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科创沃土育新人 特色办学绽华章

发布时间:2025-07-20 02:30

广州珠江夜游体验都市繁华,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城市旅游景点#

原标题:

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特色育人之路

科创沃土育新人 特色办学绽华章 

  清晨八点的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教学楼里已飘起琅琅书声。二年级教室里,孩子们正举着彩色识字卡玩“偏旁拼图”;不远处的操场上,几个学生围在校园气象站前,盯着电子大屏记录数据,阳光在他们专注的脸上投下光斑。这充满生机的画面,正是该校“科技与人文并举、科普与德育相融”特色教育的日常缩影。办校20余年来,这所学校从“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小学,成长为九年一贯制优质学校,靠的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

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校园。

  质量筑基 以生为本,夯实育人根基

  步入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栋鲜艳夺目的彩色教学楼,墙体上“为国育才”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彰显着学校的教育使命与担当。走访下来,记者首先感受到的是其对教学质量的极致追求。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始终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凭借扎实的办学举措赢得社会认可。学校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践行“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承诺,构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实施上,学校采用“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方针,在课程内容中增设思考题与探究性作业,预留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同时,通过启发式、研讨式、情境式等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夯实了学科基础,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进来”引进专家资源,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尤其在科技教育领域,学校成为全市较早配备专职科学教师的民办学校,更组建了由校长、分管领导、科技辅导员、科学教师组成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人人参与科普教育”的良好氛围,该团队还荣获首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称号。

  科技赋能 三维育人,让科学种子生根发芽

  “这个摄像头就像爷爷的眼睛。”在学校的科普展厅里,学生廖晨希向来访者演示她们发明的“智能轮椅管家”,这个能通过传感器监测老人状态并发出警报的装置。

  自2002年确立科技教育特色方向以来,该校已构建起“课程夯基、活动赋能、社团深耕”的三维科技教育体系,让科学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课程体系设计上,学校以“学-展-创-赛”闭环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每年开展“科普活动月”“科技艺术节”“科普大讲堂”三大主题活动,从量子通信到AI伦理,从基础科普到前沿科技,为学生打开广阔的科学视野。创意智造社、AI编程社、无人机飞行营等六大科技社团,与人工智能通识课堂深度联动,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讲座与校内“每月一主题”科普大讲堂相结合,让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科技综合楼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楼智能科技生态园里,立体地球仪与中草药园相映成趣,学生在这里测量光伏板发电效率,观察锦鲤池生态循环;科普展厅内,三球仪、手摇发电机、针幕等互动装置,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可感;二楼人工智能创客空间,六角形实验台上的智能工具,将孩子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实际作品;独特的“智愈空间”里,3D打印模型与心理沙盘共处一室,实现科技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平衡。

  深厚的科技土壤也结出丰硕果实。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惠州市)实验校”“惠州市少年科学院分院”“惠城区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近5年斩获市级以上科技奖项200余项。其中,朱炫吏同学的科幻画《智能餐桌》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由广东省科协选赠朝鲜科学技术总盟;2025年,黄子棵、沈立州同学在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摘得广东省二等奖及专利申请奖。这些成绩背后,是学校“校园即实验室,成长即科技路”育人生态的生动实践。

  科普浸润 活动引领,让科学精神融入日常

  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的科普教育早已超越课堂的边界,融入学生在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五个一”“四个进”等特色举措,学校让科普教育常态化、生活化,滋养着学生的科学精神。

  “五个一”活动构建科普教育大框架:每年组织一次到市、区科普基地学习培训,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科学魅力;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艺术节,至今已连续开展23届,每届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科技竞赛与普及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科普专题队会,各班结合自身科技特色,通过表演、交流、竞赛等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每学年组织一次科普读书月活动,让学生在科普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每年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比拼中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的科普教育融入学生在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四个进”举措则让科普教育扎根日常:“进活动”——成立科技活动小组,带动师生全员参与校园科技节、科普交流等活动;“进课堂”——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渗透科普教育,让科学知识融入常规教学;“进实践”——增设科技体验室、智能科技生态园、人工智能创客空间等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成长;“进头脑”——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科学思维成为习惯。

  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朱炫吏同学组装的“一种新型有害烟尘净化器”、甘智杰同学的科幻画《神奇的仙人掌》、邢俊龙同学的科幻画《水龙号——污水处理器》……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成果,不仅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彰显了学校科普教育的扎实成效。

  育德启智 书香浸润,培育全面发展新人

  在科技与科普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也注重人文素养与品德教育的培育,通过“快乐识字”与德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学校从建校起就在小学一、二年级推行“快乐识字”教学特色,通过“阅读中识字”“活动游戏中识字”“生活中识字”等多元方法,编写校本教材《快乐识字》,让汉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每年6月的识字验收活动中,“识字大王”“识字之星”的评选,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也为后续的阅读与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诚信品质与责任担当。“博爱之心、文明习惯、强健体魄、流利表达、规范书写”等“十个一”素养培养目标,让德育具象化、可操作。科技活动中,学生们在团队合作完成科技作品时体会协作精神;阅读分享时,在经典故事中感悟道德力量;体育竞赛中,在胜负之间学会尊重与坚持。

  特色引领 铸就民办教育的东江样板

  如今的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已成为惠州民办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学校先后荣获“惠州市首家AAAAA级学校”“惠州市一级学校”“惠州市书香校园”等多项荣誉,用实力证明了民办学校的育人价值。

  从2000年创办至今,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之路,以科技教育为引擎、科普活动为纽带、书香德育为根基,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正如校长蔡雨蒹所说:“我们希望办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教师幸福、同行认可、人民满意的学校。”

  在这所充满活力的校园里,科技的火花与人文的温度交织,科学的严谨与阅读的诗意并存。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在科技与人文的滋养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而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也在培育新人的道路上,续写着民办教育的精彩篇章。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蓝斐菲 通讯员韩媛媛

网址:惠州市惠城东江学校:科创沃土育新人 特色办学绽华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0480

相关内容

2024.11.1惠州市惠城区特殊学校课室、办公室风扇维护清洗项目441302
景德镇市特殊教育学校获评“江西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2024年惠州接待游客5091万人次 同比增长12.2%
惠州:以城市品质成就从容生活
10个关键词解读《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浙江杭州:发展普惠托育惠及万千家庭
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在行动
惠州首个!华贸天地获评城市级惠邻中心
高质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探索儿童友好“广东路径” 打造特色民生幸福标杆
2025武汉童书展—新华文化惠民月强势来袭 点亮你的文化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