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融”! 广汉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打造现象级文旅地域品牌 德阳频道
洛阳龙门石窟欣赏佛教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历史文化游#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文旅深度融合,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广汉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德阳市委决策部署,创新实践在文旅融合场景打造的同时,更着眼于“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提升,让游客从“打卡三星堆”转向“体验整座城”,不断培育壮大新势力,倾力打造现象级文旅地域品牌,在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美好生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研学课堂融入文化自信
清晨,广汉市各个研学基地便热闹起来。随着暑期来临,各研学基地都迎来了游客高峰。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咨询各个基地的特色课程。其中,模拟考古发掘“文物”、古法制玉技艺体验、青铜铸造工艺学习、古蜀村落生活探秘、古蜀乐舞祭祀互动以及部落荣耀文明探索等,尤其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孩子们通过亲手体验古法制玉的精妙工艺,感受青铜铸造的古老智慧,从一件件独具创意的作品中增强了文化自信。
就在前不久,2025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大会在德阳举行。活动采用“双会场”模式,其中就包括在广汉市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举行的“行读四川·有益有趣——2025年暑期四川研学旅游第一讲”。
该活动以3D扫描、AI拼接等科技手段与文物实证相结合,采用“考古探秘+科技互动”模式,打造沉浸式历史课堂,为青少年开启“古蜀匠心连华夏”的文明探索之旅。当天还现场发布《古蜀文明探源文物主题游径》——从三星堆的遗迹与文物出发,遍访蜀地文脉,在生动的研学课堂中理解“何以中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何让沉睡的遗产“活起来”,让厚重的历史“潮起来”,让静态的文化“动起来”,成为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广汉,三星堆丰富的历史遗存、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了三星堆研学游的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产业竞争力,也赋予了广汉打造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的研学旅行生态圈的显著优势。
走进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以“三星堆文化+沉浸式研学”为特色,开展多种项目,玩着玩着就懂了三星堆——依托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打造考古现场、造作工坊、古蜀村落、古蜀乐舞四大研学场景,带领游客在趣味体验中探索古蜀文明;创新研学实践——通过“游戏化古蜀研学”“遗址巡防志愿”“古蜀文化主题夏令营”等特色研学项目,将文物保护、历史探究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践行“知行合一”的研学理念。2024年,基地接待研学团队共计3万人次,营业额上百万元。
“今年暑期,基地将以更丰富的研学课程、更生动的互动体验、更专业的服务保障,迎接全国研学团队和青少年朋友们的到来。”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负责人表示,作为“四川省级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基地正以《四川省研学旅游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引,探索考古研学标准化建设,向每一位来访者展示一个可观、可感、可玩的三星堆神秘王国,让古蜀文明在体验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传统老街融合新兴业态
午后,走进广汉市黑塔街,阳光透过树荫洒下斑驳的影子,清凉的河风舒缓尘世的燥热,时有时无的蝉鸣打破街巷的宁静。这里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根木方、每一块石板、每一片青瓦,都耐人寻味,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在每座城市的繁华中,总隐藏着一些历史悠久的老街。这些街道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记录下几代人的日常生活,更弥漫着浓郁的人情味。黑塔街亦是如此。
据《广汉县志》记载,黑塔街得名于明代“宝塔镇河妖”的传说,因西汉文学家严君平“核桃赠孝”的故事,又被当地人称之为“核桃街”,充分体现出广汉的孝文化传统。
这里曾以青砖灰瓦、石板路和老式商铺构成广汉典型的市井画卷,后因城市发展而一度沉寂。为了保留这条老街的历史文化特色,赋予其新的活力,2023年12月,黑塔街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项目一经启动,便受到当地群众的热切关注。
黑塔街改造项目分为三期,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80%。对于黑塔街的改造,乃是立足于延续城市的文化性,在保留城市记忆和城市特色的前提下进行。“我们在充分尊重原有历史文化基础上,以‘修旧如旧’的形式,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装饰,让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传递出老街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信息,同时大胆采用一些现代装饰,力求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项目负责人介绍,包括相邻的坪桥河河道两旁的花卉植被和三星堆元素灯组的加入,都让这条老街焕发出新的生机。
老街的复兴,不仅要依靠文化的魅力,还需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新业态之一的咖啡馆便最吸引年轻群体,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它既保留了老屋的木梁与灰砖,又用落地窗和简约家具赋予空间轻盈感。
如果说咖啡馆代表着新潮,那么几步之外的“知事老茶馆”,则坚守着老街最本真的烟火气。
竹椅木桌、盖碗茶、老式热水壶……坐在茶馆里,仿佛时光倒流。“我们每天都要过来喝茶摆龙门阵,这种坝坝茶,简直太有生活气息了。”68岁的附近居民张大爷很喜欢约上老友来这里,喝上一杯热茶,感受岁月沉淀。
接下来,黑塔街还计划引入茶空间、土菜馆等新业态,增设街头艺术表演、历史文化展陈,并优化街区照明和休憩设施。未来,这里还将成为老街“党建引领商居联盟”阵地,与坪桥河片区共同构成“日游老街、夜赏河景”的全时段文旅体验圈,成为展现广汉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新名片。
特色滋味融熠产业振兴
傍晚,广汉市向阳镇蒋家河乡野火锅公园里食客络绎不绝,以牛杂火锅为代表的特色滋味火锅,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味。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向阳镇创新将中国独创美食与现代公园文化相融合,打造独特的饮食与休闲体验。
向阳镇火锅公园的所在地,曾是一片滩涂荒地。2020年初,向阳镇开始规划建设蒋家河湿地公园,并于当年6月启动建设,到2022年7月完工。该镇把河滩地流转给第三方平台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再由商家负责经营,形成三方合作的模式。规划公园后,土地的流转价格也从原来的每年每亩700元涨至1000元,并根据营业额将一定比例的分红返给村集体,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从滩涂荒地到文化地标,向阳镇火锅公园将广汉特色火锅与乡野自然景观创新融合,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乡村振兴,不仅是一次地标美食的崛起,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彰显。
鑫陶一家是当地众多火锅店的其中一家,食客们围锅而坐,看着红油上下翻滚,将一份份新鲜食材尽情烫煮。而向阳毛肚更是必点菜品,爽脆口感欲罢不能。这份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鑫陶一家食品公司享有西南第一牛市的荣誉称号,日屠宰量达700余头,年屠宰量可达10万余吨。“我们整个规上产值已超过2亿元,目前成都市牦牛肉类供应体系我们占比已经超过60%,依附于天府大道北延线的修通,向阳火锅产业集群化越来越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举办活动也是火锅业界常用的营销手法,一场有效的活动能迅速积累人气,打开市场。近年来,广汉市先后举办或承办首届火锅文化艺术节、中国·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第20届中国火锅产业大会、中国(广汉)火锅食材博览会、第五届中国火锅出品大赛、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季等活动,邀请八方宾客体验广汉热辣滚烫的特色火锅盛宴,进一步助推广汉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地域美食与文化的碰撞,便激发出无限的潜力。如今的广汉,火锅产业正蓬勃发展,从牛油到香辛料,从火锅食材到火锅锅具,从牛油底料到方便火锅,已形成全川乃至全国最完整的火锅食材产业链。30余家代表性企业与160余家集群配套企业所组成的产业集群,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火锅食材及相关产业聚集地。2024年,产值超过160亿元。
接下来,广汉市将进一步做精做细火锅产业链条,力争2025年,产业规模达200亿元,2030年,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火锅食材生产聚集区,创建火锅食材地标城市。(供稿/供图:广汉市委宣传部 孔继红)
编辑:张妍
网址:欣欣向“融”! 广汉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打造现象级文旅地域品牌 德阳频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2133
相关内容
打造节庆文化品牌 助推文旅深度融合文旅观察:文旅融合的角度、广度与深度
田园+康养+文化+旅游=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城市微旅行 文旅深融合
户外运动:万亿级产业玩出来 走文体旅融合之路
文化与旅游要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完美结合
“灯会+”焕新传统节日,文旅融合沉浸营造夜间消费新型业态
沉浸城市|“文旅IP+沉浸体验”,《乐动敦煌》的融合创意营造实践
“节庆+非遗”打造特色文旅新场景,奏响文旅融合“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