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2日讯 近年来,枣庄市妇联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引导全市广大妇女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锚定方向、主动作为,全市涌现出一批敢闯敢拼、勇于担当的女致富带头人,她们以智慧和汗水深耕乡土,在产业发展、创业创新中勇当先锋,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深入推进榴枣归乡工程实施,发挥“传帮带”引领作用,市妇联在全市开展女致富带头人风采展示活动,以激励广大妇女进一步提升参与产业发展、创业致富的素质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她力量”。本期聚焦台儿庄区五位优秀女性,展现她们的奋斗故事与巾帼担当。
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颖,以“按揭农业”为画笔、以直播镜头为纽带,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描绘着“巾帼新农人”的奋斗画卷。扎根乡村,青春绽放在田野。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工作,敏锐抓住台儿庄区按揭农业的发展和电商风口,种植农产品达200余亩,同时她自学直播技巧,举着手机走进果园、菜棚,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解农产品。镜头前的她,既是熟悉农事的“自家人”,也是为村民拓销路的“代言人”,被乡亲们称为“咱们的网红书记”。
创新赋能,打造劳务金名片。她以“直播助农”为切入点,组建村级电商团队,培训留守妇女、返乡青年掌握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技能,将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营销结合,打造出“诚信助农”“技艺传承”等劳务标签,重新定义新时代农村劳动力的价值。在她的推动下,通过按揭农业承包大棚的有20余人,涌现出本土“带货达人”10余位。
初心不改,代言乡村振兴力量。“手机是新农具,流量是新农资。”她不仅代言产品,更代言着新时代农村劳动者勤劳智慧、敢于创新的形象。无论是蹲守果园拍摄采摘实况,还是为保障发货质量亲自参与打包,都传递着“匠心农人”的坚守。她用破圈创新的智慧,以蓬勃的朝气与务实的行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农人传奇”。
董俊,俊美布艺加工厂创始人,台儿庄区手工加工行业妇联主席。从四川音乐学院的艺术殿堂,到台儿庄乡村的布艺工坊,这位90后女大学生以“指尖”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巾帼篇章。2019年返乡后,董俊敏锐关注到留守妇女就业需求,2020年创立俊美布艺加工厂,专注布袋包制作。创业初期,她白天跑市场接订单,晚上在工坊手把手教学,将制作工序拆解成易懂的“妇女课堂”,已带动200余名妇女就业。
作为行业妇联主席,董俊不仅关注车间生产,更心系群众。春节为留守老人送去米面油和春联,“六一”陪伴困境儿童做手工、绘梦想,用实际行动诠释妇联人的担当,凝聚起妇女群体的向心力。
从夫妻小店发展为辐射全域的“巾帼工坊”,董俊创新推行“一点带多”模式,以城区主厂为核心设立5个加工点,将零散的手工力量转化为规模化生产,用柔软的指尖织就共富之路,既托起妇女群体的“就业梦”,更点燃了传统手工艺的“新生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女致富带头人的担当与风采。
刘建侠,是赞童幼儿园200余名孩子口中的“园长妈妈”,更是妇女姐妹心中的“致富引路人”,这位扎根乡土的女性,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完成从“幼教园长”到“女致富带头人”的蜕变。早年,面对“父母务工、儿童留守”的困境,刘建侠毅然在村里创办了赞童幼儿园。12年来,她将“荒草地”变成“暖心巢”,让留守儿童告别“放养”生活。以推行“园所+家庭”联动模式,搭建起家园共育桥梁,累计开展了150余场亲子活动,用大爱填补留守儿童内心世界。
面对幼儿园出现的招生难,经营难的情形,刘建侠没有消沉:“孩子们的教室不能空,妇女姐妹的口袋更不能空!”她跑断腿、磨破嘴,引进小型服装加工项目,将闲置房屋改造成“宝妈微工厂”,为契合宝妈需求,她推行“弹性工作法”,让妇女实现“带娃赚钱两不误”。
“一人富不算富,姐妹们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刘建侠将幼教的耐心延伸到车间手把手缝纫技巧传授,帮助零基础妇女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带领女工发起“暖苗行动”,利用节假日为留守儿童举办生日会。这座“微工厂”不仅成为增收阵地,更成为了传递温暖的“妇女之家”。这位巾帼领头雁以敢闯敢试的劲头和柔肩担责的情怀,让“半边天”的光芒照亮更多姐妹的致富路。
孙海荣,马兰屯镇土楼村党支部书记,她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促发展,将昔日基础薄弱的村庄,逐步引向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她深知组织强则乡村兴,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定期会办制度,累计协调解决难题20余件。她注重队伍“源头活水”,发展年轻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培养后备人才3名。她创新党建载体,拍摄的《我和我的支部》荣获枣庄市优秀党员教育片称号。
她积极探索富民强村路径。创新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联结机制,带头流转大棚发展高标准西红柿种植,完善设施配套,当年即增集体收入4万余元。盘活“三资”,清理闲置土地11亩,规模种植石榴、红薯,年增收超万元。建立数智农业系统,通过可视化监控中心实现精准种植与科学决策,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她始终将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改造自来水管网,建设文化场所;推进“生产设施提升”,治理洼地5.4亩,解决农田排灌难题;深化“关心关爱提升”,开展慰问困难户、义诊、送戏下乡等各类活动20余场,让文明新风浸润乡间。这位扎根基层的女支书,用智慧、汗水和创新精神,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带头作用和责任担当。
朱利芬,梦怡饰品公司创始人,用多年奋斗书写了从创业者到共富带头人的历程,以饰品为纽带,点亮了乡村女性的致富路。2011年,朱利芬怀揣创业梦在义乌白手起家,创立梦怡饰品公司。创业初期,她白天跑市场找订单,夜晚钻研设计、监督生产,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带领团队从家庭小作坊,逐步成长为毛绒玩具、发饰领域的行业标杆。
2025年,朱利芬被台儿庄丰富的手工加工资源和创业氛围吸引,在泥沟镇招商团队邀请下,将企业生产线引入赵庄村共富工场。她带领设计团队扎根村庄,结合台儿庄传统手工技艺,创新设计特色饰品。为让“零基础”妇女快速上手,她把培训课堂搬进工场,分享创业经验与行业知识;开展“订单式”分层教学,从基础编织到创意设计分层教学,让200余名妇女掌握专业技能。允许员工居家制作,实现“带娃赚钱两不误”。
义乌的市场 + 台儿庄的手艺,就是最好的共富公式。 如今,赵庄村共富工场的饰品通过义乌物流走向全球,曾经围着灶台转的妇女们,能在订单排期表上自信写下名字。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到两地共富“摆渡人”,朱利芬用饰品串起两地资源,更点亮了乡村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