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个习惯,足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发布时间:2025-07-30 00:2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获得专业指导,改变生活习惯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习惯改善# #生活习惯改变书籍#

这几年读过不少书,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可以说它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本书。

因为这本书它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史蒂芬▪柯维认为: “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但是如果我们想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影响。 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了。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这时,一位哲学家给她出了个主意,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兴奋,他又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兴奋,他又可以晒布了。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慢慢就健康起来了。 由此看来,一个人思维方式的转变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 很多时候,我们深陷困境,其实是因为我们一直以自己惯性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 我认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重建自我掌控感 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对人生意义的启发

一、建立自我掌控感 1.缺乏自我掌控感的表现 我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比较缺失幸福感。这是为什么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些感受: 好像对很多事都提不起兴趣?感觉自己许多事情都做不好?每天瞎忙,但却找不到成就感?…… 这些其实就是无聊、无助、碌碌无为的感受,如果的确经常有这些症状,那么你便是新时代的“三无青年”。 在《小学问》中有这样的表述: 无聊、无助、碌碌无为这“三无”,与无房、无车、无存款一起构成了焦虑感的最大来源。只是房子、车子和存款,多努力一点,总会有的。但无聊、无助、碌碌无为感,什么收入水准、什么社会阶层的人都难摆脱干净,可是总得摆脱一点儿,才能愉快地生活下去。 其实,经常受无聊、无助、碌碌无为这些负面感受困扰的人,并不在少数。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这么多“三无青年”呢? 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焦虑的时代。 所谓无聊,是指我们面对外部或内部的刺激,无法体会到充分的需求满足。这个时代让人容易产生无聊感,是因为我们人类大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但现在各种信息的泛滥,分散了我们有限的注意力,当我们不断被打扰和分心,再有趣的事情,也会感觉没有意思。 关于无助,以前的农耕时代,是“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而随着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努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变得间接而又不确定。甚至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 而之所以会感觉碌碌无为,是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总被一些不重要的琐事占据。 《小学问》里给出的,避免成为“三无青年”的建议是:首先重建自我掌控感。 那怎么才能重建自我掌控感呢? 我认为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就是一本对于“建立个人自我掌控感”,特别有实效的行为指导。 2.如何建立自我掌控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究竟是怎样帮助我们建立掌控感的呢? 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它是一本很经典的书籍,主要讲的是七个习惯的培养。 这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 史蒂芬▪柯维把它们拆分为个人领域和公众领域两个方面。其中“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3个习惯是有关个人领域的成功;“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3个习惯是有关公众领域的成功。而“不断更新”这个习惯就是对这两个领域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而关于个人领域的“要事第一”、“以终为始”、“积极主动”3个习惯,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建立自我掌控感。 关于建立自我掌控感,受史蒂芬▪柯维七个习惯的启发,我有以下3点建议: ①多问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根据时间管理矩阵,把时间按紧急性和重要性分成了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紧急而且重要;第二象限:不紧急但是重要;第三象限:紧急但是不重要;第四象限:不紧急也不重要。 很多成功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不紧急但是重要”的第二象限事务上。 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碌碌无为正是因为没有做重要的事情,而把时间和精力给了各种紧急的事情,甚至是并不重要的事情。 这些人每天看似很努力,但是,却会因为一直困在紧急事务中,而没有时间做真正能提升自我的重要事情,很容易陷入越来越忙,紧急事务越做越多的困境。 歌德说:“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聚焦最重要的目标,才是成功最关键的一步。 史蒂芬▪柯维认为,根据时间管理原则,建立以要事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需要我们首先转变思维,对事情的排序,从“紧急”转变到“重要”。 根据时间管理原则,有效的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不紧急但是重要的事情上,这些事情正好就是我们内心一直想做却又反复被搁浅的一些重要的人生目标。 所以,平时学会多问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可以有效的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真正重要的人生目标上。 ②思考“做这件事情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有联系吗?” 俗话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生活中,我们对于目标与方法的态度,大概有这么3种类型。 第一种人,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改初心,但会积极调整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知道你要去的是罗马,这条路行不通,就换一条,不断尝试,直到到达罗马为止。 另外一种人,遇到挫折会选择放弃目标,再找一个新的目标,可是做事情的方法却没变,等于是在用同样的方法不断尝试不同的事。 还有第三种人,比起前两种就显得比较笨了,他们的目标不变,方法也不变,就只是不断地得到同样的结果,同时也不断强化错误的脑回路。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成功的人,往往目标不变,方法在变;容易失败的人,则目标常变,方法不变;既容易失败又愚笨的人,就是持续用错误的固化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中,史蒂芬▪柯维提出“以终为始”,将任何事情看作是两次创造的结果,首先是进行领导,确立目标方向;再是进行管理,具体的执行实施。 生活中,就需要我们采用第一种人的做法,多去思考“做这件事情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有联系吗”,以此来坚定我们自己的目标方向,但是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方法来达到目标的最终实现。

③关注“这件事情哪些是我可以控制或改善的部分?”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其实,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积极的思维模式,可以让自己健康快乐;悲观的思维模式,可以让自己病入膏肓。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看他将精力集中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习惯,是史蒂芬▪柯维提出的第一条思维习惯。 为什么是第一个要培养的思维习惯呢? 其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帮我们从消极的思维模式,转变到积极的思维模式。 因为,我们在培养其他思维习惯之前,一定是建立在自己想要积极主动掌控这一切的基础上。 单纯告诉一个人需要从消极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积极的思维模式,他可能并不懂该怎么做,而史蒂芬▪柯维用了一个足够精简又明确的词语:“积极主动”,直接把思维方式的转变,落实到具体的行为指导上,更有利于我们言行的转变。 关注“这件事情哪些是我可以控制或改善的部分”,可以让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直接从关注圈转移到影响圈。 只有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里,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通过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圈,我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真正得以提升,我们自身的掌控感才会越来越强。 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影响 1.人际关系冲突的根源 人际关系,一直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 因为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都会有很多不良的影响。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幸福和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及工作背景都不同,产生观念上的冲突,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想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却往往需要从根源上去思考。 虽然我们也尝试过用“心理学”、“情绪管理”或“沟通技巧”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这让我们对人际关系问题,更加产生畏难情绪。 我们之所以认为人际关系很复杂,很多时候并不是源于缺乏方法或技巧,而是因为我们始终是在用自己惯性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史蒂芬▪柯维提出的七个习惯,提倡由内而外的改变,正是从建立自我掌控感的前提,去面对并解决各种与自我及他人之间的关系冲突,而“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三个思维习惯,正好就是从根源上去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我们知道,家庭中的两性亲密关系以及亲子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往往也是其他人际冲突的根源。 所以,解决人际关系困扰的关键,可以先处理好自我关系,亲密关系及亲子关系这些问题。 2.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也有3点建议: ①考虑“我们”,而不是“我”或“你” 人际交往有六种模式,分别是:利人利己、损人利己、舍己为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 在这六种模式中,我们最想要的交往模式便是“利人利己”,但是,即使实在达不到这种双赢的结果,那也应该选择“好聚好散”。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看我们的人格是否真正的独立。因为只有自我拥有独立的人格,才会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既不去打击贬低对方,也不会一味的讨好。他们的内在是自信从容,不卑不亢的。 史蒂芬▪柯维提倡的“双赢思维”,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以自己或他人为中心,而以共同的利益为中心,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引导我们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就是在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自我独立的基础上,其实,这也正是一个人走向成熟必经的成长历程。 ②倾听是为了理解对方,而不是想要说服对方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安慰一个人,还是向别人道歉。能否成功的关键,既不是技巧也不是态度,而是是否有真正的倾听。 史蒂芬▪柯维所提出的“知彼解己”,是最重要人际交往原则,也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没有倾听的沟通,是一种无效的沟通,因为对方心门紧闭,我们的建议哪怕再出于善意,也无法到达对方心里。 就像美国作家弗格森曾说过,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他人开门。" 真正的沟通,一定是建立在双方心门敞开的前提下。 ③在冲突中采取创造性思维,突破局限 小时候的我们,习惯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但是当我们把这种思维用在人际交往中,那就会产生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史蒂芬▪柯维提倡的“统合综效”,其实是对人的一个综合考验:既是对我们思维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人格品德的检验。 它需要我们在一种大局观下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狭隘的“小我”去思考问题。 只有当我们懂得“找到自我,然后放下自我”以后,我们才能发现真正的“大我”,才会真正的以个人使命为指导,去帮助自己同时也真诚的帮助他人实现彼此的目标诉求。 能否灵活的运用“统合综效”这个原则,既是帮助我们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我们人生价值实现的关键。 三、对人生意义的启发 这几年,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艰难的时刻。突如其来的疫情,将生活的不确定因素放大了。 当我们面临突发的恐慌事件,我们人生原本的秩序感被打乱。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去仔细思考过,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我们追求的成功又是什么? 作者史蒂芬▪柯维认为,以有助于个人成长和改变的原则,由内而外的重塑个人的思维习惯,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和人际效能,从而帮助我们追求到长久的幸福和成功。 但是,究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人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真正读懂了史蒂芬▪柯维给出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实,幸福就是自我及人际关系和谐的感受;成功就是个人领域独立和公众领域互赖的表现。 以前,一直都只是简单的认为,幸福是内在的满足感。可是这种满足感具体从何而来,我们说不清道不明。 但是,通过细读史蒂芬▪柯维提炼出的这七个习惯,我终于找到了困惑已久的答案。 其实,所谓个人领域的成功,就是我们纵向的自我探索;而公众领域的成功,就是我们与他人之间横向的连接。这纵向和横向的成长,也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所追求的生命意义。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我们怎样看待幸福和成功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需要早早明白: 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是来自于自身由内而外的成长,而非任何人的加持。 在我看来,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它一定包含了“深度”和“广度”这两个维度的成长。 之前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选择追求个人领域的成功,还是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都是属于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我才明白: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是追求公众领域成功的基础。 史蒂芬▪柯维所强调的:我们自我的独立是与他人建立互赖关系的基础。其实说的就是首先通过探索找到独立的自我,才能更清楚我们自己的使命,也才更加明白我们要与他人之间产生怎样的连接。 与他人之间的连接,只有建立在一个人具有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才可能在与他人的相处碰撞中,产生真正有价值或灵魂的连接。 而只有通过深度的自我探索,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但是找到自我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找到自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产生连接,而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使命。 所以,我们仅仅追求自我成长的“深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广度”上的拓展,这种广度上的拓展就来自于与他人之间互动所形成的有意义的连接。 事实上,这种横向拓展的需求同样是来自于人的本性,因为我们的本质是社会动物,我们是需要依赖彼此而生存的。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也渴望与他人产生连接,没有连接的人生是孤独的、缺乏温度的,也是没有意义感和幸福感而言的。 由于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到底想要在哪个领域去进行自我的深入,而又以什么样的形式,以及与哪些人去构建积极的连接,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自己需要花时间去独立思考、深度探索并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四、写在最后 以前我一直比较困惑:这么一本讲思维方式的书,为什么不叫“七个思维方式”或“七个思维理念”,而是叫“七个习惯”。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这七种思维方式,必须锻炼成自身的思维习惯,使它们成为我们思考时的第一偏好和本能反应。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因为自我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变得真正高效。 这七个以原则为基础的习惯,不仅有助于我们以一种全局观来审视自己的言行,同时,更能让我们在正确的思维理念里,提升个人和人际效能,帮助我们追求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费斯汀格法则”,这个法则是指: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正是帮助我们学会把那90%能掌控的事情做好。 曾经一直以为:生命的意义,是一种变化不定的模糊理念。但是,透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经典才明白,生命的意义,藏在我们自己的思维里。 生命之所以美妙,不就是因为它是由我们自己来定义自我生命的意义吗?

网址:这七个习惯,足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04361

相关内容

小习惯大改变:每日早起十分钟与坚持反思如何塑造你的人生轨迹
8个生活习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运气
习惯改变人生:掌握习惯的力量与技巧
年轻人,别小看这5个习惯,足以改变你的一生
自律的力量:如何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掌握十个思维技巧,改变人生轨迹的秘密!
养成这7个习惯,轻松改变你的生活!
我们的七个高效能习惯.pptx
老年人都有的坏习惯?这些习惯难以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
8个生活习惯,足以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