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年爱劳动丨生24学生青年志愿劳动
参与敬老院志愿服务,关爱老年人生活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公益活动#
01
什么是“清”年爱劳动
“‘清’年爱劳动”是清华大学团委发起的劳动锻炼志愿项目,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为提升班级同学的劳动热情,丰富班团集体生活, 2022-2023年春季学期,生24团支部报名了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的早点制作志愿活动,共四名同学参加,分别是高长宁、陈鲁粤、凌程阳、吴骏逸。
本学期本志愿 参与人次达10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30小时。
我们做了什么
02
活动内容介绍与准备工作
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志愿工作包括:
1、备餐:早餐岗上包子、油条等早餐的制作和后厨择菜初加工,协助饮食中心工作人员完成备餐;
2、服务:窗口打饭、餐厅传菜等,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就餐体验。
本次志愿活动时间是周二上午5:00-8:00,地点在清芬园,工作内容主要是早餐制作和窗口打饭。按学校要求,参加志愿的四人在上岗前完成了体检,并取得了健康证。
志愿经过
清晨4点多,在整个校园还在熟睡时,我们的志愿者们已经精神抖擞地准备上岗了。从紫荆公寓到清芬园,静谧的空气中隐隐浮动着草木的清香,彻夜守候的暖黄灯光送来早晨的问候。
到了清芬园地下的食品加工间,我们的志愿者们换上了工作服,即刻投入到了早点的制作中。
备餐工作包括擀包子皮,包小笼包、生煎包、馄饨等面食早点。在食堂师傅们的技术指导下,志愿者们很快就能独立上手,捏出合格(不会漏)甚至漂亮(× 某种程度上的漂亮?)的包子啦!
(备餐工作图放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剪影
6:30左右,早点制作结束,志愿者们来到了清芬园一楼的早餐窗口,开始了早点售卖。最早来是早起辛苦工作的学校职工们,然后是老师们;到大概7:20左右,学生开始多了起来,志愿者们的工作也紧张了起来。招呼餐客、选递餐点、统计收款,一系列操作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考验着志愿者们的短时记忆力和反应力。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轻车驾熟,志愿者们逐渐掌握了工作的诀窍,成为打饭阿姨给力的助手!
在工作间隙,志愿者们吃上了包含着自己劳动成果的饭。(果然,通过自己劳动得来的饭是最香的!)或许你周二早上在清芬吃到的包子,正是后厨的某个家伙现学现卖的成品哩~
03
我们收获了什么
经过总计30个小时的志愿时长,我们的志愿者们心中都有好多话想和大家分享。
吴骏逸
眯着惺忪的眼,怀揣好奇的心,我和羚羊gg一起走进凌晨5点的清芬!首先感叹的是食堂后厨之大。三层楼里弥漫面粉与油盐的香气,师傅们从大大小小的房间走出,手里的食材竟不重样,真如变戏法般。换上工作服,又感深深的胆怯。擀面杖下的面团在师傅们手中旋舞,顷刻间变成矮胖的面饼。包包子的阿姨更是自信满满,挑肉馅的筷子尚未离手,圆滚滚的小笼包就跃入蒸笼。7点,清芬园迎来早起的同学,我们也帮忙营业早点铺。哪曾想,学了微积分的华子人也会被零钱毛票的算术搞得焦头烂额!师傅们也不嫌弃我们的笨拙,总是在我们分身乏术时帮忙,倒也感叹术业有专攻,教导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8点钟,我们结束了短暂的体验,而师傅们在修整过后将要继续准备午餐。3个小时的体验虽然劳累,却让我们见证了师傅们在清华幕后的努力。干一行爱一行,可能有些许无奈,但亦是一种质朴的满足。加入劳动的队伍,作为学徒与师傅们交流,他们有劳动的成就感,而我们也能体会学业以外的生活。劳动本无贵贱,凌晨5点的清芬园,有劳动的汗水,有体验的收获,也有奉献的幸福。
凌程阳
这次清芬做早点用一个字形容:肝。谁能想象每天早上4:30起来,昏暗地骑着单车,迷迷糊糊地看着凌晨空荡荡的校园的感觉!是的,这就是每周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每天早上5:00,他们就需要在清芬开始早点的制作,一直持续到下午2:00下班。我和骏逸一起体验了早点制作的部分流程,包括擀面皮、做包子、卖早点等等。看到几位叔叔阿姨灵活的双手包出来鼓鼓囊囊的包子,深感自己技艺的不足,净给他们添麻烦。卖早点的叔叔阿姨也颇有一番技术,似乎脑子里内置了一个计算器。与之相比,我们可逊多了:这包子卖着卖着,我的脑子似乎已经回去睡觉了,真的完全算不动。最后还得是阿姨来疏通我积攒的长长的队伍。唉,干这活儿真不容易呀!
在活动期间,我也和几位叔叔阿姨进行了交流。食堂的工作人员中,不乏工作了三五年的,也有刚到这里来打工的,但他们都怀揣着一份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家里孩子上学、老人健康的牵挂。说到底,还是非常佩服食堂的叔叔阿姨,真的没有一样工作是上来就能轻松驾驭的。社会上所有职业都值得尊敬,所有劳动都一样伟大,我们也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将来为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
高长宁
《五点到岗的校园修行》
0.为了亲历“清华折叠”
本学期开始时,团支书赵文源同学在班群中发了一张班级志愿选择的表格,包括在猫超摆货架、打扫教室、帮食堂择菜等活动,我略一翻看,只觉一般的志愿大多在大家在熟悉的时间地点做熟悉的工作,这有什么意思?
这其中唯有一个志愿项目——“在清芬园做早点”,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被早八点的课之前珍贵的的睡眠和“后厨重地,闲人免进”的铁门折叠到另一个时空的“凌晨的食堂后厨”,像是在另一个世界一般,使我充满一种对于“穿越”的好奇和向往。同时工作日五点到八点的、多次上岗的劳动又给人一种实干的感觉,使人感到“这是真劳动”。
于是我为这个活动投了一票,本志愿也最终成为了生24班本学期的班级志愿项目。截止目前,参与做早餐的四名生24班同学共上岗十人次、劳动30小时,活动仍在继续。
第一次见到4:30am的清华园、和陈鲁粤同学一同骑行在无人的学堂路上,
第一次去校医院体检中心办健康证,
第一次跟着师傅进入清芬园背面的铁门中、下两层楼来到瓷白和金属银的领地,
第一次穿上白色厨师褂子、套上志愿者的红马甲、戴上两头尖尖的厨师帽,
哦,可是这个志愿活动让我们体验到的可远不止这些啊!
1.学习、劳动、生活和自我价值感
我愿说我们每日从事的学习和实验是“反生活的”,而体力劳动是“生活的”。从“吃”这一方面看,学习容易使人茶饭不思,化学实验室飘满的盐酸酸雾和甲醛的味道让人反胃,而大早上起来饿着肚子包了两个小时包子之后,人看到生煎包和皮蛋瘦肉粥确乎能够两眼放光,吃饭便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还愿说轻体力劳动是解放大脑的,因为做早餐的工作是免于完美主义的,不需要一丝不苟的。案板不需要用去离子水润洗两次就能用来擀包子皮,而不会影响实验现象,包子馅加了多一点只是买包子的更划算了一点,而不会直接跨过滴定突越,得到一个不符合误差要求的数,并且被助教扣分。
工作的另一大好处是有“劳动者的硬气”,不仅是能够获得收入养家糊口,还能够因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而自豪。学生却是一直被父母和社会养着的、可能时常怀疑自己的价值的、在食堂干完活能够白吃一顿早餐都能够感动的年轻人啊。
2.理想主义者又回到象牙塔去
这个志愿更好的一点是能够接触真实的人:包包子的时候,我和师傅从“使桃酥蓬松需要用碳酸氢铵而不是碳酸氢钠”聊到“年轻人为什么喜欢二次元、cosplay”聊到“北京学生是不是考400分就能上清华”
可接着却聊到“我在这工作二十多年了,第一次知道清芬园正门对着的那条路叫学堂路”,聊到“我们的食堂外包出去的工作岗位,每个月只休两天半,五一不放假,住在地下室还没有插座”,聊到“我们就住在紫荆14、16号学生宿舍楼地下,这辈子就这样了,下辈子争取住楼上吧”
遂一时心酸,深感发展仍任重道远。又想到自己之前也想过找个寺庙出家修行,不再被无休止的课程、作业、ddl、考试折磨,能够睡满八个小时而不失眠,能够内心平和一些,但现在一想,正是因为我们是理想主义者,我们才在很努力很认真地成为更好的、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人啊。
为了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在不辞辛劳、努力前行啊。
陈鲁粤
这次志愿活动带给我最深的体验,是让我能够有机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食堂内部的组织架构中,体验并观察到另一种框架下的人事活动。从包包子、卖早点等共同的劳动,到与各位师傅们之间的生活化交谈,我接触到了社会上广泛而普遍的生活劳动,也看到了广阔丰富的社会架构。始于劳动,终于观察;始于体验,终于思考,我相信这是一名青年在劳动实践中的收获与成长,更是责任与担当。希望以后的学期中,生24能有更多丰富的志愿实践项目,也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此学期的志愿活动暂告一段落,但生24同学们的志愿计划才刚刚开始。未来,又有什么样的活动呢?又会有那些同学参与其中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段志愿之旅吧!
供稿丨生24团支部
审核丨任艺莎 孟姣
责编丨金熙珍
网址:“清”年爱劳动丨生24学生青年志愿劳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3700
相关内容
爱国卫生运动大扫除,青年志愿者在行动!学校青年志愿者开展校园清洁活动
以志愿 致青春丨和静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助力五一骑行活动
爱国卫生运动大扫除,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平谷文明网
劳动教育月丨活动总览:弘扬劳动精神,传承工匠清华
“劳动美”清脏治乱志愿服务活动
爱劳动,爱创造,爱生活——管理学院 举办教研室打扫志愿服务活动
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教室清洁”活动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益起拾”环保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我院志愿者走进盐南青年体育运动公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