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业做成文化,把文化注入农业”解读

发布时间:2025-08-12 23:51

学习农业知识:参观农田、了解农耕文化,增长见识。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乡村旅游推荐#

“把农业做成文化,把文化注入农业”,几年前提出这个观点时,有朋友问乡墅怎样解释,那会乡墅团队正在参与馆陶寿东粮画小镇的建设,乡墅诙谐的回答说:把粮食做成粮食画,把粮食画做成小镇。

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样养?如何卖?如何卖个好价钱?”一直是乡墅思考的问题。这个世纪初的第一个十年,总结了两句话“扶贫扶贫产业来,农业长出工业来”,“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基地+扶贫合作社+贫困户”的链式扶贫模式在全省扶贫系统成生过很大的影响,第二个十年里,中国的农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与调整,扶贫龙头企业相继出现困境,从农业里长出来的龙头企业生存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墅提出了“把农业做成文化,把文化注入农业”观点,其实就是这会专家们讲的创意农业。创意农业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活动的总称。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指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一、创意农业在四个特征。

1、转变了传统农业的"低产"属性

传统乡土中国的农业生产,是以"低效、粗放、低价"为主,不仅农业生产的单位产值低,而且农业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表征。

创意农业的提出,催生了大量的特色农业、景观农业、科技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因其优良的社会效益,吸引了大批企业和投资商。传统农业的"低劣形象"逐步转变,"创意、时尚、休闲、生态"成为新时代农业的特色标签。

2、提升了农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

正因创意农业融入了文化艺术、科技元素,把传统开发与文化开发结合起来,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附加值。将传统的农业产品透过"创意"工具,转化为更具审美价值形态、健康生态理念、文化创造内涵的全新农产品,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所无法比拟的。当前,我国高端农产品稀缺,市场亟待开发。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创意农产品将是中国高端农产品市场的主力军。

3、拓展了农业的产业链条

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最核心的观念在于透过创意打造"创意农业全景产业链",这个全景产业链又被称为"第六产业"。创意农业的产业链是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相关关联的一系列产业,它构筑了融合三产的全景产业链条。这极大转变了传统农业单一产业结构的限制,突破第一、二、三产的限制,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带来产业融合的经济乘数效益。

4、推动新村建设与城乡统筹

业景观设计、农业休闲旅游、农村基础设施跟进建设等一些列创新,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农民的文化水平、改善了农村环境、创造了农民"居家就业"的新型就业形式,并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形态、生活形态的结构变迁,改变农村的生产力布局和城乡生活格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保障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可持续性与落地性。

二、创意农业的表现形式

(一)、创意产品

农产品的创意,是创意农业的第一层次。其打造目标是,让农产品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实现农产品的多种功能。其重点包括农产品的形态加工与农作物的科技改造。

1.农产品的形态加工

产品的形态加工,是最为常见的创意农业打造手法。对原生自然农产品,通过传统民俗技艺或现代科技艺术改变农产品的外观,为农产品注入独特外观个性,赋予农产品全新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而从达到吸引消费市场,提升农产品价值的目标。如用激光技术在玫瑰上根据顾客需求雕刻个性化文字,价格就会翻几十倍;利用现代技术培育的迷你型、巨大型的农产品,往往能引起轰动效应,凸显市场营销价值。

目前,我国创意农产品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程度不高,多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如何引导创意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规模化生产,将是我们今后重点研究和实践的领域。

2.农作物的科技改造

农作物的科技改造,表现在科技新颖与生态健康两个层面。通过农业科技的手法,改变农作物的生态、生物学特征,一方面使农作物的花、果、枝、叶形态产生变化,另一方面,让作物的生长节令改变,这样可以形成四季性、反季节的新型农作物,能极大吸引大众猎奇的心理。而生态健康层面则是对农作物创意的核心要求,是对接时下社会趋势,发展创意农产业,保障创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切实措施。

(二)、创意景观

景观的创意是创意农业的第二层次,在于营造创意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重点针对农业田园与民居庭院。

农业田园的创意,突出乡村田地的大地艺术化,以营造富有造型的、具强震撼性的乡野景观为重点。民居庭院的创意,通过挖掘乡土自然材料,以现代生态设计手法,表现民居庭院的原生态性。

(三)、创意民俗

民俗的创意,是创意与农业深入融合的结果,也是创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创意民俗的重点,在于以现代创意的理念,融入到对传统民俗的继承之中,赋予民俗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达到改进化、创新化地传承民俗的目标。

原生民俗丰富多样,但很多虽具有特色,却无法对现代都市民众产生吸引力,只有对接时代发展,秉持"创造未来的遗产"理念,采取既"严肃地传承"又"合理的创新"态度,把时代文化与流行元素,融入到民俗文化之中,创新新的民俗文化,让民俗伴随时代的变迁,活化发展。

(四)、创意生活

创意乡村生活是创意农业的最高境界。其不是在乡村农业的点点滴滴着手,而是综合了农产品、农业创意与民俗的创意,通过凝练乡村生活的主题理念,发展乡村创意产业,实现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改进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对乡村的创意改进与创新建设,最终达到现代新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如何做好创意农业

(一)、在种植方式和方法上的创意

1、在种植形式上创意。打破传统农业“横平竖直”的一垄一行的种植形状,而是种成一种有特定含义和艺术图案的形状。如种成迷宫形、地图、LOGO等等,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大地艺术”,利用农业的特性,将体验式旅游和身心拓展相结合的产物,让人在享受自然风光、农业风情的同时娱乐、休闲。

2、在种植区域上创意。打破传统农业种地就是种地、公园就是公园的形式,而是把种地按公园要求设计,成为观光休闲农业园。园区内所有的农作物和基础设施,既能让人们观赏、休闲,还能生产农产品。有的地方还按这个思路,将山区的一条沟、一个谷、甚至一个村庄、一个乡镇的各种资源,都按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使市民的观光、休闲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3、在种植的劳动主体上创意。通过完善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宣传,农民和市民共同建设“市民菜园”,让市民自己决定种植农作物的品种,自己决定采摘收获的时间,从而将市民回归自然、体验农耕文化、休闲健身,以及食用绝对安全、鲜活农产品等多种需求统一起来。

4、在种植载体上进行创意。打破农作物必须种在田里的做法,而是选择(培育、驯化)合适的品种,种在不同形状、颜色的花盆里,让市民带回家摆在客厅里或阳台上,既能观赏,又能增氧、养眼,还能收获,食用绝对鲜、活、放心的农产品。

(二)、通过观光采摘进行创意。

开展观光采摘,实实在在是农民的一个伟大创意。因为在此以前的农产品,都是农民千辛万苦地收获下来,再千里迢迢运到城市。而开展采摘,农民省下了劳动力,又省了运输;市民呢,既体验了收获的喜悦,又锻炼了身体。这是一种极佳的城乡统筹、买卖双方共赢的组合形式,如果再把环境因素加上,就是多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地产地销”。

(三)、通过与健身休闲等项目有机结合进行创意。

为了丰富采摘、休闲内容,延长消费者在园区里的滞留时间,不少园区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增加了比较完善的健身项目,如拓展、球类等等,甚至还经常组织比赛,成为市民在农田、公园、风景区里的俱乐部。这样,既减轻了城市相关基础设施的压力,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消费者还能在比城市好得多的环境中健身。园区在果树旁、田间路边,搭起了小木屋或帐篷,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等,这些都是极好的创意!

(四)、在产品功能的拓展上创意

传统的农产品收获以后,只有食用的功能,而经过创意,赋予它文化元素或特殊含义,便会身价倍增。

1、做成艺术品。如北京延庆,将各种豆子合理搭配,便成了妙趣横生的豆塑画;将麦秸精挑细选,合理加工,便成了质地高雅的麦秸画。还有艺术南瓜、艺术葫芦等,不胜枚举。

2、做成礼品。做成礼品有两方面的创意,一是做成有特指的 特定的消费者,如“人名”、“寿”、“生日快乐”,等等。二是做成节假日礼品。中国人礼数多,节假日对亲戚、朋友、同事都要表示一下,满足这种需求的,过去多用工业品。然而,时间长了,礼品多了,工业品便失去了价值。只有农产品,才能及时送,及时消费,下次再送,还有需要。

3、做成功能食品。过去的农产品,只追求质量好,营养价值高,而追求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不多。随着“既要小康,又要健康”等“双康”社会的到来,人们将在追求农产品质量好、营养价值高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个性化差异,进一步追求农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价值,将是一个发展方向。所以,将农产品的各种食疗功能挖掘出来,整理起来,宣传出去,在农产品的介绍中注明,将会产生新的市场空间。这种创意目前已有了萌芽,今后会有很好的发展。

创意农业在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对“新、奇、特”农产品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把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农业结合起来发展创意农业,培育能带动千家万户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让农业从‘吃时代’走向‘玩时代’,可以拉长产业链;可以化平凡为神奇;可以刺激消费;可以把潜力变“钱”力。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创意”切入农业的角度也正是如此:种什么,需要知道种出来卖给谁,才会有灵光一现的创意。对“把农业做成文化,把文化注入农业”会有更深层的理解吧。

网址:“把农业做成文化,把文化注入农业”解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8998

相关内容

夫妇去农村做农场,主打生态和农耕主题,年入200万,把理想做成了事业!
农业机械化论文范文 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技术要点分析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旧里出“新” 水落坡镇把旧家具翻新做成文化产业
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做好农业“用水文章” 实现节水增收“双赢”
【行业资讯】看完这篇文章,让您读懂节水农业!
共享阅读空间 丰富文化生活 信阳市一农家书屋入选全国“最美”
农业与文化结合 松阳艺术下乡营造新生活方式
体验农耕文化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农业农村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节能进展与成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