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譙城區:變廢為寶 “五小園”村容村貌換新顏

发布时间:2025-08-15 06:40

城市周边游:游览古村落,欣赏传统建筑和村落风貌。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周边游#

“短短兩個月,俺們村就大變樣了!這是大家一起變廢為寶,花小錢辦成的大事兒。”近日,亳州市譙城區十河鎮大周村小王庄村民張允站在村口新建的涼亭前,指著煥然一新的村庄,臉上寫滿了自豪。

曾經的小王庄,房前屋后堆滿廢舊磚瓦,公共空間被雜物侵佔,環境雜亂無章。如今,這裡卻成了遠近聞名的“五小園”示范村——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藥園、小公園錯落有致,水泥路平坦寬敞,健身廣場歡聲笑語,村庄面貌煥然一新。

從“干部干、群眾看”到“群眾唱主角”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歷來面臨“點多、面廣、易反彈”的難題,而“干部干、群眾看”的被動局面更是制約整治成效的關鍵。今年5月,譙城區以安徽省“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為契機,創新工作方法,通過村民大會、議事協商傾聽村民心聲,發動群眾全程參與規劃、建設和管護,逐步構建起“共建、共享、共管”的治理新格局。

兩個月前,看到別的村子忙著刷牆繪、建廣場,小王庄的村民們也動了心。60歲的村民張勇良說,看到別的村越變越美,他和大家都盼著自己住的村庄也能變變樣。

今年5月,大周村黨委書記邢軍委給老張聯系:“張叔,俺們現在打算把村裡修一修,想問村民有啥好意見?”

邢軍委的一通電話,點燃了村民張勇良的熱情。村民們紛紛提出訴求:拓寬道路、修建廣場、清理雜物……然而,初步測算需20萬元資金,這讓村干部犯了難。

在過去,小王庄也搞過大大小小各類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但大眾化的設計方案,往往在落地后因缺乏實用性而漸漸被遺忘在角落。

“想讓農村環境實現優化並保持,還是要多聽村民意見,從方案制定時就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邢軍委介紹,5月中旬以來,安徽省在全省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譙城區發動村干部推門走進農家,挨家挨戶聽意見,一場場“議事會”“板凳會”上,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出了許多不起眼但又真實的需求。

十河鎮大周村黨委書記邢軍委介紹村民捐助物資情況。

十河鎮大周村黨委書記邢軍委介紹村民捐助物資情況。

“四自”模式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就在邢軍委為費用犯難時,有著建筑施工經驗的村民張允主動找到村部,拍著胸脯表示:“挖掘機、水泥,我那裡都有,這筆錢能給村裡省下了!”

既然人居環境整治的方案都是村民想的,提升環境要用到的財力、人力,能否也讓村民支持呢?張允的話,給小王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開了思路。

沒想到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們的廣泛支持。呂林無償提供宅基建設廣場、王西海捐磚500塊、程修榮捐瓦3000塊……在積極捐助廢舊物品的同時,村民們還積極參與到施工建設中來。“平時都有外出務工的技術活,瓦工、木工都有,誰會啥就干啥,家家都出點力,這樣下來又省不少人工費。”張允說。

小王庄通過“自己議、自己籌、自己建、自己管”的“四自”模式,引導群眾盤活了閑置資源。舊磚瓦砌成花壇,廢木料搭起籬笆,老石磨、酒壇變身景觀小品……昔日的“村庄垃圾”化為“五小園”的亮點,既保留了鄉愁記憶,又提升了生態功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村庄慢慢發生著變化。路寬了、平了,房前屋后變美了,村口健身廣場建起來了……看在眼裡,村民們美在心裡,生活在這裡感覺更舒心了。

“全村32戶,家家都有‘責任田’。”邢軍委笑言,“誰家的菜園誰管護,誰家的果園誰維護,比學趕超的勁頭一下就上來了。”村民齊動手建設美好家園的事很快在附近傳開,不少附近村民紛紛前來觀摩學習好做法。

十河鎮黨委副書記楊洋介紹,小王庄的舊物改造模式在全鎮成了榜樣,目前已有13個村庄參考這一模式進行了改造。

改造后的小王庄村容村貌一角。

改造后的小王庄村容村貌一角。

共建共享宜居鄉村

今年以來,譙城區將訪企入村收集和反饋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將涉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相關問題歸納為村庄環境提升類。發現部分環境臟亂差問題是由於農村群眾的舊磚瓦、舊木頭、舊瓶罐等廢舊物件亂堆亂放造成的,沒有及時清理或有效利用,從閑置資源變成了村庄垃圾,既影響整體環境,也侵佔村庄公共空間。

於是,譙城區迅速制定方案,堅持“干淨、整潔、有序”原則,引導群眾通過自己議、自己籌、自己建、自己管“四自”方式,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村庄生活環境。通過發動群眾籌資籌勞、捐物共建,盤活農村閑置廢舊資源,財政投入少量資金進行獎補激勵,引導群眾主動參與規劃、建設、管護全過程,讓群眾“唱主角”,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打造鄉村建設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新格局,展現和美鄉村新風貌。

村黨組織強化引導激勵,根據群眾捐款捐物和投工投勞的情況,設置“美麗家園貢獻榜”,在村口或適當位置張榜公示、彰顯榮譽,給予模范村民適當米面油、日常洗漱用品、花種菜種果樹等實用物質獎勵,實行“以物換物”的工作模式。

今年以來,譙城區各鄉鎮發動群眾籌資籌物折算共計約470萬元,籌勞6300余人次,新建村民議事亭54座,安裝路燈720盞,加寬和整修巷道64條,修剪“五小園”587處,修建活動廣場59個,栽種綠化苗木2100株。

圍繞人居環境整治,譙城區堅持“干淨、整潔、有序”六字方針,重點解決廢舊物品亂堆亂放(舊磚瓦、舊木頭、舊瓶罐等)侵佔公共空間問題。通過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計劃到9月底實現100個自然村環境提升目標,完成“五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藥園、小公園)建設,打造鄉愁記憶點和生態休閑區。

譙城區要求各村注重引導村庄盤活閑置資源,發動群眾籌資籌勞,盤活閑置的舊磚瓦、舊物件,進行資源優化利用,助推環境提升。明確“廢舊磚瓦由群眾自發捐助、勞動力由村民投工投勞、技術工支出費用由村集體承擔、管護責任按戶劃分”的原則,鼓勵群眾捐磚瓦、投勞力、獻智慧,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村庄邊角地、房前屋后空地、空閑宅基地等“零碎空間”,用舊磚舊瓦、廢棄木材、老石磨、酒壇等“舊物件”,打造既有功能性又具觀賞性的“五小園”。

為了落實長效管護,村庄人居環境整治中堅持建管並重原則,落實“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長效管護機制,逐步實現21個鄉鎮3384個自然村全覆蓋,努力把人居環境整治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落在平常。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上,我們抓住的‘小切口’就是以群眾籌資籌勞為載體,構建共建、共享、共管的人居環境治理新格局。”譙城區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按照安徽省、亳州市關於“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的整體部署,5月以來,譙城區各級領導干部走進企業、農戶,累計收辦問題787個,研判分析出23類“共性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在“治標”的同時,以“共性問題”的症結為切入點,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轉變。(劉景俠 文/圖)

(責編:劉穎、張磊)

网址:亳州市譙城區:變廢為寶 “五小園”村容村貌換新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7897

相关内容

普及資源循環理念 看舊衣服如何“變廢為寶”
報廢汽車在這裡“變廢為寶”
科技助力垃圾變廢為寶 一人一機可日處理10噸廚余垃圾
巧手DIY 變廢為寶更環保
回收物品 “變身”村落創意小品
開陽縣米坪鄉:“點線面”齊發力 讓鄉村增“顏值”提“氣質”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因地制宜實施城市更新
垃圾分類如何改變百姓生活
滁州市南譙區全力守護城市市容環境衛生
徐州:把防疫經驗轉化為健康生活方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