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幸福”再升级——推动口袋公园建设三周年观察

发布时间:2025-08-13 22:28

新年在门口放倒福字,寓意福到家门 #生活技巧# #居家技巧# #节日装饰#

2022年7月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提出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三年来,口袋公园建设不断提质增效。多地精心雕琢这些散落在街角巷尾的“方寸之地”,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维护管理水平,让“家门口的幸福”再升级。

速度: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5.4万余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如今,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受空间限制,城市内建设大型的综合公园越来越难。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打开围墙等方式建设口袋公园,是补齐城市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等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分布不均衡等短板问题的重要措施。

十多年前,北京等地开始探索建设口袋公园。作为“配角”,口袋公园也逐渐出现在人行道建设等文件中。2022年,口袋公园首次作为“主角”出现在国家级文件中,吹响了各地加快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号角。

一组数据可以窥见近年来口袋公园建设的速度: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各地建设口袋公园3520个,2023年建设口袋公园4128个,2024年建设口袋公园6200余个。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消息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建设口袋公园3420个。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5.4万余个。

为科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去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口袋公园建设指南》,明确建设原则,为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指引,让各地口袋公园建设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今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印发《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总结各地在口袋公园建设中的成熟经验,提炼可复制、能推广的方法路径,加快推动口袋公园建设取得新成效。

温度:尊重民意 全龄友好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如何规划建设口袋公园才能最大程度上增强百姓幸福感?

多地充分考量城市的发展布局、人口分布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等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园的选址布局。在口袋公园的建设中,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精准对接百姓对优质生态空间的需求,将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第一标尺。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将罗廊巷以西原有棚户区改造为口袋公园。在更新过程中,当地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形成规划设计的良性互动,打造宜居绿色空间。注重空间织补与融合共生,保护改造重要节点,延续历史文化,完善城区织补,实现多功能合一。同时,结合小店焕新计划,围绕公园植入创意商业、潮流运动等新兴业态,建立长效运管机制,拓展收入渠道,保障管养资金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南省鹤壁市将破败的红六巷工业地块改造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向上园”。为确保方案贴合民意,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通过议事会收集居民意见。尊重历史原貌与群众意愿,把绿地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利用闲置资源,植入各类功能载体,传承文脉、服务民生。

此外,多地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求,因地制宜配备健身器材、娱乐器具、知识科普廊等设施,打造集娱乐健身、文化浸润等功能于一体的全龄友好空间,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例如,江苏省无锡市大丁儿童友好公园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积极引入社会参与,广泛征集公园周边幼儿园和家长建议,优化调整沿路人行道线路,将行人从道路界面引入景色优美的公园林荫道,在绿地内增加家长等候区域,营造出安心舒适的共享等候环境。公园中增加丰富的文化、科普、展演活动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群众增添了户外活动空间,提高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生活质量。在节假日期间推出花展、小型展演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助力公园焕发活力。陕西省西安市上善口袋公园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理念改造而成。结合周边社区特点,科学规划功能分区,设置健身步道、儿童游乐区,满足全年龄居民需求。建设过程中,公园在保留了原有30%乔木的基础上,通过植物“微整形”实现景观升级,同时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结合透水铺装提升公园生态效益,形成集休闲、运动与科普展示于一体的高品质口袋公园。

深度:开放共享 完善体系

口袋公园数量增多、独具巧思、功能升级令人欣喜,但持久“保鲜”也同样重要。为此,各地加快健全开放共享工作机制,做好管理养护的“后半篇文章”。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营造口袋公园的实践中,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口袋公园为抓手,以后期运营维护为手段,将城市现有建筑与道路等与小微绿地有机融合。引入政企校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后期运营维护,推动公众参与决策流程,实现共建共享。江苏省泰州市建立“商业共享反哺公众共享”及以“经营思维”代替“管理思维”的公园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辟机器人餐饮、音乐烧烤、轻奢露营、草坪婚礼等多种新业态,营造多元化、个性化、可持续的消费场景。公园中将草坪组团划分为景观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三种类型,明确可开展的活动类型,灵活设定不同草坪轮换养护周期,保持绿地开放环境的四季健康。

同时,多地完善口袋公园体系,树立品牌名片。例如,安徽省马鞍山市以“马小白”口袋公园品牌为核心,通过系统化改造学校、居民区周边及主要道路节点,建成66个兼具“颜值”与“气质”的口袋公园。项目采用“十位一体”工作法,融入文化元素、营造开放空间、贯通健身步道,同时增设休憩场所、儿童乐园、便民厕所等设施,实现全龄友好目标。江苏省张家港市科学规划“樟小园”口袋公园体系,推动城市绿化空间的有机更新与合理布局,完善绿色生态功能。通过“空间优化+功能升级”,将41处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改造为“小而美”的口袋公园,一步一景串联起城市边角绿地新生机。融入区域特色元素,打造共享空间,重构历史文脉,传递长江大保护、劳模精神、文明风尚等理念,“一园一主题”成为展示城市文化风貌的新名片。

网址:“家门口的幸福”再升级——推动口袋公园建设三周年观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3071

相关内容

口袋公园提升幸福感
口袋公园: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微幸福”空间
福建省推进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口袋公园提升幸福感(多棱镜)
拓展“家门口的幸福”!北海10个“口袋公园”预计年底全部建成
厦门:“口袋公园”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人民来论:口袋公园,兜住居民幸福的口袋
“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再升级
评论|“口袋公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我市强力推进高品质口袋公园建设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