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林徽因病逝前的一张留影,那年49岁,瘦到脱相,容貌大变
老年肖像摄影:捕捉他们的精神风貌,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岁月痕迹。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老年人生活摄影#
1953年9月,林徽因拍下了她生平最后一张工作照,这张照片被张贴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代表报道表》上。若是没有特别说明,很少有人能将这位面容憔悴、神情疲惫的女性与民国时期的女神林徽因联系起来。那时,她已经49岁,虽然年纪尚轻,但由于长期病重,面容苍白,瘦骨嶙峋,和人们心目中的林徽因形象大相径庭。她正深受肺结核困扰,病情日益加重,身体几乎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
林徽因的才华和贡献常常被误解,然而,她无疑是当时中国文化界的一位才女。她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堪称她的最大贡献之一。上世纪30年代,她与丈夫梁思成一同展开了中国古建筑的调查工作,他们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深入研究中国的古建筑遗存。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对夫妻走遍了全国15个省份,足迹遍及200多个县,实地考察了超过2000处古建筑。
据资料记载,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或分别撰写了多篇关于中国建筑的论文和报告,诸如《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以及《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这些文字为日后研究中国建筑的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此外,他们还留下了大量测绘手稿,这些手稿为保护中国古建筑提供了详细的记录,也为后人留下了无价的财富。例如赵州大石桥、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古建筑,都通过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努力,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然而,这一切的成果背后,包含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时,许多地方交通闭塞,林徽因早年患病,梁思成也因车祸留下了终身的身体伤害。林徽因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而梁思成则因为车祸导致左腿微跛,脊柱受损。想象一下,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仍然坚持长途跋涉、步行前往各地进行考察,身心的折磨几乎无法言说。
1937年9月,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梁思成和林徽因不得不匆忙离开北平,前往西南。在离开北平前的体检中,梁思成被诊断为颈椎软骨硬化和灰质化症,医生建议他穿戴金属背心以支撑上半身。相比之下,林徽因的身体情况更加严重,医生发现她的肺部已经出现了空洞。林徽因自己也明言:“我的寿命是由天的了。”她深知病魔已无力可挽回。1940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经过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在那里,他们住进了低矮破旧的农舍,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李庄的日子过得异常辛苦,梁思成忙于《中国建筑史》的写作,而家里的大部分开销则用于购买昂贵的药物和物资,抗战时期的物价飞涨,让他们的经济压力倍增。到了1941年春节前,林徽因的肺结核病情突然复发,连续高烧40度,卧床不起。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李庄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缺乏任何有效的抗生素或专门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有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这样写道:“林徽因的肺病越来越严重,常常大口咳血。每当她稍微恢复一些力气,就会坐在床上翻阅大量的资料和书籍。那张狭小的行军床上,堆满了各种中外文书籍,数不清的照片、实测草图、数据和文字记录。”
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妈妈没有任何医生或护士照料,我和弟弟还太小,外婆也年纪很大。妈妈只能独自与病痛斗争,看着她一天天虚弱,我真的怕会失去她,但又无能为力。”
到了1945年,林徽因的病情依旧未见好转,梁思成陪她前往重庆治疗,然而医生告诉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那一刻,林徽因的心情可想而知,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她必定是心情沉痛。1946年,她在给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费慰梅的信中,写道:“我们受尽苦难,历经煎熬,但我们身上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品质。我们不仅仅是生活在其中,也深深地受到了生活艰辛的考验。我们的身体可能受到了损害,但我们的信念依旧坚定不移。如今,我们坚信,生活中的苦与乐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
1950年,林徽因的病情逐渐恶化,她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梁思成的身体也不再健康,但他们依然在为新中国做着自己的贡献,其中之一便是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1955年4月1日清晨6时20分,林徽因因病去世,享年51岁。
那时,梁思成也因病住院,病房就在林徽因的隔壁。梁再冰回忆说:“在妈妈去世前的最后一天,爸爸被护士搀扶过来,他坐在妈妈床前,握着妈妈的手,痛哭流涕。我从未见过爸爸如此伤心,他一边哭,一边低声重复着:‘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
林徽因去世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她的墓碑是梁思成亲自设计的,上面简洁地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
网址:1953年,林徽因病逝前的一张留影,那年49岁,瘦到脱相,容貌大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7013
相关内容
方大同生前长期吃素 41岁英年早逝引发惋惜费慰梅:回忆林徽因
冰心与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公案
41岁的方大同病逝,死因曝光让人唏嘘不已,饮食习惯与大S一样
精神压力是年轻人脱发第一诱因
老照片:1939年的安徽,摄影师镜头下的平民生活,写满了岁月沧桑
老年人过度节俭是艰苦岁月留下的一种病态
方大同41岁病逝 中医营养师:恐与他长年2生活习惯有关
儿女皆才俊,林徽因的育儿经,藏在这几个细节中
又一知名艺人方大同英年早逝,原因曝光,是坚定的素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