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一线|元阳县阿者科村:梯田叠翠 生态富民
徒步+观鸟:云南元阳哈尼梯田,鸟类多样性丰富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户外徒步线路#
夏日的元阳,云雾漫过层层梯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内小广场上,65户村民排着队签字、按手印,领取红包,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家分了1.2万元,比上次还多。”村民高干文满是欢喜。

阿者科村分红现场,村民签字、按手印。陈萍 摄
这是“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的第12次分红,共计67.2万元,是对村民守护梯田、传承哈尼文化的最好回馈。从昔日藏在深山无人识的传统村落,到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这座哈尼族村寨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阿者科村分红现场。林嘉睿 摄

阿者科村领到分红的村民。陈萍 摄
阿者科村的故事,始于对“生态家底”的清醒认知。这里的每一块梯田、每一间蘑菇房都是哈尼族人千百年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梯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蘑菇房冬暖夏凉、就地取材。

远眺阿者科村。尚秋媛 摄
然而,面对过去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年轻人为谋生外出务工导致梯田撂荒、村落渐寂等现象,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生计改善,成为困扰梯田地区发展的最大难题。
转机始于2018年,元阳县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共同编制“阿者科计划”,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探索“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旅游模式,村民既是生态守护者,也是经营参与者、利益共享者。

云上阿者科。龙俊 摄
“每一份分红,都记录着村民护田守房的功劳。”村党支部书记马有德说。游客进村看的是梯田曲线、蘑菇房古韵,体验的是哈尼族的纺线、梯田耕作,这些“卖点”恰恰是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村集体旅游公司成立7年来,村民从旅游收益中持续分红,从最初的小心试水到如今的笃定发展,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创业,有人开起了农家乐,有人当起了讲解员,还有的人专注哈尼古歌传承。

孩子们到阿者科村体验梯田游。尚秋媛 摄
数据见证着变化:自“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全村累计接待游客26.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67.9万元;村民累计分红345.25万元,户均增收53116元。梯田依旧层叠如绿绸,田埂上多了管护员的身影;蘑菇房依旧古朴,门楣上却有了“民宿”招牌……阿者科村生态底色未减一分,村民日子却增甜了十成。
迎着朝阳,走进高干文家的小院,藤蔓缠绕的木栅栏里,黄瓜垂坠、番茄泛红。栅栏旁的“隧道鸡笼”分层设计,外层土鸡踱步啄食,内层菜畦中青菜鲜嫩。“游客喜欢来摘菜、喂鸡,认养一只鸡还能线上看生长。我上个月卖土鸡就赚了1000多元。”高干文说。
这生机勃勃的庭院,是当地精心打造“微型产业园”的一个缩影。以党建为引领,新街镇在梯田区域村寨创新推出“隧道养鸡”模式,把生态循环理念引进农家院。鸡粪肥菜、菜叶喂鸡,既解决了畜禽散养污染问题,又让有限的空间产生多重收益。生态土鸡售价高出市场价40%,6个月里参与农户从3户增至28户,养殖规模突破500羽,户均收益近万元。

阿者科的“隧道鸡笼”。博韬 摄
“不是砍树开荒才能赚钱,把现有的生态家底盘活,一样能抱上‘金盆’。”驻村工作队队长张沅顥说。阿者科村的实践,跳出了“大开发”惯性思维,着力在“精保护”中做文章。不搞大规模建设,而是依托传统村落基础,让每一户庭院都成为生态展示窗、游客体验点。这“一户一景、一院一业”的思路,让乡村旅游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转变为“沉浸式”参与的体验游,拓宽了生态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化路径。
生态要长久绿美,离不开长效保护。在分红大会场地的公示栏前,6户家庭上“红榜”、2户家庭进了“黑榜”。“上‘红榜’不光有奖金,脸上也有光。上‘黑榜’要扣分红,谁也不愿拖后腿。”村民高美华说。
阿者科村推行的“红黑榜”制度,用“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评定标准涵盖门前三包、厕所清洁、家禽圈养等8个方面,由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督查小组每周检查、每月更新。“红榜”家庭最高奖300元、“黑榜”家庭则扣减200元至500元分红,线上线下同步公示,根据村民满意度测评不断优化标准。村里还召开村民大会,让“红榜”家庭分享整治经验,“黑榜”村民则剖析存在问题。
从“干部催着干”到“村民比着干”,阿者科村把生态保护写进了村规民约,刻进了村民心里。

阿者科村口景观。饶勇 摄
如今的阿者科村,蘑菇房错落有致,巷道干净整洁,游客来了不想走;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分红涨了,村民保护环境的劲头更足了。这种良性循环,正是阿者科村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村民们深刻认识到: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护自己的“钱袋子”“幸福窝”。
云雾掠过梯田,蝉鸣伴着凉风,阿者科村的故事还在继续。“阿者科计划”的成功实践,正在为更多乡村照亮生态富民的康庄大道。
短评
阿者科村的实践,是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这个哈尼族村寨传统的耕作方式、原生态的民族民俗,正在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文旅IP。阿者科村以“内源式发展”为核心,让村民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体和受益者,形成了“保护—收益—再保护”的良性循环,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阿者科村的成功在于跳出传统发展窠臼,用现代治理手段激发内生动力,用创新模式提升生态附加值,建立了生态、文化、经济三元价值循环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将生态保护内化为村民的理性选择,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传统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换,最终形成“越保护越增值”的市场正向反馈。守住千年哈尼梯田的“根”与“魂”,让乡村发展回归人本逻辑,为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网址:走基层•看一线|元阳县阿者科村:梯田叠翠 生态富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5775
相关内容
走,一起去“村”游【走基层·看一线】屏边:农家书屋涵养乡村“精气神”
对元阳嘎娘纸厂村古老造纸术的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到重庆这些绝美梯田,感受古朴宁静的田园生活!
方寸林地拼出致富新图——剑阁县因地制宜发展“四旁”林下经济
记者走基层|便民工具屋 居民好帮手
富川县浮田村:发展“黄土产业” 让群众吃上“脐橙饭”
(新春走基层)浙江衢州古村落“焕新记”:在“源头”留住乡愁
重温红军过桂北历史 看乡村全面振兴百姓生活幸福
云和梯田旅游攻略:必游景点与实用技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