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走出误区 预防老年营养不良
《食物的真相》:一本深入浅出的营养学科普书籍,讲解日常饮食中的营养误区。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营养学书籍#
+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营养不良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多项调查显示,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比例在20%-35%之间;对闵行区960名社区老年人的调查显示,1.35%存在营养不良,32.4%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占50.1%,营养不良占15.1%。对老年朋友来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观念可能已经过时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年营养不良的小知识吧!
1.什么是老年营养不良?
很多人都认为,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生活富足,怎么会出现营养不良呢?识别营养不良,不只是瘦弱那么简单!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能量、蛋白质或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消耗增加,导致身体成分改变(如肌肉量减少)、生理功能下降及临床结局不良的综合征。
从医学角度看,它包含三层含义
• 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最常见类型,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是老年人跌倒、感染的重要诱因;
• 微量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D、B12、钙、铁等缺乏,虽不直接表现为消瘦,却会引发骨质疏松、贫血等问题;
• 营养素过剩与不足并存:部分老年人因饮食结构失衡,出现肥胖同时伴随蛋白质缺乏,即“隐性营养不良”。
老年营养不良的警示信号
体重变化:非自愿体重下降(近3个月>5%或6个月内>10%);
功能衰退: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如行走不稳、握力减弱;
皮肤黏膜改变:面色苍黄、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反复口腔溃疡;
神经系统症状:手脚麻木、刺痛,记忆力减退——这些可能是维生素B12缺乏的信号;
精神状态变化:淡漠、抑郁或认知功能下降。
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营养不良?
消化功能退化、牙齿问题、味觉减退这些生理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营养摄取。慢性疾病、药物、独居、收入低、行动不便这些因素也不能忽视。
生理机能衰退是基础
• 消化吸收退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30%-50%,消化酶活性降低,导致蛋白质、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吸收受阻;
• 咀嚼功能下降:老年人牙齿脱落、咀嚼功能下降、牙龈炎咀嚼疼痛使蔬菜、肉类等难咀嚼食物摄入减少;
• 味觉嗅觉减退:60岁后味蕾数量减少约一半,嗅觉敏感度下降,导致食欲减退,对食物的兴趣降低;
• 代谢改变: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下降10%-15%,但肌肉流失使蛋白质需求反而增加,形成“供不应求”的矛盾。
疾病与药物是推手
慢性疾病是老年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 糖尿病患者因饮食控制过度易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30%以上;
• 脑卒中后遗症导致吞咽困难( dysphagia ),我国约29%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
药物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 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营养吸收;
• 利尿剂可能导致钾、钙等矿物质流失;
• 非甾体抗炎药会损伤胃黏膜,引发消化功能紊乱;
•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降糖药)会抑制维生素B12吸收;
• 抗酸药(如奥美拉唑)降低胃酸,影响营养素释放。
心理与社会因素不可忽视
• 孤独进食:独居老人做饭动力不足,常以简单主食充饥,膳食结构单一;
• 经济因素:部分老年人因节俭习惯,减少肉蛋等“高价”食物摄入;
• 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忘记进食或不知饥饱,导致营养摄入紊乱。
3.老年营养不良有哪些危害?
老年营养不良如同“温水煮青蛙”,非常隐蔽,却能从多维度摧毁老年人的健康防线。直接影响躯体功能:
• 肌肉力量下降:蛋白质缺乏导致肌肉量每周减少0.5%-1%,握力下降使日常活动能力(如开门、提物)受限,跌倒风险增加2-3倍;
• 免疫力降低:血清白蛋白每下降1g/dL,感染风险增加37%,肺炎、尿路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
• 伤口愈合延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使伤口愈合时间延长50%以上,压疮发生率增加4倍;
• 慢性病恶化:营养不良与糖尿病、心血管病、肾脏病等慢性病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者住院风险及死亡率;
• 认知减退:增加痴呆风险。
4.如何科学改善老年营养不良?
改善老年营养不良需要“精准施策”,如同给植物浇水施肥,既不能过量,也不能不足,要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饮食调整是核心,增加蛋白质摄入是关键
老年人每日蛋白质需求为1.2-1.5克/千克体重(普通成人1.0克/千克),例如一位体重60千克的老人每天需72-90克蛋白质。优质蛋白可以是每天1个鸡蛋、每天500毫升牛奶、50-75克/餐瘦肉、每周3-4次鱼虾等。
进食小技巧:将蛋白质食物放在每餐开头吃,如早餐先吃鸡蛋再吃粥;咀嚼困难者可将肉类制成肉糜、鱼茸。
优化餐次与食物形态
采用“三餐两点”制:在三餐基础上,上午10点、下午3点各加一次加餐,如酸奶+坚果、藕粉+蛋白粉;
改良食物质地:对吞咽困难者,将食物制成泥状(如蔬菜泥、肉末粥),但需注意避免长期食用单一糊状食物导致咀嚼功能进一步退化。
提高饮食吸引力
调整烹饪方式:采用清蒸、炖煮等保留食物原味的做法,适当增加姜、蒜、葱等天然调味品提升风味;
注重食物色彩搭配:红(番茄)、绿(西兰花)、黄(南瓜)等彩色蔬菜搭配,刺激视觉感官;
营造用餐氛围:家人陪同进餐,播放轻松音乐,使老人在愉悦心情下进食。
营养补充剂是重要助力
当饮食调整效果不佳或患者进食量不满意时,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
口服营养补充剂(ONS):适合轻度营养不良者,每日1-2瓶(约200-400kcal),餐间服用,避免影响正餐;
蛋白质粉:对蛋白质摄入不足者,可每日10-20g 分2次溶于温水或粥中补充蛋白质;
维生素D:老年人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户外活动少,可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对于吞咽困难、严重营养不良的老年人,需要借助专科医生,采取更积极的营养支持手段:
• 管饲营养:通过鼻胃管或胃造瘘管提供营养制剂,适用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能有效预防误吸性肺炎;
• 肠外营养:当肠道无法利用时,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常用于短肠综合征、严重消化道瘘等患者。
5.预防老年营养不良,家庭照护怎么做?
家庭是老年营养管理的主战场,照护者的认知与行动直接决定着预防工作的成效。
• 走出“老来瘦是福”的误区:体重稳定在健康范围(BMI 20-26.9)更有利于长寿;
• 避免过度强调“清淡饮食”:适量摄入肉类、油脂对维持营养状态至关重要;
• 关注“隐性饥饿”: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需保证食物多样性。
实用照护技巧
• 每周体重监测:固定时间(如周一早晨空腹)测量,连续3周下降超5%需及时就医;
• 简化备餐流程:利用电压力锅、搅拌机等工具减少烹饪难度,提前备好一周食材;
• 鼓励自主进食:对行动不便老人,提供易于握持的餐具,允许独立进食时的“不整洁”;
• 记录饮食日记:简单记录每日食物种类和量,便于营养师评估调整。
关注心理与社交需求
• 鼓励老人参与食物准备过程,如择菜、洗菜,增加对食物的兴趣;
• 组织家庭聚餐,让老人感受到食物带来的情感连接;
• 对丧偶、独居老人,可联系社区助餐服务或志愿者陪伴用餐。
总结
营”在起点,让营养成为老年健康的基石。
作者: 郭小芳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老年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科普|走出误区 预防老年营养不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0915
相关内容
【三院·科普】走出老年营养常见误区,为健康生活加分如何预防老年妇女营养不良
【健康科普】老年人群营养指导:如何预防和改善营养不良 健康教育
专家:预防出生缺陷需避免误区科学补充全程营养
科学营养:走出误区,吃出健康生活
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干预建议
治肿瘤也可用“营养餐”走出“食不甘味”误区
科学养生:走出保健误区
【科普】老年人营养指南:科学饮食,乐享晚年
共识来了!《老年人营养不良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2)》中英文版均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