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绿色低碳发展 青岛常态化开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2座
在绿化区域设置垃圾分类设施,鼓励绿色处理。 #生活技巧# #园艺绿化建议# #环保绿化#
在青岛市城阳区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一群青少年通过参观走廊,直观了解垃圾如何被安全环保地处理利用,这是青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每周五向公众开放的日常图景。近年来,青岛持续深化公众开放工作,让环卫场所成为普及低碳理念、展示绿色科技、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窗口,截至2025年6月,青岛常态化开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2座,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国家级园区打造生态教育实践新标杆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历程,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公众环保意识共同成长的缩影。青岛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从2014年起,为了让广大市民了解垃圾处理工作,不再“谈焚烧色变”,青岛市面向市民开放首批垃圾处理园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作为国家级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和“国家级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以青岛市城阳区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为代表,该园区集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处理、渗沥液处理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专业的参观走廊、互动展示厅和讲解服务,为公众揭开“变废为宝”的神秘面纱。公众可直观了解垃圾如何经过严格工艺转化为再生电能和热能,深刻感受“资源循环利用”的低碳价值。同时,VR体验、体感游戏等互动新方式,让市民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性,成为开放的新亮点。
激发公众参与低碳生活的内生动力
不少市民纷纷表示,通过亲眼见证垃圾焚烧发电厂等设施的运行,能够深刻理解了现代科技不仅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更能将废弃物转化为宝贵的清洁电能。这种高效的能源回收,有效替代了化石能源消耗,大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青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绿色脉动,极大激发了市民参与低碳生活的内生动力。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众开放过程中,尤其是对前端分类、回收环节的展示,直接促进了市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和准确率的提升。这使得可回收物得到更高效的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减少了进入焚烧的垃圾量,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而末端处理环节所实现的巨大环境效益,则是最直观的减碳增效成果体现。
2024年青岛市7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全年焚烧发电量总计15.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8.6万吨,足以满足50余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需求。这些贯穿垃圾处理全链条的、实实在在的减碳成效,正通过开放活动被公众亲眼所见、亲身感知并广泛认可,以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原标题:青岛常态化开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2座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网址:助绿色低碳发展 青岛常态化开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2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9449
相关内容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公众开放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以生活垃圾低碳化处理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重构装修垃圾收处体系 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开启绿色低碳新生活
暑期遛娃好去处!青岛15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向社会集中开放
擦亮生态底色 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青岛
绿色引领,“碳”索未来——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实践
小小堆肥箱,垃圾变成“宝”!半岛记者实探,揭秘生活垃圾处理妙招
青岛厨余垃圾处理“神器” 日均处理厨余垃圾50公斤
践行分类新时尚 绿色生活齐共享——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系列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