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常覺得,吃完一頓豐盛的牛肉大餐後,身體好像有點沉重,心裡卻又隱約覺得哪裡怪怪的?或許是因為看到了那些關於氣候變遷的新聞,又或許是無意間瞥見了畜牧業的報導,心裡不禁會想:「欸,我這樣吃牛肉,真的好嗎?」其實啊,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不再把牛肉視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他們發現,不吃牛的好處,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不只對自己的身體棒棒的,對我們居住的地球,甚至是那些無聲的生命,都有著深遠而正面的影響喔!
內容目錄
不吃牛,究竟有哪些「立竿見影」的好處呢?不吃牛的好處一:幫你的身體「輕」鬆一下!健康紅利滿滿喔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跟壞膽固醇說掰掰癌症風險下降:給細胞一個乾淨的環境體重管理更輕鬆:告別惱人的小肚肚消化道健康:腸道菌叢的守護者不吃牛的好處二:為地球「喘口氣」!環境保護的超級英雄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對抗氣候變遷的戰士水資源的節省:讓地球不再「口渴」土地利用的優化:還給地球一片綠意污染的減少:河川與土壤的救贖不吃牛的好處三:尊重生命與倫理關懷,讓愛從餐桌蔓延動物福利的提升:給牠們一份尊嚴超越個人利益:實踐普世價值不吃牛的好處四:探索飲食新世界,生活樂趣多更多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不再只有肉省錢的潛力:荷包也跟著變胖如何開始「不吃牛」?簡單幾步驟,輕鬆上手!常見疑問解答:不吃牛肉,你最想知道的那些事不吃牛肉,蛋白質會不會不夠啊?不吃牛肉,會不會缺乏鐵質和維生素B12啊?不吃牛肉,會不會讓我很難跟朋友聚餐啊?所以,如果你也曾猶豫,或者只是單純好奇,為什麼現代人這麼流行「減肉」或「不吃牛」?別擔心,這篇文章會很仔細地帶你來了解,究竟不吃牛肉能帶來哪些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正面效益,保證讓你聽了以後,會忍不住也想試試看呢!
不吃牛,究竟有哪些「立竿見影」的好處呢?
簡單來說,不吃牛肉的決定,能為你的健康、地球環境以及動物福利帶來多重效益。從個人層面來看,減少紅肉攝取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及慢性病的風險,同時能幫助體重管理,並促進消化道健康。對環境而言,這能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水資源消耗與土地利用,實踐更永續的生活方式。而從倫理角度出發,這也是對動物生命的一種尊重,避免參與集約式養殖所帶來的不人道對待。
是不是覺得很棒啊?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地、仔細地聊聊這些好處,你會發現,這不只是飲食習慣的調整,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升級呢!
不吃牛的好處一:幫你的身體「輕」鬆一下!健康紅利滿滿喔
說到吃,對我們台灣人來講,真的是天大的事!但你可知道,吃進去的東西,對身體的影響是多麼的深遠嗎?特別是牛肉,雖然營養豐富,但如果吃多了,某些潛在的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不吃牛的好處,首先就體現在你的健康上,讓你感覺整個人都「輕」起來了,身體狀況也跟著亮起來呢!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跟壞膽固醇說掰掰
想想看,你是不是身邊常有朋友或長輩在說,膽固醇又高了、血壓又上去了?其實啊,牛肉,尤其是那些油花分布漂亮的部位,它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可不低喔!吃多了,這些東西會悄悄地堆積在你的血管壁上,就像水管裡面的水垢一樣,久而久之,血管就會硬化、狹窄,這就是所謂的「動脈硬化」。
飽和脂肪的陷阱: 飽和脂肪會讓我們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飆高,而壞膽固醇就是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許多心臟病學會都建議,要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量,尤其是紅肉裡的。所以,當你決定少吃點牛肉,甚至完全不吃,你就是在幫你的心臟減輕負擔,讓血管保持暢通,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自然就降低了,是不是很棒? 植物性飲食的保護力: 反觀植物性飲食,像是豆類、堅果、全穀類和蔬菜水果,它們富含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和各種植化素,這些都是保護心臟的超級英雄!我自己就覺得,改吃清淡一點的飲食後,身體比較沒負擔,精神也更好了,那種「輕盈感」真的超明顯的。癌症風險下降:給細胞一個乾淨的環境
聽到癌症,大家都會怕怕的,對吧?但你知道嗎,飲食習慣跟某些癌症的發生,可是息息相關的喔!特別是紅肉和加工肉品,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報告,它們被列為「可能致癌」甚至「致癌」的物質。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喔,是經過很多嚴謹的研究才得出的結論。
紅肉與大腸癌: 許多研究都指出,高紅肉攝取量與大腸癌的風險增加有顯著關聯。這可能跟紅肉在烹煮時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以及其中的血紅素鐵在腸道中產生的自由基有關。所以,如果你能減少牛肉的攝取,就是在為你的腸道健康做一份大大的保險,讓那些壞細胞比較不容易找上門。 其他癌症的潛在影響: 除了大腸癌,也有一些研究在探討紅肉與胰臟癌、前列腺癌等其他癌症的關聯性。雖然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但少吃一點,總能降低一些不必要的風險,對吧?體重管理更輕鬆:告別惱人的小肚肚
想減肥,想維持好身材,是很多人的夢想,但總是知易行難。而不吃牛的好處,竟然也能幫你一把!牛肉的熱量和脂肪含量通常比較高,尤其是那些口感「多汁」的部位,往往都是因為脂肪含量豐富。
熱量與飽足感: 如果你常常吃牛肉,特別是油花多的部分,不知不覺就會攝取過多的熱量。而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像是豆漿、豆腐、鷹嘴豆、扁豆等等,它們通常熱量較低,膳食纖維含量卻很高,能讓你吃得飽飽的,卻不容易囤積脂肪。纖維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身體代謝,這對體重管理來說,簡直是神隊友啊! 飲食習慣的轉變: 當你不再以牛肉為主食,你會開始探索更多元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這種飲食模式自然而然會讓你攝取到更多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同時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的攝取,長期下來,體重自然就會比較好控制了。我自己就發現,以前吃完大餐都會有罪惡感,現在選擇多樣的蔬食,反而吃得更開心,也沒什麼負擔,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起來!消化道健康:腸道菌叢的守護者
你或許聽過「腸道是第二個大腦」這句話,意思是腸道健康對全身的影響非常大。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常常會讓我們的腸道「不開心」。而牛肉,特別是紅肉,就是屬於這種會讓腸道菌叢失衡的食物。
纖維的魔力: 植物性食物富含膳食纖維,這些纖維是腸道益生菌最喜歡的食物。當益生菌吃飽飽,它們就能幫我們製造短鏈脂肪酸,保護腸道黏膜,甚至還能影響免疫系統。所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少吃肉,你的腸道會對你說聲「謝謝」。 減少發炎反應: 有些研究指出,過度攝取紅肉可能導致腸道發炎。而植物性飲食則有助於降低全身的發炎反應,這對預防許多慢性疾病都是有幫助的。你想想看,一個健康的腸道,不只排便順暢,連心情都會變好呢!不吃牛的好處二:為地球「喘口氣」!環境保護的超級英雄
你是不是也常看到新聞報導,說地球暖化、氣候變遷越來越嚴重?每次颱風或乾旱來襲,我們台灣人感受都特別深吧?其實啊,我們餐桌上的選擇,跟地球的健康可是息息相關的!不吃牛的好處,很大一部分就體現在它對環境的保護上,你的一小步,真的能成為地球的一大步喔!
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對抗氣候變遷的戰士
這點大概是大家提到吃肉對環境影響時,最常聽到的了。養牛產生的溫室氣體,真的超乎想像的多!
甲烷的威力: 牛在消化過程中會打嗝、放屁,釋放出大量的甲烷。你知道嗎?甲烷的溫室效應,在短期內可是二氧化碳的25倍以上!所以,牛隻數量越多,排出的甲烷就越多,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就越大。這真的不是開玩笑的,是很嚴肅的科學數據呢。 二氧化碳的足跡: 除了甲烷,養牛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了養牛,我們需要大面積的牧場,這就意味著要砍伐森林,特別是像亞馬遜雨林這種「地球之肺」。砍掉森林,就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大功臣;再加上運輸、飼料生產等等環節,都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所以,當你少吃一塊牛肉,你就在默默地為地球減少一份碳足跡,這多有意義啊!水資源的節省:讓地球不再「口渴」
台灣是個缺水的國家,每次遇到旱災,大家都會特別有感。但你可能沒想過,我們餐桌上的牛肉,其實是個「吸水大戶」喔!
驚人的「虛擬水」: 生產一公斤牛肉,所需的「虛擬水」量(包含飼料種植、牛隻飲用、清洗等所有環節)大約是15,000公升!相較之下,生產一公斤的稻米大約需要2,500公升水,而豆類更是只需要幾百公升。想想看,這差距是不是非常巨大?當你選擇不吃牛肉,你就等於間接為地球省下了大量的珍貴水資源,這對我們缺水的台灣來說,更是意義非凡啊!土地利用的優化:還給地球一片綠意
全球有很大一部分的土地,都被用來作為牧場或種植飼料作物,這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
森林砍伐與生態破壞: 為了擴大牧場面積,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尤其是熱帶雨林,這不僅破壞了原本的生態系統,讓許多動植物失去棲息地,也加速了土壤侵蝕和土地荒漠化。當你選擇植物性飲食,就能減少對這些土地的需求,讓更多土地回歸自然,甚至可以用來種植更多對人類有益的作物,形成一個更良性的循環。 生物多樣性的維護: 廣大的單一牧場,其實對生物多樣性是非常不利的。想想看,如果一片森林變成只有草和牛的地方,那原本生活在那裡的昆蟲、鳥類、小動物們,它們要去哪裡呢?所以,不吃牛的好處,也包含了保護地球上多樣的生命,讓更多物種能和我們一起好好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污染的減少:河川與土壤的救贖
大規模的畜牧業,不只佔用土地,也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廢水與肥料污染: 養牛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和尿液,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會直接污染土壤和水源,導致河川優養化,甚至影響飲用水品質。抗生素和荷爾蒙的使用,也可能隨著廢水進入環境,對生態造成潛在威脅。 空氣品質: 畜牧場散發的氨氣、硫化氫等氣體,也會影響周邊的空氣品質,對居民的健康造成影響。當我們減少對牛肉的需求,就能間接降低這些污染源的產生,讓我們的空氣更清新,水源更乾淨。總之,不吃牛肉,不只是個人飲食的選擇,更是一種對地球的深情告白,一種更負責任、更永續的生活方式。想想看,光是從飲食上做出一點點改變,就能對環境產生這麼大的正面影響,是不是很值得呢?
不吃牛的好處三:尊重生命與倫理關懷,讓愛從餐桌蔓延
除了健康和環境,不吃牛的好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層面,那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倫理的關懷。或許你沒有想過,你吃的每一塊牛肉背後,可能都藏著一個你不曾看到的「故事」。
動物福利的提升:給牠們一份尊嚴
在現代社會,為了滿足龐大的肉品需求,大部分的牛隻都是在集約式農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工廠化養殖」)中飼養的。這種飼養方式,往往忽略了動物最基本的福利需求。
狹小的空間: 想像一下,一輩子都被關在狹小、擁擠的空間裡,不能自由活動、不能曬太陽,甚至連轉身都困難,這對動物來說是多麼大的折磨?它們沒有機會展現自然的行為,像是覓食、探索,就連最基本的社交活動也被剝奪了。 惡劣的環境: 許多農場的衛生條件堪憂,動物長期生活在充滿糞便、氨氣的環境中,導致牠們更容易生病。為了預防疾病和促進生長,大量的抗生素和荷爾蒙被使用,這不僅對動物本身是種負擔,也可能透過食物鏈進入到我們體內。 痛苦的運輸與屠宰: 從農場到屠宰場的運輸過程,往往漫長而擁擠,許多動物在過程中飽受飢渴、驚嚇與身體傷害。而屠宰的方式,雖然法律有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也難免有無法完全避免的痛苦。當你選擇不吃牛肉,你就是在對這種不人道的養殖方式說「不」。這是一種用行動來表達對動物生命的尊重,選擇不讓自己的口腹之慾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這份愛與同理心,其實也能反映在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讓我們成為一個更有溫度、更有憐憫心的人,你說是不是這樣啊?
超越個人利益:實踐普世價值
不吃牛,不只是一種飲食選擇,更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它讓我們去思考,人類與其他生物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是征服與被征服,還是共存與尊重?當我們不再把動物單純視為「資源」,而是有感受、有生命的個體,我們的視野會變得更寬廣,對世界的理解也會更深入。
這份對生命的尊重,其實也是一種對普世價值的實踐。它鼓勵我們跳脫以人類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去關心那些無法為自己發聲的生命,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文明與和諧。每次看到動物受苦的畫面,心裡都會揪一下,但如果能透過自己的飲食選擇,稍微減少一點點這種痛苦,那真的是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啊!
不吃牛的好處四:探索飲食新世界,生活樂趣多更多
很多人會覺得,不吃肉,是不是就少了樂趣,選擇變少很可憐?錯囉!其實不吃牛的好處,也包含了它會強迫你走出舒適圈,去探索一個全新的飲食世界,你會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美味又健康的選擇等著你呢!
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不再只有肉
「啊,不吃牛肉,那蛋白質要從哪裡來?」這應該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吧?其實,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超級豐富,而且很多都比肉類更健康,更不用擔心膽固醇的問題!
豆類與豆製品: 豆腐、豆干、毛豆、扁豆、鷹嘴豆、黑豆、黃豆… 哇,光是豆類就多到數不清了!它們是優質蛋白質的寶庫,而且做法多變,從家常豆腐、豆干滷味,到西式的鷹嘴豆泥、扁豆燉湯,都能變出新花樣。 堅果與種子: 杏仁、核桃、腰果、南瓜籽、奇亞籽等等,不僅富含蛋白質,還有健康脂肪、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拿來當點心、加在沙拉或優格裡,都是很棒的選擇。 全穀類: 藜麥、糙米、燕麥、蕎麥,這些都是很棒的全穀類,不僅提供碳水化合物,也有一定量的蛋白質和豐富的膳食纖維,讓你有飽足感,身體也沒負擔。 素肉製品: 現在市面上很多素肉產品做得維妙維肖,口感跟真肉很像,像是素漢堡排、素雞塊、素香腸等等。偶爾解解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還是要提醒,這些加工品還是要適量喔!我自己就是這樣,以前只知道牛肉、豬肉、雞肉,現在才知道,原來餐桌上的選擇可以這麼多元!每次去逛超市,看到那些繽紛的蔬菜水果、各種豆類,都會覺得好新奇,而且也會嘗試做一些以前從來沒想過會做的料理,廚藝都默默變好了呢!
省錢的潛力:荷包也跟著變胖
你有沒有注意到,牛肉的價格,尤其是好的牛肉,真的不便宜?特別是那些進口牛肉,價格更是高高在上。如果你常常吃牛肉,那每個月的伙食費肯定不低。不吃牛的好處,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就是可能幫你省下不少錢喔!
食材成本: 相較於牛肉,豆類、蔬菜、全穀類和一般的當季水果,價格通常都親民許多。當你把飲食重心轉向這些植物性食材,你會發現你的伙食費在不知不覺中就降低了。省下來的錢,你可以拿去買些更好的水果、或是投資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讓生活品質更好。 外食的選擇: 雖然外食的素食選擇在台灣越來越多,但很多時候,素食餐廳的價格會比一般便當店高一點點。不過,如果你是自己在家煮,植物性食材的成本效益絕對是高的。而且,你也會更習慣自己下廚,這對健康和荷包都是雙贏的局面呢!所以你看,不吃牛不僅是對身體好、對環境好、對動物好,連對你的荷包都好,是不是超級划算的?
如何開始「不吃牛」?簡單幾步驟,輕鬆上手!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有點心動,想試試看不吃牛肉的生活了呢?別擔心,這可不是要你立刻變成一個「滴肉不沾」的素食者。我們可以從「漸進式」的方法開始,讓自己慢慢適應,享受不吃牛的好處,而不會覺得壓力太大喔!
從「彈性素食」開始: 不需要一下子就完全戒掉所有肉類,可以先從「彈性素食」開始。例如: 一週一天無肉日: 這是最簡單的入門方式,選擇一週中的一天,只吃蔬菜、水果、豆類和全穀類。像是「週一無肉日」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外食少點牛肉: 在外面用餐時,刻意避開牛肉選項,選擇雞肉、魚肉或更多的蔬菜料理。 在家少煮牛肉: 如果你習慣在家下廚,可以嘗試多用豆腐、菇類、各式蔬菜來取代牛肉,開發一些新的菜色。我自己就是這樣開始的,一開始只是一週一次,後來慢慢覺得身體變輕盈,就開始增加無肉日的頻率了。這種漸進式的改變,會讓你比較容易堅持下去喔!
探索替代蛋白質: 這是關鍵!很多人怕不吃肉會沒蛋白質,所以要多方嘗試各種植物性蛋白質。 豆製品: 豆腐、豆干、豆皮、毛豆、黑豆、黃豆、鷹嘴豆、扁豆等,都是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選擇。 堅果與種子: 杏仁、核桃、腰果、南瓜籽、葵花籽、奇亞籽,都是健康脂肪和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全穀類: 藜麥、糙米、燕麥,它們不僅是碳水化合物,也提供可觀的蛋白質。 菇類: 雖然蛋白質含量不如豆類,但多樣的菇類能提供豐富的鮮味和膳食纖維,是很好的配角。你可能會發現,原來植物性食材也能做出這麼多變化,而且味道一點都不輸肉類呢!
學習新食譜: 上網搜尋「素食食譜」、「蔬食料理」,你會發現新世界!現在有很多很棒的部落格、YouTube頻道都在分享美味的蔬食料理。 從簡單的開始: 例如:炒青菜加豆干、咖哩豆腐、酪梨沙拉、義式蔬菜湯、香菇素肉燥等。 嘗試異國料理: 很多異國料理的素食選擇都非常豐富,像是印度咖哩、泰式綠咖哩(不加魚露)、中東鷹嘴豆泥、地中海沙拉等等。我自己就從網路學到了好多素食食譜,以前從來沒想過原來冬粉也能做出這麼多變化,而且現在做飯都變得更有趣了!
留意營養均衡: 雖然植物性飲食好處多多,但還是要確保營養均衡喔!特別是鐵質、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等,這些在肉類中含量較豐富的營養素。 鐵質: 深綠色蔬菜(菠菜、地瓜葉)、豆類、全穀類、堅果、葡萄乾等都是植物性鐵質的來源。搭配維生素C(柑橘、芭樂、奇異果)一起攝取,能幫助吸收。 維生素B12: 這個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對於長期嚴格素食者來說,可能需要考慮補充維生素B12補充劑,或選擇有添加B12的強化食品(如某些植物奶、營養酵母)。 Omega-3脂肪酸: 亞麻籽、奇亞籽、核桃等植物性食物富含ALA(一種Omega-3),身體可以將其部分轉化為EPA和DHA。如果你有疑慮,可以諮詢營養師,他們會給你更專業的建議,讓你吃得健康又安心!
與親友分享: 別把「不吃牛」當成是一種犧牲,而是分享你所獲得的健康和樂趣。你可以邀請朋友來家裡品嚐你的蔬食料理,或是分享你在外發現的美味蔬食餐廳。當你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身邊的人也會更容易接受並支持你的選擇喔!看到沒?開始不吃牛一點都不難,只要循序漸進,你的生活會因此變得更豐富、更有意義,而且身體也會用最棒的方式回報你喔!
常見疑問解答:不吃牛肉,你最想知道的那些事
當我們開始討論不吃牛的好處時,很多朋友心裡還是會有一些疑問,這都是很正常的啦!特別是關於營養、實踐層面,大家都會好奇。別擔心,這裡就幫你整理了幾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並提供詳細的解答,讓你吃得更安心、更明白!
不吃牛肉,蛋白質會不會不夠啊?
這真的是大家最最最關心的問題,對吧?深怕一不吃肉,身體就沒力氣、肌肉就消下去了。但其實啊,這個擔心真的是多餘的喔!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非常豐富,而且很多都是「優質蛋白質」呢!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有些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我們稱之為「必需胺基酸」。過去常有人說植物性蛋白不完整,但其實只要飲食多樣化,就能攝取到所有必需胺基酸喔!
豆類與豆製品是主力: 像是黃豆(豆腐、豆漿、豆干)、黑豆、毛豆、鷹嘴豆、扁豆等,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都很高,而且消化吸收率也很好。舉例來說,一杯豆漿的蛋白質含量,就跟一顆雞蛋差不多呢! 全穀類也不容小覷: 藜麥、糙米、燕麥等全穀類,除了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含有不少蛋白質。特別是藜麥,它可是少數含有所有九種必需胺基酸的植物喔,被譽為「超級食物」呢! 堅果與種子: 杏仁、核桃、腰果、南瓜籽、葵花籽、奇亞籽等等,這些小小的堅果和種子,不僅富含健康脂肪,也是蛋白質的好來源。拿來當點心,或是加在沙拉、優格裡,都是很棒的選擇。 菇類與蔬菜: 雖然蛋白質含量不如豆類,但菇類(如香菇、杏鮑菇)和某些深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只要均衡攝取多種植物性食物,完全不用擔心蛋白質不夠的問題啦!所以說,只要你懂得搭配,把這些植物性蛋白質食物多樣化地納入你的三餐中,你的蛋白質攝取量絕對足夠,甚至可能比你以前吃肉時更均衡、更健康呢!身體反而會感覺更輕盈,不會有那種吃肉後的沉重感喔!
不吃牛肉,會不會缺乏鐵質和維生素B12啊?
這兩個營養素,確實是許多人擔心素食會缺乏的,尤其是鐵質和維生素B12,它們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不過別擔心,只要懂得聰明吃,一樣可以補充足夠的量喔!
鐵質:牛肉的鐵質含量確實豐富,而且屬於「血基質鐵」,吸收率比較好。但植物性食物中也有鐵質,稱為「非血基質鐵」。雖然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較低,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提高它的吸收率!
豐富的植物性鐵質來源: 深綠色蔬菜: 像是菠菜、地瓜葉、芥藍菜等,都是鐵質的好來源。 豆類: 紅豆、綠豆、扁豆、鷹嘴豆等,鐵質含量也很豐富。 全穀類: 糙米、燕麥、藜麥等。 堅果與種子: 腰果、南瓜籽、芝麻等。 乾果: 葡萄乾、黑棗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提高吸收率的小撇步: 搭配維生素C: 維生素C是提高非血基質鐵吸收率的關鍵!所以,吃富含鐵質的植物性食物時,同時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柑橘類、小番茄)或蔬菜(如甜椒、花椰菜),效果會更好喔! 避免同時攝取影響吸收的物質: 茶和咖啡中的單寧酸,以及全穀類和豆類中的植酸,會稍微影響鐵質吸收。但只要不是大量同時攝取,對整體營養的影響不大。如果真的很在意,可以把茶和咖啡放在飯後一小時再喝。所以說,只要你飲食均衡,多樣攝取上述的植物性鐵質來源,並搭配維生素C,基本上是不用太擔心鐵質不夠的啦!
維生素B12:這確實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營養素,因為它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像是肉類、蛋、奶製品。植物性食物本身並不含維生素B12(除了少數經過發酵或污染的例外)。
素食者的重要考量: 對於「蛋奶素」或「鍋邊素」的朋友來說,如果還有攝取雞蛋、牛奶、起司等,通常B12的攝取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對於「純素食者」(完全不吃任何動物性產品)來說,維生素B12就真的需要特別留意了。 建議補充方式: 強化食品: 現在市面上很多植物奶(如豆漿、杏仁奶、燕麥奶)、早餐穀物、營養酵母等,都會額外添加維生素B12。在購買時,可以留意產品標示。 維生素B12補充劑: 這是最直接也最穩妥的方式。市面上有各種劑量和形式的B12補充劑,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和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來選擇。通常建議每週補充一次高劑量或每天補充低劑量即可。所以說,不吃牛肉的確會讓你更需要注意維生素B12的攝取,但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透過強化食品或補充劑,就能輕鬆解決喔!
不吃牛肉,會不會讓我很難跟朋友聚餐啊?
你說得沒錯,在台灣,聚餐文化很盛行,尤其是燒烤、火鍋這類型的店,牛肉常常是主角。如果大家都在大口吃肉,自己卻只能吃青菜,感覺確實會有點「邊緣」。但現在情況真的改善很多囉!
素食友善的餐廳越來越多: 台灣本來就有很多素食餐廳,而且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許多葷食餐廳也開始推出素食或彈性素食的菜色,有些甚至會標榜「蔬食友善」。下次和朋友約吃飯,你可以主動提議一些有素食選項的餐廳,或是先上網查一下評價,你會發現選擇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呢! 提前溝通很重要: 在聚餐前,可以主動跟朋友或發起人說一聲:「欸,我最近想試試看少吃點牛肉,或多吃點素,所以下次聚餐可不可以找有素食選項的餐廳啊?」大多數朋友都會很體諒你的。有些餐廳如果你提前告知,甚至還會特別為你準備喔! 靈活應變: 如果真的遇到只有肉的餐廳,你還是可以從配菜、蔬菜、菇類、澱粉主食等去選擇。偶爾吃點「鍋邊素」也沒關係,重點是持之以恆的飲食習慣,而不是一次性的絕對堅持。我自己就發現,當你很自然地提出需求,身邊的朋友反而會覺得你很健康、很有想法呢! 自己動手做,邀請朋友來家裡: 如果想確保食物是完全符合你的飲食原則,也可以考慮自己下廚,邀請朋友來家裡開個蔬食派對!你會發現,很多朋友其實也對健康飲食有興趣,這樣反而能推廣不吃牛的好處給大家呢!總之,不吃牛肉不再是孤單的選擇了,現在社會對於多元飲食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只要你開口溝通,你會發現身邊的支持力量其實很強大喔!
看完這些,是不是對「不吃牛」這件事更有信心了呢?其實啊,任何飲食習慣的改變,都需要時間和耐心。但當你真正體會到不吃牛的好處,從身體的輕盈到心靈的富足,你會發現,這絕對是一段值得開始的旅程!何不現在就從少吃一塊牛肉開始,為自己、為地球、為所有生命,做出一個小小的,卻又意義非凡的改變呢?一起加入這個行列,你會發現生活會變得很不一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