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发族的“闲鱼”长这样,邮币卡、老红木、黑胶、留声机有了新去处

发布时间:2025-08-15 10:44

发现附近新开了一家咖啡馆,环境优雅,成为了上班族的新去处。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日新鲜事#

+关注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的一个上午,繁华的淮海中路尚未完全苏醒,但淮国旧门前已聚集了二十多位翘首以待的顾客。满头的银发、朴素的衣着、满载老物件的小推车,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图景。

自2022年老店新开以来,淮国旧迅速崛起,与光明邨熟食、全国土特产酱菜、老人和糟货齐名,成为淮海中路又一当之无愧的“排队王”。在这里,银发一族带来交易的物件包罗万象:邮币卡、红木家具、缎子被面、黑胶唱片、留声机、“有底子”人家的古董字画和民间收藏……它既是沪上银发族将珍藏老物件变现的知名平台,也为承载“上海记忆”的旧物找到了新归宿,成为银发族的“闲鱼”(网络二手物品交易平台)。

老物件变现,有了贴心去处

门店里,年过六旬的周阿姨正坐在一张红木圈椅上。她告诉记者,家里有全套红木家具,因决定入住养老院,需将老房子出租支付费用,便想请淮国旧的师傅上门给家具估价。“孩子们说红木家具跟他们的现代家具不搭,给租客用又不舍得。”周阿姨的叹息里,既有对老物件的不舍,也道出了当下老物件流转的尴尬。

“老物件,年轻人不要,只能老一辈来处理。”淮国旧现场经理徐世宁一语道破市场现状。据他观察,每天来交易物品的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带着珍藏多年的红木家具、邮票等老物件,因居住环境变迁或传代需求淡化而寻求处置。

图片一位老人售卖老旧纸币,吸引一群老年人围观。

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老物件市场的价值分化愈发明显。曾经被视为“硬通货”的红木家具,如今市场价仅为巅峰时的三成,且仍在持续走低;邮票市场的缩水更令人咋舌,猴票大全套从疫情前的300万元跌至如今的40万元,90年代后的邮票甚至只能按面值三折出售。

“邮票、红木家具因为供大于求,价格雪崩,且短期内看不到回暖可能,但其他类老物件价格还算稳定。”徐世宁说,比如真丝被面、印花被单等生活用品,因复古风潮兴起,仍有稳定的回收市场,回收价在80—100元每条。

家住杨浦区的80岁老人李先生,小心翼翼地从布袋中取出几件老物件——民国时期的铜板和现代纪念币。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经店内工作人员鉴定评估,最终以140元成交。他兴奋地说:“没想到这些老物件还能卖个好价钱,家里还有不少类似的‘宝藏’,整理好再来。”

循环经济,老物件踏上新旅程

淮国旧收来的老物件,去向何方?徐世宁介绍,一方面是帮老年人把多年的老物件变现;另一方面,随着体验经济、文化消费的发展,红木家具、老唱片、留声机等老物件正悄然开启新旅程——它们不再仅是收藏家手中的珍品,还逐渐流向茶艺馆、酒吧和民宿,成为这些场所的独特装饰与文化符号。

随着国潮在时装行业兴起,真丝被面还被改造成旗袍、真丝拎包、配饰等国潮设计单品。“复古时装不仅要设计复古,面料也最好用年代货。”徐世宁说,而邮票、纪念章、纪念币则能成为文创产品的一部分,或进入民间博物馆。

店堂内,一套明末清初红木瘿木桌凳套装格外引人注目。这套包含一张精致圆桌和五个配套凳子的家具,曾是女子闺房陈设,造型秀气典雅。几年前它的回收价格值40万元,如今以三折价12万元出售,吸引了众多红木爱好者。

图片一位老人现场问询门店经理老物品的价格情况。

在浦东开设茶艺馆的刘先生为了这套家具已经是第三次来淮国旧。他的茶艺馆定位中高端消费,他说:“明末清初的红木家具款式简洁,比较契合当代人的审美,而且我觉得现在正是红木家具价格的底部,也是入手的好时机。”

在银发经济推动下,淮国旧不仅为老年人带来经济收益,更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老物件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此外,淮国旧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淮国旧老法师”微信视频号粉丝已达2.5万,通过直播等方式将老物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社交新空间,老物件串联起情感

“我们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处理闲置物品的渠道,让老物件更好流通,还满足了他们的交友需求,让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共忆时光。”徐世宁说。

近期,淮国旧与光明邨大酒家之间的“银发族日常路线”备受关注。两地相距仅400多米,成了附近老年人悠闲生活的热门“打卡线”。每天上午,老人们来到淮国旧,穿梭在琳琅满目的老物件间,怀旧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淮国旧现场琳琅满目的老物件。

中午时分,老人们便会前往光明邨大酒家,享受惬意的午餐时光。饭后,老人们再次回到淮国旧,登上二楼,点上一杯咖啡,与老友围坐在一起,聊聊往昔岁月。这里不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情感交流的港湾。

常客郭女士感慨:“这里不仅方便,更是我们的社交场。看看老物件,一起怀旧,感觉特别好。”她说,淮国旧给他们提供了独特空间,既能回忆过去、分享故事,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上海,每三人中就有一位老人。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银发经济潜力逐渐显现。像淮国旧这样的场所,虽然在年轻人中并不出名,但却是老年人的新“刚需”。或许,银发经济的新蓝海,仍然需要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

“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巨大,老年人愿意为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付费。未来,我们会走进更多社区开展讲堂、免费鉴定,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徐世宁说。

记者手记

数字浪潮席卷生活的今天,上海淮国旧门前,银发族顶着酷暑排队变现老物件的场景,勾勒出一个值得深思的城市命题:当老人们无奈处置毕生珍藏时,他们变卖的不仅是物件,更是一段段鲜活的城市记忆。这一幕提醒我们,超大型城市的“银发经济”远比想象中多元——它不仅包含适老商品、助老服务,更需要像淮国旧这样能安放旧时光的“记忆容器”。

放眼国际,巴黎圣图安市场的实践颇具启示。这个由2000余个摊位组成的“动态博物馆”,巧妙将市井烟火气转化为独特的城市文化资本。还有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地标,核心在于构建了完整的怀旧经济生态:既有专业古董商守住品质底线,也有业余摊主带来多元趣味,更通过场景营造让“淘宝”本身成为一场文化体验。

反观上海,二手市场要么聚焦租房客的日用品,要么紧盯年轻人的奢侈品,有些大型跳蚤市场,丰富度可以比肩发达国家的知名旅游城市,但偏安在花鸟市场里,以低端商品为主,形象不佳,知名度也不够。像淮国旧这样兼顾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空间,实在是凤毛麟角。

培育怀旧经济,离不开制度创新的加持。东京大江户古董市集的“预约制+主题轮换”模式,既保证了藏品品质,又持续维持着新鲜感;柏林墙公园跳蚤市场设立“素人专区”,在保留市井气息的同时,也提升了交易效率。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而言,不妨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规划“怀旧经济特区”:通过税收优惠吸引专业商户入驻,依托社区活动培育收藏文化;更可借鉴图书馆的“城市记忆计划”,为民间藏品建立数字化档案,即便物质载体消逝,那些承载的文化基因也能代代延续。

一座伟大的城市,理应让不同世代的审美趣味和谐共生。当抢购盲盒的年轻人被赞为拉动消费的Z世代时,老一辈珍视的邮票册、红木家具却面临“无处安放”的尴尬。培育更多淮国旧,不仅是对长者的温情关照,更是为整座城市留存可触摸的历史。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更多这样的文化缓冲带——让推土机的轰鸣之余,城市发展始终保有应有的温度与厚度。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上海银发族的“闲鱼”长这样,邮币卡、老红木、黑胶、留声机有了新去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8463

相关内容

“淮国旧”老店新开 银发族的“闲鱼”找到新归宿
木质DIY留声机,送黑胶唱片,亲手做出这件新年礼物吧
上海老红木家具、樟木箱、邮票、钱币、扇子回收专业提供上海古籍旧书回收,上海线装书回收,上海老红木家具回收,上海老瓷器回收,上海老钱币回收,上海老字画回收服务
老唱片收购价格=上海市80年代黑胶唱片收购热线
90年代歌星唱片收购=民国胶木唱片回收=老戏曲唱片收购热线【今日推荐网上海礼品/工艺品比购】
上海老红木家具翻新 上海木雕维修翻新 上海木佛像修复保养
乌鲁木齐旧币回收,让闲置钱财焕发新生
常年;上海各种老物件回收 上海老工艺品摆件收购
上海 杨浦区 老红木家具表面去污翻新
上海红木家具罗汉床回收商店==上海红木家具贵妃榻回收价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