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泾“十字挑花”

发布时间:2025-07-24 03:57

挖掘城市或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历史文化探寻#

刺绣手工艺丨十字挑花

“十字挑花”是一种随布纹的经纬结构进行刺绣的手工艺,在宝山区罗泾镇,“挑花”曾经是农村妇女人人都要掌握的一项女红技能。

下田劳作的时候,妇女们都习惯用挑花头巾兜头,既可以遮阳防尘,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为了探寻最原汁原味的“挑花”技艺,今天上午,来自罗泾“十字挑花”工作室的绣娘们造访了塘湾村,请教村里的老妈妈。

年纪轻的,刚刚嫁人的新娘子出去田里干活,戴这个兜头巾。这个位置要兜紧。

——罗泾居民 梅明芳

戴着绿色兜头巾的这位绣娘名叫郑晓蓉,今天,她和挑花工作室的同事们特意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头巾、小孩肚兜、枕巾,向老妈妈们请教技法。

十字挑花新一代传承人 郑晓蓉:元宝花对吧,这是鸟花,这是攀藤对吧?好像这种小柏枝在兜头巾中用的比较多,这儿一个角、那一个角。

罗泾居民 沈秀娟:兜头布都是这种花样,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攀藤。

十字挑花新一代传承人 郑晓蓉:哦,从前你们这个蓝色的兜头巾是不是兜在……

罗泾居民 沈秀娟:老太太兜的!哈哈哈!(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众人一起研究兜头巾↑↑↑

除了传统的挑花物件,郑晓蓉还带来了锁匙扣、杯垫、零钱包、装饰画等等加入了挑花元素的衍生产品。

看到杯垫上的这个纹样,村民沈阿婆一眼就认出那是新娘出嫁时绣在一种名为“系身勾”的布袋上的。

罗泾居民 沈秀娟:

从前在婚宴上,长辈给新人红包之后,新娘就要向长辈赠送“系身勾”作为回礼,“系身勾”里面还要放上吉祥又好吃的东西,也就是给婆婆的“还疼礼”。

在过去,挑花是判断一个巧媳妇的标尺,不会挑花是要被笑话的。年近80的梅阿婆回忆起自己少女时反复地拆解、学习“十字挑花”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十几位阿婆围坐在一张长桌四周,一边穿针引线,一边闲话家常。

她们中很多人都已多年没有挑过花了,但是拿起土布和绣花针,那些曾经稔熟于心的针法技艺就立刻“复活”了起来。

而郑晓蓉则一边观察着,一边不时地向老妈妈们虚心请教。

这个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在阿婆那里能够挖掘出很多民俗上的东西。通过这样一个睦邻点的开放,以及传习点的增设,我们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学到。

——十字挑花新一代传承人 郑晓蓉:

随着时代变迁,原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兜头巾、系身勾都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十字挑花”也一度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窘境。

为了传承推广挑花技艺,罗泾十字挑花工作室一边开班,免费向挑花爱好者传授技艺,一边寻访老手艺人,收集更多有关“挑花”的资料。

希望将古老技艺带入当下的生活,让更多人发现十字挑花独特的美。

记者:严伊莉、袁国良

给咱宝山的非遗点个好看

网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泾“十字挑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0379

相关内容

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明花馍
陈勤建:上海非遗,不断经历“再创造”过程
一门做蟹绝技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沪上“蟹大王”玩出新花样
中国十大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中国面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舌尖上的“非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之中华服饰文化展(2)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海宁许村召开!
东明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炮拳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