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据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睁眼摸手机,一年会活到九十九岁。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趣闻轶事#
第九章 呼吸训练;第一节 概述;(一)呼吸运动 气体交换是呼吸器官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通过对胸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包括胸廓的顺应性和肺组织的弹性,产生胸腔内压力的改变来使近3亿个肺泡的肺组织膨大和缩小来进行的。 呼吸运动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既有意识性随意控制,同时又有节律调节,无论意识性随意控制还是下意识的节律控制,又都受外环境和个体代谢需要的影响,通过神经、化学感受器和反射的综合调节。;(二)呼吸肌 第一组:吸气主肌—横膈肌、肋提肌、肋间外肌。 第二组:吸气辅助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 第三组:呼气主肌—肋间内肌。 第四组:呼气辅助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 斜肌、腹横肌等。;(三)肺通气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 限制性疾病 容积受限; 肌肉或支配呼吸肌的神 经失去作用。 2. 阻塞性疾病 哮喘和肺气肿 “空气截流现象” 无论是限制性疾病还是阻塞性疾病,由于上述病理原因引起了一系列通气功能障碍,诱发呼吸运动功能障碍,其中膈肌疲劳又是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之一。而是因此在采用呼吸训练时,应注意针对病变特点进行。;(四)呼吸训练的理论基础 1.呼吸运动在一定程度内可随意调节 2.肌肉无力可通过适度的运动练习得以改善,呼吸运动中 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因胸廓和弹性回缩被动完成的, 因此宜重点训练吸气肌,适当训练呼气肌,并注意胸腹 活动的协调性。 3.呼吸容量在增强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时可明显增加,从而 改善了气体代谢。 4.胸廓的顺应性在主动训练下可有所改善,因此,也可能 改善肺组织的顺应性和弹性。并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 有利于肺及支气管及肺组织炎症的吸收和恢复。 5.辅助呼吸肌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呼吸运动深度,但当使 用不当时,作用反而相互抵消,增加无效耗氧量,加重 呼吸困难症状。因此,辅助呼吸肌的正确使用训练也很 必要。;二、呼吸训练的目标 改善通气; 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 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 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建立有效呼吸方式; 促进放松; 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 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三、适应证 1.急、慢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 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肺结核等。 2.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3.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 塞。 4.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如高位脊柱损伤、 急性、慢性、进行性的肌肉病变或神经病变。 5.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第二节 呼吸训练的方法;一、膈肌呼吸 1.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 前倾依靠体位等 2.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 3.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同时腹部鼓起。 4.有控制地用口呼气,同时腹部下陷。 重复上述动作3~5次为一组,休息片刻后再练,每天至少练习5~6组。使呼吸频率逐渐减少,呼吸深度逐渐加大到接近正常,并成为固定的自发的呼吸方式。;注意事项: 吸气时胸部和胸廓要保持平静; 不要让患者过度换气; 身体前倾体位更容易诱发膈肌呼吸; 在各种体位下(坐、站及活动时(行走、上 楼梯)练习膈肌呼吸。;二、呼吸肌训练 (一)吸气肌训练 1.横膈肌阻力训练 (1)患者仰卧位,头稍抬高。 (2)在患者上腹部放置1~2kg的沙袋。 (3)让患者进行膈肌呼吸,吸气时腹部隆 起,呼气时腹部下陷。 (4)逐渐延长患者阻力呼吸时间,当患者可以保 持横膈肌呼吸模式且吸气不会使用到辅助肌约 15分钟时,则可增加沙袋重量。;2.吸气阻力训练 (1)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吸气阻力训 练器有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提供吸气时气流 的阻力气道,气道管径愈窄则阻力愈大。吸 气阻力训练器可以购买,也可自行制作。 (2)每天进行阻力吸气数次。每次训练时间逐渐 增加到20~30分钟。 (3)当患者的吸气肌力和耐力有所改善时,逐渐 将训练器的管子直径减小。;3.吸气肌静力性收缩训练(也称持续最大吸气技巧) (1)患者仰卧或半坐卧位,放松舒适。 (2)让患者做4次缓慢、放松的呼吸。 (
网址:第九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5943
相关内容
体育与健康第九章第九章 饮食养生
9第九章 生涯规划与时间管理
第九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第九章 家庭夫妻疗法.ppt
.个人理财第九章.ppt
第九章 健康与社会心理学
第九章 无障碍环境.ppt
第九章饮食与情绪和性格的关系 PPT
第九章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学[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