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射阳湖镇:一年2个亿,玻璃“吹”出美丽生活
新西兰皇后镇周边的湖边小镇,宁静而美丽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安静度假#
“大家来看一看,现场给你们展示一下吹玻璃的技艺,你们如果需要购买成品可以扫一扫右下方的二维码,与我联系。”早上10点,胡明明和往常一样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自己的直播,内容是“吹”玻璃,一种玻璃器具生产工艺。
胡明明在直播“吹”玻璃
胡明明是扬州宝应县射阳湖镇人,今年36岁,“吹”玻璃已有6个年头了。“以前我在广东的玻璃厂打工,一个月的收入2000多块钱,真的是一分钱都舍不得花。”2014年,因为家中老人需要照顾、孩子即将上学等缘故,胡明明带着10年的打工积蓄返乡创业。当时,射阳湖地区的玻璃行业正是兴盛时,他便与妻子一合计,办理了营业执照,正式干起了老本行。起初,他的订单来源主要是大中型玻璃加工企业的代工,期间通过不断学习,接触各种型号、各种式样的产品,胡明明的吹制技艺愈发娴熟,精湛的技艺,也吸引更多的客户与他合作。
2020年以来,抖音带货的兴起,让胡明明看到了商机,因为要推介自己的产品,他购买了单反开始学习拍摄,另外还自学CAD、PS等课程。“如今,‘吹’玻璃光靠手艺不行,还得与时俱进,毕竟知识就是力量啊!”胡明明笑着说。靠着扎实的手艺和创新的意识,夫妻俩制作的玻璃工艺品热销网络,如今,他们的年收入常年保持在10万元以上。眼下,夫妻俩正筹划招兵买马拓展加工厂规模,增设样品间,准备在网络平台上大展身手。
射阳湖镇小加工厂“吹”出的网红玻璃制品
射阳湖镇工作人员徐成告诉记者,射阳湖有两大传统产业,一是荷藕产业,二就是玻璃产业。玻璃行业也分两个“门派”,不仅有胡明明这样为代表的生产玻璃工艺制品的“小玻璃”,还有以旭阳春为代表的“大玻璃”。
走进旭阳春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一片忙碌的景象,师傅们各司其职,有吹小泡的、有吹大泡的、有染料的......他们分工协作,几分钟就能出炉一件精美的玻璃制品。据了解,该公司主要生产口吹、压模玻璃灯罩,玻璃烛台器皿,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陈中兵在吹灯泡
在现场的玻璃吹制艺人中,陈中兵算得上是老师傅了,他1993年入行,从事玻璃吹制已有27年。车间里,他手持一条长长的空心铁管,为我们演示玻璃吹制的整个过程。“做一只玻璃灯罩主要分三个步骤,一是在池炉中挑料,吹小泡;二是在圆炉上套白料增色;三是在模具中吹大泡成型。”用铁管的一端从熔炉中蘸取高温融化的玻璃水,在滚料碗上滚勺,接着用嘴对着空心管的另一端开始吹气。据他说,三道工序中,吹大泡相对具有技术含量。吹制的过程中,为了不让熔得早已软化的前端掉落,必须一面吹,一面不停转动手中的铁管,均匀用力。吹大泡要利用模型吹制,放入相应的模型中吹成制品,中间不得有半点疏忽。厂里像自己的老师傅,不到三分钟可吹制一个,一天能吹出300个。
提起射阳湖“吹”玻璃产业,那就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一位名叫徐辅仁的水泗姜庄村人,1972年从上海返乡在老家水泗办起了玻璃厂,为射阳湖玻璃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年,水泗、天平相继开办了集体制的玻璃厂,有一大批从业人员。鼎盛时,我们的玻璃工艺品远销国内外,什么圣诞节、复活节,少不了我们这边生产的工艺品......”姜庄村79岁的徐建城老人回忆着曾经的点滴,骄傲之情溢于言表。“现如今玻璃行业在射阳湖遍地开花,当初的从业者好多已经发展为玻璃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他们作为射阳湖玻璃吹制技艺的传承者,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共同构筑了射阳湖玻璃产业格局。”
2019年,射阳湖镇的“吹”玻璃产业中70多家一般纳税人企业开票额已经达到2亿元。“这其中还不包含我们镇上众多的小加工厂和加工作坊。现在,真的是吹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来源:扬州学习平台
作者:朱义彪 宫鋆煜 刘峰生
网址:宝应射阳湖镇:一年2个亿,玻璃“吹”出美丽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0596
相关内容
巧夺天工!宝应小官庄玻璃吹制技艺的历史传承【玻璃毛细管清洁剂】
【丽能玻璃清洁剂】
这里的玻璃是“吹”出来的
定制玻璃工艺品,diy设计,湖南玻璃工艺品厂家
从亿元玻璃厂到柴窑面包店,他们选择返乡创业!
平湖市林埭镇高质量建美丽城镇,高品质谋人居生活
记者手记丨这里的玻璃是“吹”出来的
【玻璃工艺品,摆件,挂件,饰品,个性定制,吹制玻璃工艺品】价格,厂家,玻璃工艺品
创新玻璃材料 创造智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