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作为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和降雪量的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时自然界的万物逐渐进入深藏伏匿的状态。根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今年为甲辰年,中运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大雪节气在终之气范围内,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气候以寒湿为主,气温较低,雨水较多,湿气较重,是个湿冷的冬天。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中医科专家介绍,这一时期的养生,重点在于温阳、散寒、祛湿。大雪节气,气温骤降,寒气逼人,湿邪也随之而来。寒湿交加,不仅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寒湿之气易侵袭人体的脾胃及下焦,容易出现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呕吐、肢体困重、关节疼痛、水肿、舌苔厚腻等不适。因此,大雪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便是温阳驱寒,健脾利湿。
一、温阳驱寒,旨在通过调节人体的阳气,以抵御外界的寒气侵袭。可以通过食用一些温性的食物来实现这一目标,如羊肉、牛肉、干姜、肉桂、大枣等。这些食物能够温补脾胃,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同时,适当的运动也是温阳驱寒的好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新陈代谢,使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抵御寒冷。也可以通过艾叶、干姜、紫苏叶等药材泡脚或者沐浴来达到温阳驱寒的效果。
二、健脾利湿,则是针对脾胃寒湿表现的重要养生措施。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如炒山药、炒白术、炒薏苡仁、炒白扁豆、赤小豆等。这些食物能够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湿气,改善脾胃功能,从而缓解脾胃寒湿带来的不适症状。此外,还可以通过艾灸、拔罐、脐贴等中医理疗方法来健脾利湿,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三、在养生过程中需注意一些禁忌事项。首先,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生冷食物易伤脾胃,加重寒湿表现,不利于身体健康。其次,要注意保暖。大雪节气气温低,人体易受寒气侵袭,因此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等易受寒的部位。另外要顺应天地之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024年甲辰年大雪节气的养生应以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结合寒湿为主的气候特点,注重温阳驱寒、健脾利湿,同时注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做好保暖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为冬季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新灿 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