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发生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24 10:54
乳糖不耐受者应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奶制品,避免乳制品引发不适。 #生活知识# #饮食技巧# #特殊人群饮食#
乳糖不耐受发生机制的研究
摘要:在我国,乳糖酶缺乏症(hypolactasia)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此类人群小肠无法完全消化吸收摄入的乳糖称为乳糖吸收不良。国内文献报道20%-60%乳糖吸收不良者摄入乳糖后会出现腹部症状(腹痛、腹胀、腹泻),称为乳糖不耐受。随着我国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因此,乳糖不耐受产生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研究认为乳糖不耐受与乳糖酶缺乏程度和乳糖摄入量不完全相关,尚有其它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 曾有研究报道肠道产气、精神心理应激、内脏敏感性等因素在乳糖不耐受的产生中起作用,但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存在精神...
关键词:
授予学位:
博士
学科专业: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2010
语种:
中文
分类号:
R574(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在线出版日期:
2010-12-22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参考文献 (148)
仅看全文
排序: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查看引文网络
引证文献 (6)
仅看全文
排序: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查看被引分布图
相关文献
换一换
加载失败
相关主题
相关学者
相关机构
网址:乳糖不耐受发生机制的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0909
相关内容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日常护理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戊糖片球菌PP04通过肠肝轴调节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
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与检测
Science Advances刊发中国海大团队深海细菌耐压机制研究新进展
中国科大揭示光感知调控血糖代谢的神经机制
Cell:新研究发现肠道中的RORγt+树突细胞可诱导对食物过敏原的耐受性
Science Advances刊发张玉忠教授团队深海细菌耐压机制研究新进展
食物过敏VS食物不耐受,你分得清吗?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三大可能的食物诱因:糖、麸质和乳制品
张玉忠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刊发深海细菌耐压机制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