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贴士|在孩子教育中家长如何管理好情绪?我们的定制解答来啦!

发布时间:2025-08-11 21:51

家长教育讲座: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技巧# #家长教育讲座#

心理小贴士

在孩子教育中家长如何管理好情绪

在接听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的过程中发现,来电最多的其实是家长。家长反映的问题大体相似,主要是孩子沉迷手机、不认真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拒绝和家长沟通等。通常我们把孩子的这些问题与“不上进”联系起来。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不上进”的时候,往往会迫切地想要改变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指令。然而事与愿违,家长越强势,脾气越差,孩子反而越抗拒、叛逆,甚至出现说谎等情况。

出现这些问题的背后,更多的是家长自身的情绪失控,他们用激动的语气控诉着孩子的“不听话”,不断强调着孩子的问题如何导致自己焦虑不安、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最终无能为力。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对孩子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孩子在家长的情绪阴影之下,心情烦躁,从而导致自我价值感和学习效率下降。

因此,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首先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本期就来聊聊家长情绪管理这个话题。

本期分享人

干货来啦!

一、我舍弃了工作,牺牲了娱乐,放弃了社交,专职在家里培养孩子,孩子却连作业都不写,我真的要崩溃了,怎么办?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惜牺牲自己的职业前途,全职陪伴和培养孩子。然而,当家长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势必对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如果发现孩子不认真学习,不按时写作业,就会觉得孩子不成材,枉费自己一片苦心,于是更加严厉地批评孩子,期望能够改变孩子的“坏习惯”,结果孩子更加叛逆,最终自己情绪失控。

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消极情绪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1]。其实家长情绪失控的根源一方面在于自己过度认同自己的家长身份,好像自己除了做家长,就不再需要做其他任何事,另一方面在于对孩子的错误缺乏全面客观的认知,总是以过于负面的观点来理解孩子的错误。家长们不妨适时放下自己的“家长”身份,找回自己的职业、娱乐、社交。当家长回归自我,一来可以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情绪,二来也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和孩子交流也会变得更加顺畅。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孩子的错误虽然是令人不愉快的,甚至是伤心的,但它毕竟不是孩子的全部,不能因为一个错误(如不写作业)就全盘否定孩子,甚至觉得孩子“没希望”,要多看到孩子学习以外的好的方面,并保持对他的信心。同时,还要看到,不管多大的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总是难免的,但只要有耐心且找到方法,总是可以帮他改正的。家长对自己也要保持信心,这样,对孩子犯错的看法更客观正面了,在面对问题时也会更冷静,解决问题也更有效。

二、我工作特别忙,经济压力很大,我每次看到孩子又没写作业,都要原地爆炸,我该怎么办?

当我们在外面忙碌一天并感到处处不顺心时,回家见到孩子没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认真学习、好好完成作业,就很容易发脾气,把白天在工作上积压下来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踢猫效应”,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心理现象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踢猫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2]。家长在工作上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领导施加的巨大压力,内心的坏情绪已经在不断聚集,当回到家发现孩子居然没写作业,就很容易情绪失控,将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然而孩子并不理解家长的压力,孩子只会解读为父母对自己发火了,父母不爱自己了,因此他们就会抗拒父母的管教,变本加厉地不写作业,拒绝沟通,从而导致结果越来越糟糕。

家长需要做的并不是进一步加大对孩子的作业管理,而应该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的情绪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并不总是孩子造成的。同时家长也可以思考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家长需要的可能是一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加班,也可能是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给自己减压。然而当你面对的是未完成作业的孩子,你的情绪就会呈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家长要尝试找到自己情绪引爆的根源,并且采用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比如音乐、健身等,避免将自己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

三、我的孩子从小不在我身边,等到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接回自己身边时发现孩子有一些坏习惯,但是我每次管教他都强烈地抗拒我,有时还故意损坏我的个人物品,我真的很无助,不知如何是好?

很多年轻的家长为了生活和工作,不得已将年幼的孩子放在隔代的老人家里,等到上学的时候再接回家来上学。而接回家后发现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己期望的不一致,然后就急着想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食物和衣服)、安全需要(依恋)、社交需要(情感)、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如果孩子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那么孩子可能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尚未得到满足,而当家长跳过孩子的生理和安全需要,直接要求孩子去完成“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级的需要,孩子不仅无法配合,而且还会做出看似不尊重父母的行为,比如破坏父母的衣物、损坏家里的物品、搞恶作剧捉弄父母等。其实这是孩子寻求父母关注的表现,如果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坏习惯而进一步指责和批评,孩子的安全需要就更加难以满足,从而错把父母的教育当作恨。

如果家长能够正确理解孩子的需要,认识孩子的“坏”行为,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去陪伴和关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通过爱的表达和行为感化孩子,消融孩子的不信任感,比如花心思做孩子爱吃的食物;适当地买一些孩子喜欢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和孩子沟通时多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那么亲子关系就可以得到改善,孩子也就不那么抗拒家长的教育,家长的情绪也会逐步恢复平稳。

总结以上案例的做法

我们可以发现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可以这么做

↓↓↓

01

接纳孩子,允许孩子犯错

根据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设置合理的学习和成长目标,陪伴孩子共同向目标靠近。

02

提升自己

家长是孩子的首席教师。家长除了督促孩子认真学习,还可以考虑如何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价值感,还可以间接做孩子的榜样。

心理寄语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才能帮助孩子。当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才会有更好的状态陪伴孩子,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孩子。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地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如通过心理援助、心理咨询、心理热线等途径。

参考文献

[1] MBA智库百科.2012-12-01

[3] Maslow, A. H.(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来源| 广州白云教育

编辑 | 办公室

网址:心理小贴士|在孩子教育中家长如何管理好情绪?我们的定制解答来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5569

相关内容

女孩养育指南,如何帮她们做好情绪管理?
小步在家早教:如何处理情绪失控的孩子?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调控能力.pptx
疫情变化下,送给家长的情绪管理小贴士(特别家教1004期)
家庭教育专题——情绪管理指南: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怎样教会孩子情绪管理?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心理解读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育儿指南:有效教育孩子的心理策略解析
情绪管理的艺术,妈妈如何控制情绪不打骂孩子
假期学生和家长情绪管理小贴士.docx
家庭教育中的情绪管理教育:孩子心理健康与亲子关系和谐的基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