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乡之景到世界之境,张思永“时间”系列展跨越30年艺术实践
《哈利·波特》系列适合青少年阅读,开启奇幻世界之旅。 #生活乐趣# #读书推荐#
“生活在北京的30年是漫长的,但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也许只是三分之一,还有许多的未知,要求我们在时间的轨迹下继续往前深入,在未知的生命旅程中才是艺术要探究的方向……”《时间潮汐》《时间的浮标》《在时间的长桌上》,三个以时间为名的张思永个展正在南昌千年时间艺术中心、南昌高新区美术馆和北京千年时间画廊,两个城市的三个展馆里同时展出。
张思永表示:这些以时间为感知脉动的展览,是他长期直面自我思考时间对于艺术阐述的作用,包含了源起、生长,变化,直至阶段性的结晶。用真诚的态度和细腻的情愫去感知时间带给艺术启示的温度。“期待观众也能通过作品的形式与表象找到我面对时间状态下的真诚,并直接与这种抽象性绘画形式中的独特视觉语言,展开关于美感与存在的对话。”
张思永,《浮生-水世界三》,1998年
独特视觉语言下的深邃美感在南昌千年时间艺术中心欣赏张思永20多年前的画作时,想起那句很时髦的话,“这是一位被策展人耽误的艺术家”。绚烂的色彩和画面里捉摸不定的物象,给观者带来的感受,仿佛没有时间的蒙尘,依然灿烂如新。
张思永说,前后三个展览加起来共展出110多件新旧作品,南昌千年时间艺术中心的40张老画是1998年至2008年之间的创作,呈现了那十来年以自然的声响,四季的变奏为绘画主张的稳定线索。“那是我绘画的黄金十年,在我艺术的理念世界,占据着重要的时间历史。”南昌高新美术馆的30多幅作品则全部是2021年至2022年的最新创作。以日常观看面对不确定世界的幻变,写下了时间的注脚。北京千年时间画廊展出的作品,则跨度从1996年到2022年,“跨度更长,对比性更强,讲究时间、空间的对话性与互文关系”。
张思永,《大地之诗》,2020年
张思永感慨,2023年是他离开家乡在北京生活的整30年,在这个回望自己生活的时间节点,有必要为这30年的匆匆岁月做一个有意义的记录。
这30年的艺术生命,有一条鲜明而深刻的线索指引,在时间的轨迹下延伸,从未停息,让张思永的绘画语言、理念和技术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时常体现在对时间形影的外在记录与内在观想的醉心搜寻,在不确定的世界尽可能捕获一些确定的因四时之变而具的生命感受”。
他觉得时间的内在意义大于一切的受用物质和外显之名,时间的分量甚至重于自己所有的艺术收成,“我对时间的体悟,有着独特的思考”。普通观众看到的抽象形式的绘画,也绝不是大众认知层级上的随意泼洒,“抽象性的艺术领悟可能比那些具象的客观表达还要更加专注,要有足够信念,面对广泛的观看,整理出独具特质的内心情绪与边界感知,同时又需要在超越现实之困的理念精神中宣示对艺术世界的不同发现”。
长期的艺术创作既历练他的平常生活,让内心丰富成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正是这些自由与理想的艺术活力,也表现出艺术人生的多样与丰富。
张思永,《莲之二》,2001年
我为什么而画?我画了什么?这些画对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当张思永运用抽象的形式语言,自由的线条、色彩和画面势象的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观者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一种直观而又深邃的美感。
商业的成功远不是艺术的成功20世纪90年代初年,张思永离开南昌去北京求学,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毕业之后他幸运得到一家香港艺术机构的青睐,从此有足够的成本与自由支配时间,进行画画创作。那时不足30岁的他也正是手头出活的时候,每年创作七八十张画,“从1997年到2007年,是我创作的高峰期”。
职业画家的市场化机会改变了张思永的生活,但他却不满足于此,拿着自己签约艺术家的作品所得开办了画廊,继而又做了独立策展人,帮助更多的艺术创作者实现专业的展览,推动着身边的艺术群体从低谷向人生艺术的山峰行进。“在那不堪回首的20多年前,我历经过生活的痛苦,住过阴暗地下室,被房租追得无处遁形,所以我极能理解同时代的艺术家,他们大多数困顿于对付生活的现实,当时我的直觉提醒我,需要我去做些有助于身边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北漂艺术家,也算为自己谋划一份固定的艺术工作”。
张思永《莲之一》,2001年
从此他的时间变得分散琐碎,并不能全心投入绘画创作。好在风筝不断线,艺术的视野在艺术事务的处理中得以保持艺术家的初心,必要时他总能清醒地面对自己,总要停一停纷乱的脚步,让他有时间思考日常创作的意义。“一个好的画家,并不在于量多,也不在于一年只画一两幅所谓的严谨作品。我一直在思考时间的进度对于画面语言的形成、理解和感受,领悟力要及时而进,把握度要恰到好处。”
张思永认为,商业的成功远远不是艺术的成功。“艺术如何才能走向更远,就像我用30年的实践去思考时间的线索,下一个10年或30年是否还在艺术创作的能量与缘分之中,是否能走得更远,并不好回答,我觉得这才是我和身边的艺术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艺术创作而言,张思永表示从来没有后悔过转型开画廊和做艺术策展人,他带着艺术家满世界征程,参加哈瓦那双年展,佛罗伦萨双年展,南非的展览,欧洲的展览,这些经历开阔了他艺术眼界,这不是在工作室中可以轻易达到的。“对于跨时间空间的艺术作业,让我看待世界有了诸多的改变,看待艺术的方式有了更好选择,我在跟整个世界对话,这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它延展了我在艺术创作层面时间的维度,对于个体而言,艺术家的状态将是我一生的职业。”
把一切的答案交给时间此次同时举办“时间”系列的三个展览,也是因为疫情三年,让张思永有时间从策展人的工作回到画室,再次潜心于绘画之中。“好像回到了20年前,突然发现投入绘画原来是一种解放,一种自由。”
张思永,《水兮·荷兮之四》,2001年
张思永说,绘画是很私密的个人状态,“面对空白的画布,任由思想驰骋”。那些自然而然发自于内心的情感,在空白的画布上流露出来,成为画面里大家看到的自由的、动感的、抽象变形的精神化的形式的转译。
张思永,《水兮·荷兮之三》,2000年
在张思永的抽象绘画语言里,20年前的创作灵感绝大多数来自于故乡南昌乡间的风景,“我把乡间的风景高度抽象化,个人化,高度精神化”。时至现在,他早已不需要再借由故乡的风景进行抒情,当他面对世界、生命、时空的变化,曾经的故乡风景与他高度精神化的世界风景互为融合,不分南北,不设边界,那些世界变化的风景正是他作品中的自由而多彩的艺术之境。
就像这么多年来,张思永早已成为当代艺术界熟知的资深策展人,那些他接触过的世界各地重要画廊,艺术基金会、艺术博览会、国际双年展的负责人或创办人,他们惊讶地发现张思永原来还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创造力的当代画家,同时他的抽象性绘画作品中有别具一格的世界语言。
张思永,《形象和余象之二》,2021年
张思永作了个形象比喻,假设策展人是导演,而艺术家应该是演员,当他今天重新回到演员的角色时,“我让观众来看我的戏,我希望专业的演员、普通的观众、投资人、制片人以及其他导演都来看我的画作,即我的戏,给予批评、指正或喝彩”。而他把一切的答案都交给时间,让时间去回答。
张思永艺术简介:
艺术家及跨界实践者,艺术策展人,北京千年时间画廊创人,艺术总监、南昌千年时间艺术中心馆长。
兼任: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国际委员、李斯特中心—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11届佛罗伦萨双年展中国策展人,第13届和第14届古巴哈瓦那双年展中国单元策展人。
网址:从故乡之景到世界之境,张思永“时间”系列展跨越30年艺术实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7023
相关内容
“时·空”展:跨越艺术、科技与生活从生活世界到意象世界的新探索 ——近观“南方山水油画研究展”的文化理想与艺术实践
一半艺术一半生活 FAENZA法恩莎诠释艺术家居品牌的破圈跨界探索之路
越过色彩,抵达生活——“记忆之镜”艺术展北京美克洞学馆启幕
『从传统到当代 从艺术到生活 从中国到世界』《中国生活样式工作坊》研讨会回顾
以技术之形铸艺术之魂,三星Lifestyle艺术系列电视AWE展会掀文艺风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年培育计划丨乡村文创助力乡村振兴:8大商业模式,5大开发层次
浅谈生活实践与艺术构思的重要关系
王志亮: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在乡村的共生实践
“生活里的艺术”跨界创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