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人为何愿意花钱,为情绪买单
情绪传染:为何我们会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 #生活乐趣# #生活情感# #情感话题#
导语:
一个塑料玩偶LABUBU,拍出了108万的天价;中老年人看视频短剧,一年烧掉504亿,已悄悄超过了年轻人看电影的425亿;有人月薪5000元,确愿意花2000元养猫;有人凌晨排队,只为买一个盲盒。这些奇特的现象,大家都不陌生,所有的人都在问,是不是钱太多了?恰恰相反,这证明国人的钱太少了,少到只能来买一样东西,那就是“情绪”。
01
什么是情绪经济和情绪价值
情绪经济(Emotion Economy),是指以“唤起情绪、满足情绪、释放情绪”为核心价值,通过情绪链接驱动用户、激发消费欲望的一种经济形态。曾经消费是以功能为王道,性价比是王者。在情绪消费中,绕不开的是“感受”、“共鸣”与“表达”。它不再单纯围绕物质需求展开,而是深度切入人类内在的心理诉求—比如被理解、被陪伴、被治愈的渴望。在未来的市场中,谁能精准捕捉情绪、理解人性,谁就能抢占用户心智,构建更深的情感链接,占领品牌增长的制高点。
情绪消费不是噱头、伪命题,它已经形成发展趋势。据统计,全球情绪经济相关产业(包括情绪健康、感官产品、虚拟陪伴内容等)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超过470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接近1万亿美元,成为未来消费经济最具潜力的赛道之一。据《情绪消费崛起: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显示,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情绪经济正从边缘走向主流。可以说,当代人的代偿需求,正催生出万亿级市场—工位上“禁止蕉绿”的盆栽、被捏到变形的解压玩具、需要扛着走的大零食、网购“爱因斯坦的脑子”……新消费热点就这样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中被“引爆”。
什么是情绪价值呢?传统的经济学,只承认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现在出现了第三种价值,情绪价值。即商品带给人的心理满足,比如LABUBU,让你觉得与众不同;蜜雪冰城,让你觉得便宜也快乐;线上的课程,让你觉得自己还在进步。这些产品物质价值极为便宜,但情绪价值趋近于无限,这就是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那么,哪类人群是为情绪价值买单的主力军呢?
02
消费主力:单身人口和银发人群
2025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突破2.6亿,占总人口的18.7%,预计2026年突破3亿。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这两个群体人数加起来约6亿,超过国内总人口的40%,正是这6亿人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他们是第一批可以为自己花钱的人。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的钱,都被锁在“养家糊口”四个字里,赚的每一分钱,都有明确的去处,孝敬父母、养育子女、人情往来,最后轮到自己,就没了。但这6亿人,打破了这个循环,3亿单身的没有家要养,3亿老人的家已经养完了,他们的收入,第一次可以完全自己支配,这个看似是个人的选择,实则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
3亿单身大军的形成,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穷,那就大错特错了,确实,现在的结婚成本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但过去的人更穷,为什么反而结婚的人更多呢,其实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社会的婚姻,是生产关系,夫妻合作种地,工业社会,每个人都成为了独立的打工者,婚姻从生产工具,变成了消费负担。1980年,城镇女性就业仅为30%,现今已经超过了70%,当女性经济独立了,传统分工的基础就发生了变化,男人挣钱养家和女人洗衣做饭的传统已成过往,男人和女人,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体生存于世,所以,3亿人单身,是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这也直接改写了消费逻辑。
单身人口创造了二元消费法则,生存消费极度压缩,情绪消费极度膨胀。同一个人买生活必需品,抠门到极致,50元的外卖得比价半小时,10元运费也舍不得,但买情绪产品一掷千金,为了抽中隐藏款盲盒,平均要花8496元,给宠物买的进口粮,比自己吃的还贵,现在的社会,维持基本生存成本很低,省下来的钱,就全投入到了生产快乐之中。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几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如宠物经济,已经达到近3000亿,预计2026年突破3600亿。在高压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充满了变数,只有宠物提供无条件的情感回报,这种确定性是稀缺的资源,一人经济蓬勃发展,单人火锅,迷你家电、小份装食品,不是因为吃不起大份,而是一人生活成了主流生活方式,虚拟陪伴产业也因此崛起,AI聊天、虚拟偶像、线上社群,这些看似虚无的东西,却在填补现实中的情感空白。
再来看看3.1亿银发族,他们的消费觉醒,更具有革命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意义的退休阶层,过去的老人,要么劳作到无法自由活动,要么成为子女的免费保姆,但现在的60、70后不同,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有退休金、有积蓄,子女也独立。突然间,他们发现自己有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东西,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然后,补偿性消费就爆发了,90%的老人选择线上学习,月均消费几千元,学什么呢?钢琴、书法、舞蹈、唱歌,所有年轻时想学而不能学的东西,这不是简单的兴趣爱好,而是被耽搁青春的补偿,中老年短剧为何能烧掉504亿,因为那些看似荒诞的剧情,霸总、穿越、暴富,恰恰满足了他们年轻时被压抑的幻想,当了一辈子的螺丝钉,现在花点钱,做做梦过分吗?
2025年5月,MobTech研究院与库润数据联合发布《2025年银发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截止2024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到了8万亿元。也有数据显示,到2027年,这个规模将达到12万亿。通过对银发人群消费习惯的细致调研,银发族在饮食健康、休闲娱乐、消费习惯、康养服务以及终身学习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偏好和需求。这6亿人虽属两个阶层,但消费指向交汇的核心,是情绪价值。
03
三重变革催生情绪消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提升,从 “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由使用价值向精神价值拓展,由购买商品带来的愉悦心情、舒缓情绪等附加价值成为影响人们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购买商品满足自身情感需求愈加重要。 那为何这种消费观念会在当下爆发呢?
第一、经济基础的质变。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物质需求相对饱和,精神需求爆发。第二、消费主体的革命。6亿人摆脱家庭经济束缚,成为了独立消费单元,这种规模是史无前例的。第三,技术条件成熟。大数据精准识别情绪需求,算法精准推送,情绪可以标准化生产。
改革开放40年,本质上是这场社会结构的解体与重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获得额流动的自有,从单位体制解放出来,获得了择业自由,从家庭束缚解放出来,获得了生活自由,但自由是有代价的。过去的束缚,也是保护,村庄是安全网,单位是保护伞,家庭是后盾,现在这些都没有了,每个人都成了都市丛林中的独行侠,这种原子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工业化需要劳动力流动,市场经济需要打破人性束缚,个人主义需要摆脱集体依附,结果就是人越自由,越孤独。买个LABUBU制造归属感,喝杯奶茶获得廉价快乐,养只宠物填补陪伴空白,这些消费,看似荒谬,实则是现代人维持平衡的必需品。过去,这种需求通过血缘、地缘来获得和满足,现在只能是通过市场,这就是情绪经济的真相。用商业手段,解决现代化制造出的问题,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没有标准答案,说是进步的,因为,有了解决方案。说退步的,因为人连基本的情感,都可以明码标价,但历史,不会因为我们的纠结而停下脚步。
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智能化的深入,需要情绪商品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一个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在这个时代里,最大的产业,不再是钢铁煤炭,而是生产快乐,最稀缺的资源,不再是石油黄金,而是情感陪伴。在传统关系解体的时代,人应该如何相互取暖,市场给的答案也许并不完美,把温暖明码标价,把陪伴变成生意,但这至少让人感觉不是太冷,既然孤独不可避免,就让孤独变得可以承受,既然情感缺失是常态,那就创造新的供给。从世界工厂到情绪工厂,从生产商品到生产感觉,这不仅仅是产业升级,是一种文明对现代困境的回应,我们不是在目睹消费主义的胜利,而是在见证一个古老民族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温度。
6亿人的选择告诉了我们,当传统的温暖消失,我们可以创造新的温暖,当旧的链接断裂,我们可以建立新的链接,即使这种链接需要付费,即使这种温暖明码标价,但它让人在冰冷的现代社会里,还能感受到一丝温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形式如何改变,我们始终在寻找相互依偎的方式,这或许就是人类的伟大之处。时代的列车呼啸前行,但人心对温暖的渴望从未改变,这场关于孤独与链接的世纪变革当中,所有的商业链路都是创造者,创造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温暖。
结语:
市场快速增长也带来隐忧,如商家利用消费者情绪诱导冲动消费,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凸显。未来,如何让情绪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当情感共鸣与品质保障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让情绪消费从短暂的热度转化为可持续的市场价值。实现长效发展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课题。
本文转载来自:零售圈,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网址:6亿人为何愿意花钱,为情绪买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03605
相关内容
为情绪买单的年轻人撑起疗愈大生意青年消费行为呈现新趋势 更愿意“为喜爱”买单
消费变了,我们更愿意为什么买单?
为“不愿长大”买单,情绪消费带火了这些成年人的“玩偶”
为“不愿长大”买单 情绪消费带火了这些成年人的“玩偶”
花钱买好觉的消费者,撬动了千亿睡眠生意
为“不愿长大”买单,情绪消费带火了这些成年人的“玩偶”|消研所观察
治愈emo为开心买单 你“情绪消费”了吗?
年轻人为心情疗愈“买单”后 为何仍有困惑?
更多“Z世代”愿为绿色生活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