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青白江“家门口微民生”获评全国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2025-08-13 01:09

案例10: 孟子的仁政思想——以爱民之心治国,实现社会公正。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案例#

8月4日,记者从青白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获悉,在由人民网主办的“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青白江区《创新开展“家门口微民生”服务行动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成功获评全国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这一以“小投入”改善“大民生”为理念的服务行动,已策划实施老人健康服务包等88个服务事项,惠及全区105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100%,用点滴温暖编织起民生幸福网。

“家门口微民生”获评全国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教育成长:从亲子共读到科技体验

“以前假期孩子要么沉迷电子产品,要么只能我带着去图书馆看书,现在有了这消费券,能和孩子一起选书,还能省不少钱。”去年暑假,新华文轩书店里,学生家长王维一边陪孩子挑选书籍,一边向记者展示手中的“亲子共阅好书”消费券。这是青白江区“家门口微民生”教育成长板块的生动一幕——区教育局面向全区在籍学生发放的5.1万份100元消费券,让书香悄然浸润更多家庭。

市民用消费券购买书籍

今年6月,随着我区“第二批民生微实事”服务行动的推进,“青小童”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区热烈开展。在朱家湾低空经济产业园内,100余名初中生围着无人机惊叹不已。“亲手操控让我真正理解了科技的魅力,更自豪家乡有这样的产业!”刚完成穿越机体验的初二学生敬怀杰兴奋地说。据了解,该活动计划开展20期,已累计覆盖千余名中小学生。

“青小童”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同样是成长路上的重要课题。6月中考临近,弥牟镇一场“同伴行”心理团辅活动中,同学们围坐分享:“学会了信任队友”“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而在5月的弥牟小学“护苗行动”中,“气球碰碰乐”破冰游戏刚结束,孩子们便对着话筒喊出“作业太多”“考试压力大”,在情绪释放中卸下了心理包袱。

“同伴行”心理团辅活动

便民服务:从社区小站到定制专线

“以后像缝缝补补、理发这种小事,就可以不用出社区了,便民服务小站一站式解决,简直太方便了。”6月的“弥小匠”便民服务集市上,社区居民温嬢一边等着师傅修剪裤脚,一边感慨。集市里,理发区的老人们唠着家常等候,磨刀师傅的“嚯嚯”声节奏明快,年轻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用智能手机……热闹又暖心。

“弥小匠”便民服务集市

活动结束后,“弥小匠”便民服务队扛着工具箱,敲响了独居老人、残疾人的家门,免费提供理发、水电检修服务。“他们想得周到,连灯泡都帮我换好了。” 家住唐家寺社区的独居老人刘大爷说。

交通出行的改善,让偏远地区村民感受到了“微民生”的力量。过去,五爱村、逍遥坪村800余户散居村民下山赶集、上学,只能靠雇车或三轮车。去年10月Q19路公交车开通首日,周婆婆坐着公交下山卖菜,笑得合不拢嘴:“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坐公交卖菜,太方便了!”

Q19路公交车开通

今年2月,区交通局将Q6路公交线路“升级”为青白江首条惠农专线——提前10分钟发车,只停靠菜农集中站点,既避开了城区早高峰,又让菜农能早点抵达市场。“之前人多,挑着箩筐上下车怕碰到别人,现在车厢空,心里踏实!”常客蔡大妈说。

青白江首条惠农专线

6月的持续高温中,清泉镇五爱家园东站的变化更让村民们津津乐道。“以前等一趟车,后背衣服能拧出水!”村民张大爷回忆道。如今,公交站台装上了遮阳棚,摆上了休息座椅,成了村民们的“纳凉点”。“现在有棚有座,等车时还能聊聊天,像个小聚会点!”陈阿婆扇着扇子,乐呵呵地说。

改造后的公交站台

美丽新居:车位不再靠抢

“现在停车不用‘抢’了,散步也有了好去处。”张阿姨笑着指了指不远处新增的停车位——白线清晰,车辆整齐停放。这一变化,源于今年该镇启动的安置小区功能提升项目——通过“家门口微民生”行动,老旧小区正一步步焕发新生。

整治后的停车场

安全是居民最朴素的期盼。唐家寺社区在三个安置小区新增了27处监控设施,社区工作人员实地走访确定的点位,精准覆盖了楼栋之间、小区转角等过去的监控盲区。“现在晚上散步更安心了,感觉背后有双‘眼睛’在守护。”居民李大哥说。

而在清泉镇廖家场社区东山新城安置小区旁,100张崭新的便民座椅已“上岗”多日。“现在每天都要来这儿坐坐,和邻居们唠唠嗑,这个座椅安得好。” 居民张永惠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新安装的爱心座椅

姚渡镇的居民同样感受着家园的变化。今年7月,恬园雅居、永和馨居、龙和小区的“幸福小区”功能提升项目收官,消防器材更新、雨污管道改造、休闲设施翻新等工程落地见效。“新的灭火器挂在这儿,万一有啥情况也能及时应对。”居民杨敏指着楼道里的新设备说。

雨污管道改造

消防器材更新

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家门口微民生’服务行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手记】

从教育成长的“润物细无声”,到便民服务的“雪中送炭”,再到居住环境的“焕新升级”,青白江区 “家门口微民生” 服务行动以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改变,将民生福祉落到实处。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恰似一缕缕阳光,照亮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勾勒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图景。

转自:成都青白江

网址:点赞!青白江“家门口微民生”获评全国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9308

相关内容

TATA木门降噪方案获全球点赞——从中国家门到全球社区的降噪范本
洋湖街道新生社区:创新“走解宣赞”工作法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青老互助:济南市社区治理创新案例
人民日报点赞两江新区:智慧社区,便民惠民
居民点赞!社区微改造,生活幸福感满满
太仓良辅社区:从细节入手,“微创新”服务赢得居民“点赞”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
泉州鲤城“AI智能政务助手”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家门口的幸福圈 社区里的新生活 江北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案例研究丨社区治理痛点、重点、难点、盲点、堵点如何找、如何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