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两次病危,绝望中她试了中药,如今生活如常

发布时间:2025-08-15 12:08

生活中的微感动:她如何在困境中找到生活的希望。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情感故事#



  2012年9月,22岁的李梅红刚刚从护理专业毕业,正准备开启自己的护士职业生涯。然而命运却给了这个年轻姑娘一记重击——她开始频繁呕吐,视力模糊,走路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一样。在禹州市当地医院检查后,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传来:她的脑部出现了不明阴影。

  11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梅红接受了第四脑室占位切除手术。手术前,这个懂医的姑娘甚至签下了遗体捐赠书。手术虽然顺利完成,但病理报告却让所有人都心头一紧:(四脑室)髓母细胞瘤。主治医生委婉地劝她的父母:"带孩子回家吧,这个病不管花多少钱,最终可能人财两空。"



  但这对农民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放弃。他们带着女儿辗转多家医院,进行了15次放疗、7次光子刀和4次化疗。为了给女儿输血,他们跑遍了周边城市的血站。然而2013年9月,复查结果显示:脑瘤复发了。

  "我真的完了!"李梅红哭着说。再次化疗后,她的病情反而越来越重。医生看着这个已经花费四五十万元治疗费的农村家庭,再次劝他们放弃。最后,父母贷款给女儿用上了美国进口的贝伐单抗,一支就要5000多元,一次要用三支。可这也没能阻止病情恶化。

  2013年11月下旬,情况急转直下。短短一周内,李梅红全身瘫痪,不能说话,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控制。郑大一附院一天内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医生对李梅红的父亲说:"老李啊,你为女儿该做的都做了,让孩子回家吧。"

  就在走投无路之际,李梅红的父亲听说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2013年12月2日,他带着女儿的病历资料来到医院。袁希福院长看完后也很为难:"来得太晚了,病情危重,恐怕..."没等院长说完,这位父亲就哽咽着请求:"求求您想想办法,救救我闺女!哪怕她能多活一天,我都高兴!"



  袁院长开了7付中药,嘱咐说:"一周不会有太大效果,看她能不能吃下去。"回到家,父母一勺一勺地喂女儿喝药,吐了就擦干净继续喂。奇迹般地,7付药喝完,李梅红的头疼减轻了,原本6小时就要吃一次的止痛药,现在七八个小时都不觉得疼。

  看到希望的父母立即又去拿药。慢慢地,李梅红能自己吃饭了。2014年1月15日复诊时,她的头疼呕吐已经减轻,虽然还有重影、头晕等症状,但已经能靠着椅子坐住了。5月份的复查显示,病灶稳定没有发展。

  在父母的帮助下,李梅红开始艰难地康复训练:写字、捡豆子、掉铁环、扶着双杠走路...2014年12月26日,服药一年后,她已经能说完整的话,会写自己的姓,还能用电脑玩纸牌游戏了。



  2019年,恢复良好的李梅红进入春秋两季巩固治疗阶段。她生活完全自理,还开了网店,和父母一起摆摊。2024年4月26日,在郑州希福中医的抗癌明星交流会上,李梅红分享了自己的近况:"现在用助行器能自己走路,做饭洗衣服做家务都能干。"



  从22岁被宣判"人财两空",到如今重获新生,李梅红用11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生命奇迹的真实故事。这个曾经全身瘫痪的姑娘,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要放弃希望。

网址:郑大一附院两次病危,绝望中她试了中药,如今生活如常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8698

相关内容

医者仁心 温暖渴望光明的心灵——记郑州中视眼科医院创始人郑泉
河南中医肝病带头人赵文霞:待病人如朋友
中风偏瘫后恢复难?七代祖传中医刘永辉:针药结合助力各级中风病人重回正常生活
科研是一种生活态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
郑州白血病儿童患者增多 最小仅2个月大
大佬死后,一代艳星瘦成纸片人,干保洁,做服务生,渴望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孤女被卖,她看见院中土坑有蹊跷,就悄悄拿起了扫帚
@郑渊洁 之父 @郑洪升 养生十大绝招
当一个心理咨询师患上抑郁症,她会如何自救?
那些坚持运动的中老年人,如今生活都如何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