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松花江网 2014-03-17 08:58:28

七旬退休老教师 巧手自制布贴画
李桂芬老人和她的布贴画
松花江网讯 70岁的老教师李桂芬住在昌邑区兴华街道南厂宅小区,她退休后自学布贴画,不仅丰富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也给自己找到了生活乐趣。3月12日,记者采访了李桂芬,了解她和布贴画的故事。
突发灵感 自学布贴画
走进李桂芬的家,记者大开眼界,各种装裱后的布贴画摆满了她家每个房间的角落,那些布贴画情趣各异——葡萄架下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雏在觅食,有两只小鸟在树枝上对唱,有公鸡抖擞着翅膀一副狂妄的样子,每幅布贴画都活灵活现、动感极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桂芬说,她从小就喜欢画画,愿意做手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去认真学。退休后,她闲在家里没什么事情做,感到非常失落。5年前,她和朋友去逛街,看到那些被裁剪下来的边角料丢了一地,她觉得特别可惜,她忽然想用这些碎布制作布贴画。“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和会制作布贴画的老师学习了17天,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原理,也看懂了布贴画的色泽搭配,便自己在家里尝试粘贴布贴画。”
废旧布料变成宝
“你看,这只灰色的鸡身上用的纱料是捡来的。”李桂芬指着那幅鸡妈妈带着小鸡雏觅食的图画说,自从开始制作布贴画,她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布贴画上。制作布贴画,需要的布料有讲究,最好的就是纱料,所以只要是上街,她最留意的就是人们身上穿的各种纱料衣物,遇到自己能用上的,她总是情不自禁地跟上去,央求人家要买下来,很多不理解她的人,经常被她的举止逗笑。
“我也知道自己对布贴画太投入,可是没办法,难得遇到可心的纱料。”李桂芬说,她经常去商场里捡拾人家裁剪后丢掉的纱料,时间长了,很多经营布匹生意的商人知道她为了布贴画找材料后,余下的边角料都主动给她保留着。
5年作画200余幅
李桂芬说,布贴画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造型和色彩都非常特别,制作出来的实感是笔墨无法替代的,布贴画也属于一种工艺品,要会生活、会欣赏才能制作出更好的作品。布贴画制作看似简单,制作过程却非常复杂。
李桂芬说,她制作的第一幅作品就是《农家媳妇》。“之所以制作这幅作品,也是和我的出身有关系吧,我出身于农民家庭,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忘不了小时候农家小院的那幅美景。”李桂芬说,《农家媳妇》这幅作品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也成就了她的梦想。
“这5年我一直潜心作画,如今已经制作成200多幅布贴画。”李桂芬说,因为她经常在做着饭烧着水的时候产生了灵感,以至于自己家里的水壶饭锅等多次被烧坏。李桂芬说,她的家人都理解她、支持她,儿子儿媳经常给她买纱料,而她也将制作布贴画当成自己的工作。
李桂芬说,她制作的布贴画虽然从来没有参展过,但是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向她要作品。“我一直舍不得将自己的作品当商品卖掉,觉得谁要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我宁愿送给他们。”
李桂芬说,学做布贴画首先要坐得住,心要安静。她说她已经70岁了,自己的儿女都是经商的、做学问的,没有一个愿意和她学布贴画,她担心自己的手艺会失传,想把自己制作布贴画的手艺传授给别人。如果有人愿意学,她义务传授。
李桂芬联系电话:13039241783(江城晚报记者 黄云/文 李沐林/图 编辑/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