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老年玩具”如何更“适老”

发布时间:2025-08-12 14:44

如何挑选适合老年人的家具 #生活技巧# #家居生活技巧# #老年生活照顾#

+关注

天津日报记者 刘波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银发经济热度升温,“老年玩具”作为其中的细分赛道走进公众视野,被寄予“预防认知衰退”“缓解孤独”“增加娱乐方式”“促进社交”等多重期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现实市场与期待之间存在明显落差:电商平台打着“适老”标签的多为儿童产品“换壳再售”,缺乏真正适老化设计,难以打动老人。不少子女出于关爱之心精心挑选,结果却因“太幼稚”或“太复杂”被闲置在角落,实体门店也难觅真正“适老”产品。本应温暖陪伴的“老年玩具”,为何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某电商平台2024年数据显示,“适老玩具”搜索量同比增长121%,成交量同比增长超70%。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老年玩具”发现,带着“老年”标签的玩具产品销量可观,有一款魔方豆的销售量已超8000,另一款室内乒乓球训练器,有超过5000人购买,但其功能宣传与儿童预防近视的“神器”如出一辙。一些棋类、积木、拼图等“老年玩具”,本质上与儿童玩具无异,只是换个包装。

实体店里也难找到“老年玩具”。5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北辰区汇川商贸城,一至三层有很多大型玩具店,玩偶、模型、手办等各类玩具琳琅满目,但记者转了一圈,几乎看不到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玩具。在一家玩具店内,销售人员听到“老年玩具”一词,愣了一下说“有象棋”。在另外一家店,销售人员说:“没有专门的‘老年玩具’,有几款老人孩子都能玩的智能积木。之前有老人买过,觉得太难,又来退货了。” 在几个玩具市集,虽有很多“怀旧”风格的玩具,但并未看到为老年人设计的玩具。

现实中,不少老年人对“玩具”并不“买账”。王女士为70岁的父亲精心挑选了拼图、电子五子棋和九连环后,最终被堆在角落里落灰。“他觉得那是孩子玩的,认为老人没必要玩玩具。”王女士无奈地说。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子女有意愿为父母购买“老年玩具”,但产品设计却让老人产生“被当孩子哄”的抵触心理。日前,记者在长虹公园、睦南公园、水上公园随机采访,多数老人直言:“不需要玩具。下棋、打扑克、刷手机、跳广场舞、来公园里健身就挺好。”

不过,也有地方开始尝试破局。近年来,北京、上海、长春、重庆等地陆续开出“老年玩具专卖店”;在河南,一些企业专门研发“老年玩具”,除了供自家养老院使用外,还向其他养老机构销售。在我市东丽区的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社工们引导老人用七巧板、拼图、钓鱼玩具、磁吸珠等产品,帮助老人锻炼手脑,提高记忆力和空间能力、书写能力等。社工部负责人刘颖介绍,投球、投沙包等简单安全性高的趣味活动,还能强化老年人的社交属性。“老年人玩玩具很有必要,合适的产品,能起到延缓认知衰退的作用。”

国家二级咨询师云静认为,“老年玩具”叫好不叫座,源于观念落差和设计脱节。许多老年人抗拒“被照顾”标签,将“玩具”视为“幼稚”的象征,天然存在心理抵触。同时,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多样化心理和生理需求。比如,活跃型老人需要社交属性强的多人桌游;孤独型老人需要情感陪伴类玩具,如互动宠物机器人;康复型老人则需要如手指灵活性训练器等功能训练玩具。现实中,不少玩具设计未充分考虑老年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下降的情况,操作难度高,使用体验差,导致产品闲置。

“目前,我国尚无‘老年玩具’相关的设计标准与行业规范,市场要真正‘适老’,应立足真实需求,向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云静建议,应摒弃“玩具即娱乐”的刻板印象,将其重新定义为“生活支持工具”,即能维护老人尊严、延续其社会角色、保持身心活力、缓解焦虑的陪伴载体,而不是单纯取乐。

来源:天津日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记者观察| “老年玩具”如何更“适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7401

相关内容

记者观察|旅居养老:享老新选项 生活在别处
老年玩具也应“适老化改造”
老年玩具也应“适老化改造”|时评
适老玩具何以走俏
需求大 销量增 老年玩具也应“适老化改造”
记者观察
适老玩具何以走俏(健谈)
“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亟需关注的老年人娱乐需求
老年玩具兴起 亟待突破困局
【链博观察】共同打造适老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