起居室相邻布置; 5采用隔声屏障和隔罩。隔声屏障的隔声量随宽度和高度增大而增大,屏障表面宜布置吸声材料。 6利用门斗或套间,并在其中布置吸声材料,使其成为隔声的声闸. 7利用交错布置房门或障壁墙来增大声的传播距离以降低噪声级. 8当室内采用吊顶时,分户墙将吊顶内的空间完全分隔开. 1. 增加距离 2.时间上作限制 3.隔声屏障 A.利用建筑物 B. 设置单独屏障 4. 利用地形 5. 绿化降噪作用的局限性 室内吸声减噪 吸声减噪常常可使噪声降低8-10dB,适用于原有吸声较少、混响声较强的房。吸声减噪量的计算方式如下: 室内某点的声压级Lp由声源声功率级Lw以及直达声和混响声决定。R较小时,主要是直达声;随着距离的增大,直达声减小;当距离增大到一定值时,直达声与混响声相等。这一距离称为混响半径rc或称临界半径。在混响半径处应有: 吸声减噪方法 1对中高频噪声,一般采用20-50mm厚的常规成型吸声板。当吸声要求较高时,可采用50-80mm厚的超细玻璃棉等多孔吸声材料,并加适当的护面层,对宽频噪声,可在多孔材料后留50-100mm空气层,或采用80-150mm厚吸声层 2对低频声,可采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板厚度常取2-5mm,孔径可取3-6mm,穿孔率宜小于5%; 3当室内湿度较高或有清洁要求时,可采用薄膜覆面的多孔材料或单、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微穿孔板的板厚及孔径均应不大于1mm,穿孔率可取0.5%-3%,总腔深可取50-200mm. ΔLP = LP1- LP2 通风系统噪声控制 消声与噪声控制 为了降低这些沿管道传递的气流噪声,可以安装各种类型的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可使气流通过同时传递的降低噪声级的装置。工程中采用的一般可分为阻性和抗性消声器两类。 阻性消声器消声原理是借助在通风管壁或弯头内配置的吸声材料,或按一定方式在管道中排列组合起来配置的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气流噪声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消声的目的。阻性消声器主要消除中高频的噪声。 抗性消声器借助管道截面的突然扩张或收缩,或旁接共振腔,使沿管道传播的部分气流噪声在突变处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以此达到消声的目的。抗性消声器主要消除低频的噪声。 消声器设计 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 在距离 r 相同之处,ΔLP~1/R有关,即反射声起作用,在距离很近处(r 较小)直达声起主要作用,R作用不明显。 ▲ 选择低噪声设备 ▲ 选择合适消声器设计(考虑频率因素) ▲ 选择合适消声器地位 ▲ 控制风速及送回风口设计 ▲ 机房隔声 ▲ 机组隔振 T----- 传递比 f/f0----频率比 放大区 减振区 1 1 片式消声器的消声量 式中:k——消声系数 α——内贴材料的吸声系数 P——通道横截面周长(m) S——通道横截面面积(m2) L——消声通道长度(m) 1. 材料吸声性能要高 ● 防止玻璃纤维吹散 ● 表面光滑,减少空气动力的阻力 ● 防火、防潮、防腐等卫生条件 2. 在相同空气流量下,P/S越大,ΔL消声量越大, 因此,设法增加周长P 3. 通道截面大时,有高频直通效应而失效 ● 扁的通道比方形的效果好 ● 弯头消声效果好,尤其对高频,但阻力大 ● 必须注意与空气动力学相协调,减少阻力 4. 增加消声片的长度,但受位置、造价的限制 5. 消声器只是空调系统降低噪声其中的一项措施, 不要以为用了便“万事大吉”,有具体问题要考虑。 好比对病人,要对症下药,不可随便吃药 实际测量中,往往比理想质量定律 曲线低一些,在个别频率范围还会出 现个“低谷”,即隔声量下降区。 这是什么原因? * ▲ 楼板下吊平顶处理 ● 这种双层结构对空气声隔绝有利但吊顶须密实,不得有缝隙。 一般纤维板就不行了。 ● 刚性连接的吊顶,则形成声桥 ● 弹性吊顶,效果较好,钓钩是关键 ● 注意测向传声,它会限制对撞击声 的隔绝作用 计权撞击声压级参考曲线 撞击声的隔声标准 ■ 以标准评价曲线作为基准 ■
网址:城市环境物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5230
相关内容
城市住区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研究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市城市管理委:文明城市 打造舒心舒适生活环境
清理“垃圾死角” 扮靓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原理、方法与优化
城市恶臭环境监测
城市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运营:打造宜居城市的秘密武器(什么是城市环境运营)
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居住环境
用循环经济理念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