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有用的心理学小知识
生活心理学中的急救意识培养很重要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训练# #急救知识培训#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
比如
高三奋战时,给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
谈恋爱时,和男女朋友的长期相处
上大学后,和寝室室友的沟通方式……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用到一些心理学小技巧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小知识。希望看过之后,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大家。
01.
情绪失控
可能是伴随着脆弱
一般人看到别人生气时,就会下意识地认为那个人非常可怕。其实不是的,越是情绪失控的人内心越有可能伴随着脆弱、无助。他们是感觉到了来自的外界,于是只能竖起防御的刺。下次当你遇到愤怒的人时,或者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对方。
心理学中有个重要的原则:每个人为自己产生的情绪、感受负责。
当你知道有些情境下的愤怒是伴随着受伤的,这绝非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拯救、负责谁的情绪。而是在下次经历亲人生气、与人争执、自己生气时,我们可以专注在愤怒背后的受伤感,知道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感觉缺失了什么、或者认为被冒犯了什么、或者有需求但无法直接表达。而这种察觉就可以让情绪得以缓和。
02.
接纳自己
是走出困境的最快方式
当我们遭遇到拒绝、失恋、痛苦时,总想着要想办法摆脱、解决。试着去静静地接纳吧,接受这种感觉,接受这个局面,就是最快的恢复方式。在心里腾个空间,容纳和理解你的焦虑、你的悲伤、你的脆弱、你的恐惧。
有些文化和教育通常对于负面情绪予以排斥、否认、回避,但这其实会让人更加消沉。因为这意味着:我连拥有自己的感觉都不可以。
实际上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情绪都并无对错,它们都有其出现的原因。挖掘出深藏在情绪背后的某些渴望、匮乏、需求,把注意力放在做一些新的事情上,换个方式去满足自己。
03.
改变缓慢且重复
不用苛责自己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道理只是懂了一次,脑海中已有的思维却是成千上百次的自动化意识。为了让后来认同的真理植入到脑里成为新的思维,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对不是一次就能够顿悟。
我们要明白培养一个习惯需要重复尝试去做,培养一个摸不着的思维其实也是需要重复去尝试。
所以,一时做不到,改变缓慢且反复,不用苛责自己。
04.
如何加深自我了解
每天花30分钟关注自我内心。
可以探索:“我希望自己拥有什么特质,能引起我幸福感的是什么,我最有兴趣的是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我在羞耻的是什么,我希望怎样对待别人,能让我满足的是什么,做哪些事可以提升我的价值感?”
你是24小时都在和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呆在一起的人,你理应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朋友。
而当你不厌其烦地去正视、察觉自我时,这就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
加深自我了解的一些小操作:
1、自由联想。
自己写日记,发语音给自己听。把脑海里可能是有些一闪而过的、不愉快的想法,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里写出来,毫无拘束,不用顾及逻辑,让它一展无遗。
想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有个前提,先意识到、捕捉到、察觉到。
2、写下故事。
细致地记录下关于自己的经历、追溯过去,和身边人的相处关系,细节越多越好,感受越多越好。
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过往生命被赋予了意义感,你也从中收获了感触,同时抒发了情感,不再那么压抑。
3、和信任的人倾诉,和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倾诉等等。
无论是宗教、冥想、心理学,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让人们回归自己的内心。
了解自我还有一个好处,你愿意耐心了解自己时,你通常也会愿意耐心地了解别人。
05.
沟通前先明确目的
在与人沟通时有几个前提:
无论面对任何问题时,遵循着“我不攻击你为人”的原则,因为保护自己的人格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
从行为、事件、语言入手,这意味着我仍认同你这个人,我只是不认同你的某些行为。攻击性、防御性减少,双方都会更愿意静下来磨合、处理。同时尽量地保持询问。提问有太多的好处,避免了自己的急于武断、批判、指责,也同时倾听、尊重了别人。
在决定沟通前,要事先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目的、想要的结果是怎样的。思考了这个方向,我们就可以避免卷入情绪漩涡里,问题就越有可能得到解决。
06.
大多数人执行力差
是因为这3个因素
我们都知道有个好心情会让自己更好地行动,但行动同样可以反过来唤起好情绪。
当你走路时让自己抬头挺胸,思维会跟着调整、认为你是个十分自信的人。
你每周运动3次,思维会默认为自己是个有活力的人。你一个月里又学了新的知识、又完成了一项棘手的工作任务,思维会跟着调整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自己是个执行力、行动力差的人,通常有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原因造成的:
1、给自己的压力太大。
每件事设定的完成量越小越好,小到不用耗费什么意志力就可以完成,但在执行过程中不设上限。
具体例子:一天只完成5个俯卧撑。咦,完成了,状态不错,那就再多做几十个也可以。旨在不会因为目标过大而自我感受挫中途放弃,同时又维持了一个持续的行动过程。
2、怕失败,怕挫折,认为自己失败一次,做错一次,后果就会严重,会损失自我价值。
此时可以用局外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设想如果是朋友拥有这个紧张且担忧的念头,你可能会发现存在着僵化、严苛的假定,你也会发现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你,意识到后就会消除不合理性。
3、还没有做时就下结论认为自己一定不行,做不到,干脆不尝试。
这是与成长时期的经历造成的负性信念有关。我们可以多提醒自己,回顾下过去曾经做过哪些成功的事,虽然有困难但也完成了,用实际的例子去驳斥脑海中的这个想法。
告诉自己再试试,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重新通过行动,去塑造另一种可能。而不是去一味相信过去脑海中的声音。
07.
依恋他人的同时
也要独立自我
人类与生俱来存在着两个相处方面的需求:一是依恋他人的安心感,二是独立自我的效能感。
我们需要依恋他人,每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无条件地看见、倾听、理解时,都会流露出安心幸福的一面。
并且个体都有属于自身的局限、精力,若想生活得更好,就要承认自己需要依恋别人,与别人合作。别人也同样有这个依恋需求,想要被我们看到和对待。这本身可以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滋养的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拥有独立自我的效能感。自尊来源于一个人可以应对得了生活的冒险、挑战、有选择权、表达权,并在探索世界的这个过程里体会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力量和价值。
常见的压抑、低自尊、回避失败都是在对自我效能感的限制,专注于加强自身的效能感和胜任感,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
倘若在过程中遇到挫折了,可以回头看看第二条。
END
遇到挫折是件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怎么去面对挫折、怎么去解决、用什么方式解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决定,我都希望你,能从挫折中走出来,把它当成人生路上的垫脚石,而不是所谓的绊脚石。
网址:生活中很有用的心理学小知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1288
相关内容
生活中的心理学小知识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分享35个很有用的心理学知识
【经院·微心理】生活中的心理学小知识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21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知识
10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知识
11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知识
【心分享】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你所不知道的生活中10个心理学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