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艺助力传统食疗发展(生活聚焦)
创新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结合,展示生活艺术魅力。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美学设计# #传统与现代融合#
本报记者 王立嘉
提起食疗,人们首选想到的往往是小火慢熬的人参鹿茸羹、当归乌鸡汤之类的药膳。早在《后汉书·列女传》中就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的记载,由此可见药膳的历史悠久。但所谓的食疗,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精工细作的药膳。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食疗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传说到现代营养学的兴起,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到新石器时代醇酒技术的出现,食疗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
所谓“五谷为养”是指黍、林、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果为助”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上面提到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是药,但只要使用得法,对疾病的治疗,特别是预防起到的作用,并不比药品差,而且安全系数更高。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药食同源”。
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原本滋味来划分。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阴阳平衡失常多为饮食的过多或不足或偏嗜。这种平衡饮食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熟练地运用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失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既然古有明训“药补不如食补”,那么人们究竟应该怎么进行食补呢?如果每天尽量把“谷、果、畜、菜”吃丰富了,就是在调整膳食结构。其中最难的当属掌握营养的平衡了。由于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逐渐流行。人们对润肠清积、生血降脂、清糖平压之类的需求也就渐趋强烈。
事实上我国有很多天然食品就可以达到这些功效。比如:产于我国大西北宁夏腾格里沙漠的沙枣,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在汉、蒙、藏的《四部医典》、《月王药珍》和《晶珠本草》等经典医著中对此都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味苦、性平、无毒。补肾气,益精髓,治男人虚损,疗心腹痛、腰痛、头风痛,可去各种痹积湿热。素有“降压、降糖”神茶和“神仙不老草”之美誉。1977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沙枣,曾经是西北腾格里沙漠人们在荒旱灾年保命的沙枣树,其树果、叶内皮曾经是当地人在缺粮度荒年代充饥的食品,由于其所含的特殊成分,可使人避免浮肿和疾患。沙枣生长在沙漠中,能耐受地面60摄氏度高温,又能耐受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还能在5000米高原上生长,耐受空气的稀薄。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它特殊的营养含量,特殊的营养又使它具有特殊的功效。排毒,是沙枣茶最直接的功效。如今,人们的三餐饮食越吃越好,殊不知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宛如狭窄弯曲的隧道。食物鱼贯而入,都需要大肠的消化吸纳。由于肠壁皱褶的存在,难免会有食物残渣留存,并由此造成现代人最为头疼的“宿便”。而沙枣茶除了能促进肠胃蠕动,缩短食物残渣的停留时间,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还具有清除肠壁黏附物,并形成保护膜的功效。从而使肠内废物,清爽、迅速地排出体外,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内分泌功能和自身免疫功能。
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具有神奇疗效的植物一直没有被完全利用,而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这些植物将逐渐得到利用。
以沙枣来说,既然它的妙处古人知之甚详,为什么今天才被真正开发出来呢?据老中医赵金领介绍,主要是因为其苦涩味太重,口感差,所以千百年来只用于中、藏、蒙药中。而现在市面上的沙枣茶,已经进行了独特的发酵工艺处理。这种工艺,去除了果、茎、叶中的苦涩味,制成了如今气味清香、口感甘浓且药用价值不变的饮品———沙枣茶。
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类似于沙枣这样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植物、生物被人们重视、开发。据专家预测,这类由纯天然原料制成的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在现代工艺的助推下,中国传统的食疗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市场报》 (2005年04月29日 第二十五版)
网址:现代工艺助力传统食疗发展(生活聚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9111
相关内容
传统技艺的现代重构:手工艺发展三阶段【文创前沿】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如何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现代烹饪工艺与传统烹饪工艺的融合发展研究
让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株洲“食疗养生”工作室揭牌,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工艺品的发展:传统的工艺结合现代的创意设计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doc
刺绣的魅力: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非遗之美,今日生活”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聚焦激活多重消费潜力
传统技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