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 教孩子做人,从“洒扫应对”开始

发布时间:2025-07-30 20:54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从家庭成员开始做起。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环境营造#

▷ 暑假加油 ◁

来源 / 一线新教育( weipunew)

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

必亲自检点。

——《朱子治家格言》

读经也很重要

但是要配合现代的教育一齐来的

话不要说长了,现在你们大家都讲读经,讲老实话读经是我发动的,悄悄推广开来,因为中国文化的根断了,想把它接上去,到现在二三十年了。一般人搞错了,以为我们提倡读经,事实上我们是主张读不起学校的贫穷孩子在家里自己学,中文、英文、数学,一齐来,并不是要中国专出诗人。

现在到处提倡读经、办私塾,这是错误的,读了经什么学校也不进,科学也不知道,孩子只要会背《大学》、《中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啊,就觉得了不起了。这不得了啊!我们没有提倡这个,这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定糟糕。

像我们这里,读经也很重要,但是要配合现代的教育一齐来的。你看我们有好几位教外文的老师,孩子们日文也会一点,英文也会一点,这些都要会,我们没有光提倡读古书啊!现在外面提倡,你们千万不要犯这个错误,这样搞,孩子以为自己书读得很好,其实什么都不懂。

中国文化讲教育

小时候的重点在“洒扫应对”

教育的目的在生活,孩子来我们这里,先教怎么穿衣服,怎么洗脸,怎么端碗,怎么吃饭。现在的社会,连大人们都没有这些规矩了,鞋子乱丢,东西乱放,自己都成问题,怎么教孩子呢?

譬如我们这个地方,前一次办活动来了一两百人,我那个孩子也来了,我走了几圈,碰到他三次,就见他在那里团团转,拿个吸尘器到处吸,说这里的人怎么那么不守规矩啊?地上都是脏的。他看到哪里吸到哪里。我说你不要这样啊,在这里搞不完的。他说他实在看不惯,我说这是生活教育没有做好,鞋子乱丢,垃圾乱丢,穿衣服没有规矩,做人也没有规矩,讲话没有礼貌……这些都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

所以中国文化讲教育啊,小时候的重点在“洒扫应对”,这是古文了。你们希望孩子懂古文,你们自己先要会,洒扫应对是生活,早晨起来要怎么样扫地,怎么样清洁房子,等等。

像这里有位大老板,他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来我那里,要求参与听课。我不准他参加,因为他上的是最好的大学。我说你好好地去念大学吧,到我这里干什么?他说我已经考上在那里读书了,我到你这里来是学文化的。

我说要交学费,学费很高的。他说我没有钱,还有别的办法吗?我说有啊,你在这里打工,因为我晓得考取名校的那个傲慢心理。他答应了,说好啊!就来打工。

他一来,我就让他去洗厕所,洗完了,我亲自检查,跟他说这个厕所没有洗干净。他说马桶里刷不到,我就用手去掏给他看,他一看就傻了,问我:老师啊,你是这样做的吗?

我说清洁卫生就是这样做,尤其这一班人乱七八糟,烟头都丢在这里,卫生之乱,你用水冲不掉的。

还有洗茶杯,我说这个玻璃杯也没有洗干净。你们洗茶杯,放在水龙头底下这么一冲就好了,茶杯最脏的是嘴唇这里啊!要把这一圈洗干净,洗好还要对着光照一照,看看干净了没有。

他现在是上市的大公司的老板,学位也读到外国名校的博士,在我面前他一样给人家倒水,他是接受这样的教育的,这叫“洒扫应对”。

你不要看扫地、抹桌子、端碗没什么了不起,这些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说,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朋友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这个最重要。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扫地、抹桌子、端碗没什么了不起,这些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基本的教育没有学好,而专门去读书,那叫学知识,把知识学会了,而做人的基础没有,这个教育是失败的。

但现在人却与古人相反,现在小孩子进幼稚园也好,受小学乃至受大学教育,学的都是知识,而对于做人、处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会一片混乱。

古礼的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它的教育精神,是注重在人格的培养,和礼仪的规范,并非先以知识的灌输为教育的前提

依照中国人一般通俗的观念来讲,大体上都认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是最完善、最悠久的伦理教育。历史悠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否最完善,那是多方面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论。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列有明训的,最早莫过于《礼记》。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了解自己的文化。至少,也须人人一读《礼记》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此不再详引。

但是依照古礼——也可以说是古代的文化制度,童子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学习。以现代语来讲,便是先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然后施以待人接物的礼貌教育,这便是所讲“应对”的内涵。换言之,古礼的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它的教育精神,是注重在人格的培养,和礼仪的规范,并非先以知识的灌输为教育的前提。

所以在《论语》中记载孔子的教育,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透过这个主要的中心思想,便可想而知中国古代,对于“洒扫应对”的儿童教育,也是在入学后开始。

难道六岁以前,在家庭方面,便没有教过“洒扫应对”的事吗?事实不然,所谓“洒扫应对”的教育,当一个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家人身教的薰陶,早已“耳濡目染”,所谓不教而教,教在其中已矣。

六岁开始入学,除了注重儿童的生活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基础以外,便以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为前提,那便是:礼、乐、射、御、书、数等有关文事武功的“六艺”。到了十八岁入大学,才实施立身处世的成人教育。所谓“学而优则仕”,便是指这个青年阶段前后的教育而言。总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让我们重复地说一句:除了《礼记》上所列举有关的记载以外,并无别的专书。

你们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的文凭、有个博士学位……这个不算成功。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你们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的文凭、有个博士学位……这个不算成功。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你们把这几年的基本生活教育、这个精神带到社会上,我可以断定你们将来是顶天立地的,与众不同。千万要记得我今天的话。记住做人的根本——生活教育。

“你们要知道人生。什么叫人生?生存。生存,具体地讲就是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怎么样穿衣服,怎么样吃饭,怎么样睡觉,怎么样小便,怎么样大便,这些生活都是教育,处处要规矩、礼貌。把生活处理好了,就是你们这四年所学这一套,这是基本,你的人生基础就稳定。拿这个影响父母,乃至出去读别的学校,照样影响别的同学、朋友,到社会上造就社会他人,你就成功了。不是一张文凭、一个学位那么简单,这一点我希望大家千万要记住。

同学们,生活的本质一句话:做人。你们这样出去做人,一定会影响社会。

(根据南怀瑾先生《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亦新亦旧的一代》《南怀瑾的最后100天》辑录整理)

本文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商用

网址:南怀瑾 | 教孩子做人,从“洒扫应对”开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05973

相关内容

南怀瑾:做人从心性修养开始
伴读 | 南怀瑾:做人从心性修养开始
南怀瑾: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南怀瑾先生:“大学之道”与教育的根本,对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南怀瑾:教你三个不焦虑的心法
洒扫应对500字
南怀瑾:安身立命与担当重任的修养之道
南怀瑾的智慧:内外和谐,身体与命运的深刻联系
南怀瑾讲人生感悟:为愉快而生活
南怀瑾的养生秘诀:简单实用的健康智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