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零废弃社区”:环保是一种生活方式!
参加社区的零废弃活动,推广环保购物 #生活技巧# #环保生活小窍门# #环保购物袋#
▼
你算过自己每年制造多少垃圾吗?
今天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GEO)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一项数据:
人类每年制造超过3亿吨塑料,5000多万吨电子废弃物。
这些垃圾对于环境和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零废弃生活”的理念开始出现。
让垃圾制造无限趋近于零,这听起来很超前,甚至难以践行。
但其实,青藏高原上的一些村落早已成为了零废弃社区。
在青藏高原上
见证“零废弃生活”
措池村坐落在青海省玉树州海拔4600米的长江源头,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很多人会想到这里的草原、山河、藏羚羊,但可能不知道当地牧民真正做到了“零废弃”。
从几年前开始,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后文简称协会)便在此开展零废弃推广活动,几个零废弃社区先后建立起来。
“在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的支持下,居民们开始放弃塑料生活、拒绝垃圾食品、学会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废弃物……
在推广之初,协会秘书长东周群培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科普、培训,引导大家转变观念。
同时,设计垃圾大减产、垃圾不落地、垃圾变为宝等活动,帮助大家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协会还带领村民成立环保小队,清理过去丢弃的垃圾,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如今的三江源,处处都是零废弃理念的体现。
塑料成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废弃的房屋被改建成绿色大棚。
牧民们还一起经营起零废弃民宿,供游客体验。
就连栓牛的绳子都是用羊毛、牛毛手工编织,因为市场上买的绳子会勒坏牲畜。
有人会列出一百条理由说“零废弃”太难全面推广,但对于三江源上的牧人,“返朴归真”就够了。
实现真正的零废弃
靠的是对万物生灵的敬畏
东周一直说,“零废弃”非常适合在高原地区推广。
很多人不理解:
为什么能够在偏远的西部乡村成功推广“零废弃”?
从不久前央视开播的纪录片《行走天下》中,可以看出一些。
节目组探访了当地的一户人家,牧民家的孩子以前喜欢喝饮料,后来了解到里面有添加剂,就重新开始喝自家生产的牛奶、奶茶。
当地人非常淳朴,对生命的理解更纯粹,意识到问题,便立即开始纠正。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宣传方法有多到位,或者说我们给的环保产品有多好,
真正的原因是牧民对山河万物心怀敬畏。
伤害越少,福报越大,伤害越多,福报越少。
这是文化信仰,更是我们对于人生价值的定义。”
东周老师这样说。
环保
是一种生活方式
东周讲过一个故事,是他年轻时代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他采访一位在一线清理垃圾的环保人。
环保人说,这么多年一直在清理垃圾:
“山上的垃圾清理了,河里的垃圾清理了,工作重复地做,但感觉垃圾一直清理不完。”
东周很受触动,他觉得大多数人只看到垃圾有危害,但不会去想根源。
是啊,尽管环保人一直在卖力地清理,但垃圾的制造也从未停止。
后来,东周慢慢明白:
环保应当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在社区里面推行环保,首先做的就是让老百姓理解,我们做的一切是为了健康地生活。
只有如此,环保才会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环保才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这是从事环保事业几十年带来的认知,更是青藏高原赋予他的信仰。
牧民们常说:山干净,水干净,人心干净。
当更多人开始真正关心空气是不是干净,河流是不是干净,食物是不是干净……
地球的环境,也会开始变得干净。
保护地球,从你我做起!
素材来源: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在看
喜欢我们的话,点一下
网址:青藏高原上的“零废弃社区”:环保是一种生活方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9809
相关内容
正在流行的“零废弃”环保生活方式零废弃日|Z世代的低碳环保新生活
“零废弃生活”是有格调的生活方式
零废弃生活:方法总比困难多
【六五环境日】零废弃生活玩出环境保护新花样
2025六五环境日 | 旧物漂流与零废弃生活 让可持续理念走进山西社区
2025六五环境日|旧物漂流与零废弃生活 让可持续理念走进山西社区
零废弃
旧物漂流与零废弃生活 可持续发展理念走进山西社区
汤蓓佳:舶来的“零废弃”里,藏着中式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