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科学开发利用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春城有面儿 更有里
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绿色空间设计#
+关注
在昆明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都市地表之下,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另一座城”正悄然崛起,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之中。地下空间,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乘坐地铁出行、小区地下车库停车、地下商场休闲购物……一天里总有些时间是在地下空间度过的。
美编范敏/制图
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是破解土地资源紧张、缓解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的有效手段,是建设集约节约、绿色生态现代化都市的选择。而昆明地下空间的潜能,正被激活,众多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如同城市的“倒影”,与地面世界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座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立体之城”。这不仅是对空间利用的革命,更是赋能城市韧性提升、功能优化、品质跃迁的核心驱动力。
城市新脉动
清晨6点,当城市从睡梦中慢慢苏醒,昆明地铁的一趟趟列车已在地下轨道上平稳穿行。车轮与轨道的低鸣,是唤醒春城的第一缕脉动。这穿行于城市地下的钢铁长龙,是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是昆明向地下要空间、要效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核心载体,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发展引擎。它显著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更通过重塑时空距离,让城市变“小”,让市民生活半径变“大”,深刻改变了昆明人的生活方式。通勤更准时高效、区域联系更紧密,城市的活力与效率由此提升。
自2009年启动建设,昆明轨道交通历经10余年快速发展,已建成运营1、2号线首期及支线、3、4、5、6号线,织就了一张总里程约165公里、拥有103座车站的地下交通网络。这张网,是城市骨架的延伸,覆盖主城、滇中新区、呈贡新区。截至目前,昆明地铁线网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26万人次,客运量连续3年增长超5%,轨道交通在市民出行中的分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城市动脉”。
地铁的效益远不止于交通,随着线网日益完善,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与多元化利用成为新亮点。地铁站点正从单纯的交通节点,蝶变为汇聚人流、激活商机的城市活力中心。车站及周边地下空间,被赋予更多商业、文化、生活服务功能,“站城融合”模式为昆明城市发展翻开新篇章。
近期启动招商的东风广场站配套商业“东风里”项目,正是这一趋势的鲜明注脚。项目定位为“城市会客厅”与“云南民族文化融合”新地标,一期超万平方米的空间,首批招商3000平方米,标志着昆明地铁向“轨道+商业”综合模式进一步深化。这并非个例,为系统盘活宝贵的地下资源,昆明自2024年起分批次推进轨道交通地下预留空间的专项规划编制。首批7个站点规划已于去年底公示,今年3月又公布了第二批11个站点,覆盖商业核心区、交通枢纽及大型居住区周边。
这些举措,旨在通过科学规划与开发,极大提升轨道沿线尤其是站点区域的地下空间价值与商业活力。未来,随着更多线路开通,这张纵横交错的地下网络将更深入地贯穿于昆明肌理。它持续释放的“引擎效应”清晰可见:市民通勤更高效从容;沿线商圈借地铁红利加速繁荣;机场、高铁站的辐射力因地铁接驳而倍增。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有效拓展了城市容量,为昆明城市能级的跃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看不见的“生命线”
清晨时分,居住在西山区春雨路旁的市民,生活一如往常。鲜有人知,维系这片区域运转的电力、通信、给水等“城市血脉”,正安然沉睡于道路之下十几米深的特殊“房间”——这便是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里看不见的“生命线”。
在昆明城市管网设施综合开发公司春雨路智控中心,负责人卢寅每天通过管理平台精准“把脉”地下管廊运行。屏幕上,各类管线状态清晰呈现,安防、消防、可燃气体监测等多重系统,守护着这条7.5公里的地下长廊,管线一旦出现异常,平台即刻发出警报。人工巡查与智能监控双管齐下,实现了从“看不见”到“屏上看、平台管、地下查”的飞跃。
地下综合管廊如同深埋城市肌体之下的巨型“收纳室”,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工程管线集于一体,由专业团队每天精心运维管养。它让城市告别了传统管线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空间争夺,为城市安全筑基,为功能优化、景观美化赋能,推动城市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型。
近年来,昆明市在新道路建设中因地制宜,系统推进供电、供水、通信等管线入廊,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通过“先规划后建设”的科学布局,各类管线在地下有序归集,有效遏制了“马路拉链”现象蔓延。
昆明城市管网设施综合开发公司目前管理运营着总长49.4公里的综合管廊。其中,彩云路管廊22.44公里、广福路管廊15.068公里,是全省首批建设的综合管廊工程,早在2013年便建成集监控、报警、安保、通信于一体的先进系统。近年来,新投入运营的飞虎大道南段管廊与春雨路管廊,其建设与运维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管线集中布设,避免了地下空间被无序切割占用,为城市基础设施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让城市的“里子”更加深厚稳固。
地下治污地上造景
在官渡区宝丰半岛的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项目现场,一个“看不见的水质净化厂”正在建设。
远处,滇池碧波荡漾,白鹭掠过如镜的水面,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展开;近处,塔吊巨臂挥舞,工程车轰鸣奔忙,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视线下移,一个深逾40米的巨大基坑内钢筋如林,混凝土正浇筑着城市未来的“根基”,这里即将诞生一座会“呼吸”的绿色生态综合体。未来,地上是一个超300亩的生态公园,供市民休闲运动、科普学习;地下,则隐藏着一座高效运转的现代化水质净化厂,如同看不见的“城市肾脏”,默默净化着生命之水。
地下治污、地上造景的颠覆性模式,让这片土地摇身变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更成为探索“环境治理与城市更新共生共荣”的鲜活典范。这座从深坑中拔地而起的“立体生命体”,正重新定义城市空间的价值与可能。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水质净化厂是每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去大多建在地上,占地多、环境影响大,市民避之不及,要解决“邻避效应”,就必须做到环境友好。
昆明市近年来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治污过程中,让新建的水质净化厂“大隐于市”。通过地下治污、地上造景,消除了各种不利环境影响,彻底颠覆了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刻板印象,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公共设施空间,化“邻避”为“邻利”,让生产与生态在城市的同一空间实现“共生融合”。通过向地下要空间,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背后折射出的是城市治理生态理念之变。据统计,昆明市近年来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多个水质净化厂都是在地下建设,地面上则规划为公园,总计为昆明新增绿地近千亩。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是目前云南省污水处理规模最大、投资额最高的全地埋式水质净化厂,也是国内第3大全地埋式水质净化厂。工程建设完工后,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及管道铺设于地下负二层,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里完成污染物处理,并有效隔绝臭气散逸和噪声污染;负一层建设智慧运管平台,设备运行实现集中化、自动化,让运营管理更高效、更精准。地面上盖空间,是一个集水文化科普、自然教育、健康运动、生态修复于一体的水文化科普体育公园。
由于项目紧邻滇池绿道,生态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水生态主题明确,非常适合自然研学、生态观测。为了将稀缺的景观资源带给市民,项目因地制宜对上盖空间的公园进行了全方位规划设计。将打造成为丰富多样的环滇生态栖息之境、体验式水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隐于自然之中的健康运动天地。
未来,这片生态综合体向市民展现的不仅是一个水质净化厂和地上公园,更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构筑城市发展新理念的生动宣言。高效的环境基础设施与高品质的市民生活空间,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共生共融,科技与自然正在共同谱写现代都市的生态诗篇。(昆明日报 记者吴劲松)
短评
看不见和看得见
城市发展既要向上生长,又要向下扎根。
在昆明,一条条地铁如蛟龙穿行不息、纵横的管线在综合管廊中安然归置、净水设施深藏于公园盎然绿意之下……这些“看不见”的工程,正默默支撑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它们生动诠释了地下空间蕴藏的巨大潜力,是破解“城市病”、拓展发展维度的关键路径。
然而,向地下要空间、要效益,绝非简单的“掘地三尺”。昆明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核心逻辑:规划先行、有序开发、不断提升品质与舒适度。三者缺一不可,也是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地下空间是宝贵、有限且不可逆的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做到地上地下协调一体、互成体系,在城市蓝图中科学预留地下“生命线”。规划是前提,品质就是生命线,唯有以技术赋能、匠心建造,方能确保这些深埋地下的“城市命脉”经得起时间考验,安全高效运行。品质,是地下工程从“能用”迈向“好用”“安心用”的坚实支撑。
总之,一切努力要落脚于提升“舒适度”这一民生标尺。让污水处理厂“隐身”于公园,化“邻避”为“邻利”;让地铁站点蝶变为融合多元功能的“城市会客厅”。地下空间的温度,正在于它超越冰冷功能,润物无声地提升生活舒适度与幸福感。
随着“地下大网”徐徐铺开,城市更新得以加快,民生保障不断强化,昆明正不断勾勒出更加幸福宜居的美好图景。(吴劲松)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地下空间科学开发利用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春城有面儿 更有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4990
相关内容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规划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创新高
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
利用率低、无人管理,桥下空间如何能变成城市的“金角银边”
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人民政协网
城市更新|打造老式石库门的“新天地”: 春阳里里弄空间重置篇
完善社区服务 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
让城市有“里子”更有“面子” 多地地下管网改造按下“加速键”
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利用要点分析.ppt免费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