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服务更普惠、生活更美好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5 13:4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有所不同,发达国家一般先于发展中国家进入老龄社会。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人口老龄化#

中国网8月14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1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日常生活带来这些变化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介绍,当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9.7%。在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努力下,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服务正惠及更多百姓。

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全国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覆盖75%以上人口,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逐步实现“一卡通”区域服务互联互通。数字教育实现扩容升级,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慕课,也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都居世界第一,实现“全网好课、尽在掌中”。

数字生活更加美好智能。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让千年文明“触手可及”。社区服务更加智能,“一键式”老人求助等服务“指尖可达”,居家智能健康管理、智慧助餐、远程问诊等应用,让社区生活更有温度。数字消费方面,即时零售、智能网联汽车、微短剧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持续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接诉即办”市民热线数据加速整合利用,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提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深化,自然灾害智能预警等应用取得实效,城市治理从“分散管控”转向“全域协同”,智慧治理和韧性安全能力全面增强,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效能提升,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不断深化,生活服务、企业服务等领域免申即享场景应用不断丰富。

我国数据产业集群发展 数据产业链加速形成

刘烈宏表示,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等业态,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数据产业发展乘势而上、逐步壮大。

我国数据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数据产业链加速形成。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数据“采存算管用”全链条焕新迭代,催生出“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年均增速15.7%,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数据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长三角形成了多层次、全链条的数据产业生态,资源共享、创新联动的集聚效应尤为突出,2024年,长三角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的22.6%,集聚数据企业超过了10万家,是我国数据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资源要素富集、技术创新活跃、应用场景丰富,吸引大量头部企业和创新主体,产业生态化集聚趋势较为明显。今年计划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以此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和规模优势。

数据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国内多数模型训练使用中文数据已超60%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数据在推动“人工智能+”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至关重要。例如在医疗健康领域,通过标注的医学影像高质量数据集,模型的疾病诊断准确率可以提升15%以上。2024年初,我国日均Token(即通常所说的词元,处理文本的最小数据单元)的消耗量为1千亿,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反映出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快速增长。

我国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经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总体量超过了400PB(1PB可存储约5亿张2MB大小的高清照片,400PB的总量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140倍左右)。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也推动了数据交易需求的攀升,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的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到了246PB。目前已布局成都、沈阳、合肥等7个数据标注基地,助力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

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国内多数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经超过了60%,有的模型已达到80%。中文高质量数据的开发和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模型性能的快速提升。

支持数据规模化跨域流通 今年底节点城市将扩大至50个左右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表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去年开始启动,作为“十四五”期间提出的全新概念,建设运营国家基础设施,强调以释放数据价值为目的、以建设运营数据流通应用平台为重点,同时充分融合网络、技术以及各种标准和规范。

“十四五”期间,国家数据局制定下发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制定了数据基础设施参考架构、明确了“三统一”的互联互通要求,提出了匿名化处理等9项重点技术规范。目前已经建成包含北上广深杭等25个城市在内的城市节点,布局了16个省(区、市)的数据基础设施架构,并在7月底全面完成互联互通。预计到今年底,节点城市规模将扩大到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区、市),为数据规模化跨域流通奠定设施基础。

夏冰指出,数据领域有一些共性难题或者痛点,包括“找数用数难”“规模流通难”“跨域加工难”,针对这些难题,国家数据局组织了数场、可信数据空间等6个技术路线的创新探索,通过加快推动与数据基础设施紧密相关的关键技术攻关,典型应用场景适配以及统一标准验证工作,在设施的功能方面,目前实现了数据的“一点发布,全域可见”,应用的“一点部署,跨区通用”。

编辑:吴晨笛

编审:魏婧

相关链接:中国发布丨“十四五”期间数字中国建设成就显著 数字经济、数字公共服务发展迅速

网址:中国发布丨服务更普惠、生活更美好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9006

相关内容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乘“数”而上 智启未来——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
“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加速跑”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中国信通院发布《数字社区研究报告》:普惠数字社区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服务业数字化加速 支撑中国经济稳步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解读之二】
何建华: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美好生活
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 数字服务普惠便捷 数据市场快速成长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