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作为方法
自然疗法中,散步被推荐作为日常锻炼方式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自然疗法#

我们几个小伙伴本来是一起读书的,读着读着发觉我们都对“日常生活”很感兴趣,于是其中几位小伙伴就组织了一个20多人参加的研讨会,专门讨论日常生活这个问题。我觉得20人左右的会是最有意思的,可以有真正的互动,既有比较明确的焦点,同时又有足够的多样性来激发更广泛的讨论,免于沦为小圈子自嗨。
我作为搞历史的人,跨界到人类学和社会学,觉得非常开心,有很多好玩的题目,都是平常历史学会议上很少看到的,比如同性恋婚育、淘宝上买虚拟恋人、存私房钱、包养二奶、害羞、发疯、残障人的日常起居等等。但据说,这也是我的错觉,社会学的主流其实是研究各自各样的治理,所以不是因为跨界好玩,而是因为“日常生活”好玩。
“日常生活”为啥好玩?大概是因为切近自身吧。那是具体琐碎的生活本身,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切身的经验和体会,也因此有自己的看法。研究者忽然就发现与其对话的同行,从学术语境一下子跳跃到了生活语境,各种基于自身主观偏好的判断都出来了。我做纸烟、做爆竹,做报告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错位,让我的报告显得特别热闹,但是并没有进入学理层面的讨论。也是很有趣的现象。
何为“日常生活”?这是此次研讨会时不时就冒出来的问题。从我自己非常粗浅直白的定义——常规、习惯,到社会学理论家非常复杂的现象学和认识论的分析,还有基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日常生活批判,以及基于人类学和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惯习”、“常人方法论“等等。日常生活,涉及时间、空间、物、关系、观念等诸多从具体到抽象,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层面。我想,很难有一个普适的概念框架,去涵盖所有,可以从研究者自己的经验材料出发,做个别的界定。比如说,有人就问我,放鞭炮是春节或喜庆之时才做的事情,为什么算是日常生活?的确,若与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相比,放鞭炮并不是每日发生之事,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时间,放鞭炮成为程序中必有一环,这种反复出现,并习以为常的性质,就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日常和非日常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绝对的,比如开学术会议,对于非学术界的人而言,并不是日常,但对一些学者而言,就是日常。对于残障者而言,每天照顾身体就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这是他们的日常,而对普通人而言就没有这样的体验。
由此也想到讨论中肖索未老师和张有春老师的一些批评。他们认为,在研究日常生活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人为设定很多的二元对立,日常/非日常,正常/反常,自我/他者,中国/西方,传统/现代性,等等。在理论预设上,也不应该有构建论和反映论的截然对立,比如有个学者提出的问题是空间建构了社会关系,还是反映了社会关系。这样的问题本身的预设,就消解日常生活的复杂性,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日常生活的初衷。
这就引到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日常生活?讨论的时候,储卉娟老师归纳了理论讨论中三篇论文代表的对日常生活研究的三种取径:第一种是发现或解密胡塞尔意义上的前概念化的“生活世界”(赖立里的报告),第二种是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影响下异化的日常生活的批判(贺苗的报告),第三种是在现象学和精神分析意义上的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研究者通过访谈唤起被研究者的经验,被研究者向研究者表述这种经验,两者共同产生了文本,构成我们对于日常生活更深的自觉,从而引向更自由的生活(孙飞宇的报告)。我觉得在实际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可能没有那么明晰的区分,更多的是三者兼而有之,通过解读日常生活所构成的“生活世界”,对我们身处其中的结构性因素(资本主义、现代性或其他)进行批判,从而更深地了解自己和我们的研究对象,接下去我们可以选择成为偏积极的改造者,或者偏消极的观察者。
我自己做各种日常生活相关的历史学研究,往往会被质疑“碎片化”、“琐碎”、“so what”?有次做报告的时候,有位同学的疑问最有代表性,也是我自己常常反躬自省的:“如果说研究日常生活(或各种小事)的目的是从中发现其与大事件或宏大叙事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并没有改变我们对于大事件或宏大叙事的看法,只是丰富了对后者的理解,那么这样的研究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赖立里老师在报告中的说法非常好:“回到日常生活,是为了研究生成于日常生活的政治,而非主导日常生活的政治。” 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大事件或宏大叙事,不可能不改变我们对后者的看法,这不仅是提供更多信息意义上的丰富,更是视角和叙事模式的转变,是对大写的政治的挑战。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日常生活是观念世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宋儒的楹联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说法。而对于当今中国的社科界学者而言,也不能免于日常生活的磋磨。无论是评职称、申请经费、报销、开会这类学者特有的日常生活,还是衣食住行、养育子女、照顾老人等通常人都有的日常生活,都是在学术研究本身之外,却又时时刻刻影响着研究的因素。对日常生活的研究,正如赖立里和孙飞宇老师指出的,即使退一万步讲,并没有对现实世界的任何影响,也没有启发或解放任何其他人,也至少是对研究者本人的启发和解放,是研究者自身的关怀和修炼。
网址:日常生活作为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6345
相关内容
把冥想作为方法,让正念融入日常缓解日常生活与工作压力的方法
一种日常生活用挂钩的制作方法
[日常养生方法]日常生活养生
日常生活急救方法
日常生活美容方法
日常生活中养生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
日常生活美白方法
一种日常生活用垃圾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