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1954年,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农村长大,从小帮父母干农活,捡柴禾放羊啥的。小学上到1960年,学校简单,学语文算术,成绩中等。
初中时候,课程加了点科学知识,学校组织集体劳动,我参加过挖沟渠植树。1960年代后期,社会上青年多参与生产,我下田插秧,手上起水泡也坚持。
初中毕业后,1970年秋天征兵开始,我十六岁,报名应征,通过体检政审,12月24日正式入伍。
入伍后,先在新兵训练四十多天,学队列投弹射击。结束后,我跟三十多名女兵分到师医院,我们年龄十五到二十岁,平均十七岁。
转入护训队,半年学习护理知识,考试成绩好。1971年9月,分到外科,当卫生员,那年十七岁。
外科病人多,主要是战士伤病。第一年津贴每月6.7元,比男兵多0.7元,那是卫生补贴。工作从早六点起,扫走廊拖地整理病房。
班组用闹钟定时,有次班长看错,三点多喊起,大家早到病房,继续干活。四个月后,1972年春节,医院选十人文艺队,我会唱歌入选,到病房表演,唱红梅赞。
医院对村民开放,收费低。内科每天人多,村民带粗粮看病。1972年4月,中午推饭车盛饭,西边战士东边村民。有个五岁男孩臂打石膏,哭闹要米饭,我刮桶底给他一碗。
1973年5月,三岁男孩送来,结核性脑膜炎,送特护室。病情加重,医生按压,同伴顶床网做抢救,没救回,父亲抱走。
医院定期下乡义诊,背药箱到村,帮村民看病。遇穷户,用津贴买鸡蛋油盐分发。
第四年津贴10.7元,省下点帮人。日常护理,打针发药巡视走廊。1975年11月,五年兵提干,当护士,二十一岁,津贴15.7元。
提干后,继续在部队医院工作,负责更多护理。1980年代,设备渐多,学新仪器。医院对口支援地方,建专科中心。
1985年底,大裁军,我转业到地方医院。那次裁军减员百万,军官转业安置国家负责,我到内科护理。
地方医院工作,记录信息监测体温。1990年代,现代化,学触摸屏设备。指导年轻护士,示范操作。
参与社区义诊,测血压发药。工作到2014年,六十岁退休。离开部队三十九年,十五年军旅让我懂医护责任,白衣军装那段是最宝贵时光。
从农村丫头到部队卫生员,我1970年入伍,那时候部队招了不少女兵,主要在通信和医疗单位。我分到医院,学护理半年,就上手了。
外科忙,病人多是战士手术后恢复,也收地方病号。津贴起步低,第一年6.7元,够买牙膏香皂信封邮票。男兵6元,我们多0.7元补贴卫生用品,领钱时候数着纸币,觉得值。
工作实打实,早起打扫,病房消毒,不能戴表,靠闹钟。春节文艺队表演,帮战士开心。医院开门给村民,内科挤满人,他们日子苦,看病带干粮。
那个五岁男孩要米饭,说明家里少见细粮。帮他盛碗,心里踏实点。抢救三岁男孩没成功,那种事常见,条件有限。
下乡义诊,实际帮大忙,部队医院支援地方,填补技术空白。津贴攒着,第四年10.7元,买东西分发穷户。
五年提干,津贴15.7元,成护士,继续干。1985年裁军,转业地方,适应新岗位。退休前,医院变化大,设备先进。军旅十五年,体会责任重,值。
我家贫农成分,政审过关,入伍顺利。新兵训练严,适应后到医院。护训队学基础,考试前几。外科分配,学跟医生巡视,发药换药。
津贴逐年涨,第一年6.7,第二年7.7,第三年8.7,第四年10.7,第五年15.7。提干那刻,觉得努力没白费。
医院工作充实,护理战士,也帮村民。义诊队下村,测血压开药。穷户多,用津贴买必需品发。转业后,地方医院内科,监测病人,学新知识。退休后,回想军旅,医护分量重。
1970年代,部队女兵多在医疗,铁道兵也招。医院对地方开放,收费少,村民受益。
抢救病例多,技术有限,但尽力。提干过程,靠成绩,五年后成护士。裁军安置,转业国家管。地方工作稳,到退休。
结语:
从入伍到退休,变化大。部队津贴低,但生活保障。帮人时候,觉得有意义。军旅回忆,最难忘。
我十六岁入伍,初中毕业,农村背景。训练后医院,学护理。外科卫生员,忙碌。津贴6.7起步,到15.7。
文艺表演,帮战士。村民看病,义诊帮穷。提干护士,继续。1985转业,地方医院干到退休。十五年军旅,值。
部队医院,支援地方医疗,建合作。裁军减员,转业多。地方适应,工作延续。退休六十岁,回看责任。女兵生活,实际。津贴反映时代,帮人多。军旅结束,转业新阶段。体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