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县域医疗“自我造血”,让优质服务“扎根生长”|“百千万工程”基层“医”线蹲点⑦

发布时间:2025-08-15 14:45

远程医疗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享有优质医疗服务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健康科技发展#

视频请点击↓

从广州到化州,一路驱车需要近五个小时,2023年底,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刘贵浩主动请缨来到这里,近两年里,挂任化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他足迹踏遍化州23个镇街,珍惜着“粘泥土”“带露珠”的基层工作机会。

今年5月,刘贵浩获评“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称号,从补硬件短板助人才培养,再到管理能力与专家团队质量的提升,帮扶工作“既输血也造血”,刘贵浩也用实际行动书写下“让每个生命都能被温柔地托举”的人间处方。

推动硬件与管理“齐跃升”

初到化州时,刘贵浩对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印象很深,“我到的时候,化州市已经构建起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很多工作都做得很不错,但是仍受困于某些客观存在的短板。”他这样介绍。

硬件就是其一。城区医院设施相对完善,但不少偏远乡镇卫生院设施仍有缺乏,补齐基础诊疗设备也成了刘贵浩心中的大事,不久后,化州市平定卫生院里多了一台螺旋CT,这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向镇卫生院特别捐赠的医疗设备,也弥补了县域医疗次中心高端诊疗设备的空白。

刘贵浩(左四)在化州市林尘卫生院开展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专项检查

致力缩小硬件的差距,身为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专业博士的刘贵浩也着眼于管理体系的搭建,“学习-考核-应用”这一闭环体系,便是他针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出的“靶向治疗方案”:“学习指的是结合化州当地临床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在考核方面,突出诊疗质量、资源效率和患者体验三个指标,而应用则落实在诊室、病房和村卫生室,真正贴近不同群众的多样性健康需求。”

县域医院作为连接省市三甲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枢纽”,管理能力在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辐射作用,“我们关注医院的运营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等内容,通过PDCA循环、鱼骨图分析等医疗质量管理工具的培训,带动不少基层医院建立起‘问题溯源-问题整改-问题复查’的管理闭环。”谈及如何在管理上帮助基层医疗实现持续发展,刘贵浩如是说。

打造“授人以渔”的源头活水

基层医护人员对当地有感情,肯用心,却有着人才流失、培训不足等问题,正是因此,人才培训与能力提升自开始就被刘贵浩提上了工作日程。

“省-县”纵向帮扶进修人才培育机制也随之搭建起来,“每年我们会从化州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中选派医护人员到省人民医院免费进修。”近两年来,已有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在内的约六十名基层医护人员前往省医学习。

广东省人民医院2024年第3期进修生开班典礼暨岗前培训

来自化州市平定卫生院妇产科的杨海英就是其中一员,如今正在进修的她形容自己来省医的三个月“就像一块海绵”:“这里的妇科分组非常细,我想尽量学习,希望回去后能帮助基层开展例如宫腔镜、腹腔镜等有条件的项目。”

进修期结束后,如何将经验移植到当地则是医生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化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陈泓源用“准确、简洁、高效”形容自己在省医的学习见闻和经验:“省医检验科的工作流程被我运用到目前的工作中,提高了周转效率,减少了样本从采集到检验之间的时间损耗,也为患者和医生争取出更多的时间。”

学成归来的“种子医生”,已在化州市27家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50余项,填补了部分基层医疗技术空白,种下“授人以渔”的根基。在当地,刘贵浩推动建立起“团”聚青春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青年联学共建品牌,用“座谈研讨+临床带教+专题培训”的形式培训六百余人次,还完成了“薪火培基”四百余名乡村医生的能力培训,让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为当地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带来持久动力。

“团”聚青春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青年联学共建活动

将外部经验化作“本土方案”

七月的一个早晨,化州市平定卫生院聚集了不少赶来的居民,在这里,化州市人民医院组织了一场义诊,来自南方医院、如今是化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区执行主任的张剑明介绍,自己每个月要去几个不同镇街,为当地群众提供义诊服务。

这是关于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下沉和机制创新的生动写照,也是刘贵浩口中常提到的“家门口的专家团” :“我们希望群众在乡镇卫生院甚至村卫生室就能找到‘信得过的医生’,解决‘看病远、看病烦’的痛点。”

在刘贵浩的推动下,结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和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建设,一百多名来自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中山六院等省级三甲医院的专家来到化州,开展了一系列“助力百千万·健康化州行”系列活动,累计为当地群众提供“家门口”诊疗服务三千余人次。

2024年8月30日,省人民医院教授王昌俊(右一)参加化州市首届“中医药文化最燃夜市”活动并为群众义诊

在张剑明的身边,还有一名来自化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除了充当专家与当地民众的“翻译官”,还肩负起将外部经验转化为“本土方案”的责任。“本地化管理骨干是基层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他们知道群众需要什么,能够推动本地医疗系统自主运转。”去年9月,帮扶团队针对全市三百多名公立医院院长、中层干部、护士长以及医疗骨干培训,让经验真正落地本地,实现从跟跑执行到自主管理。

回首近两年的工作,刘贵浩感触颇深:“在化州的实践印证,唯有激活造血功能,帮扶之根才能深扎基层,结出普惠万千百姓的健康硕果。”当省级医院的精尖技术与粤西县域的殷切期盼相遇,一幅“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健康画卷,正在“百千万工程”的沃土上徐徐铺展。

《羊城晚报》2025年8月14日A3版报道

总策划|林如敏
策划|龚丹枫 王倩 黄海昀
统筹|朱嘉乐 廖俊杰 蒋梦娜
采写|王沫依
图|受访者提供
视频拍摄|林添杰 实习生 孙小康
视频剪辑|林添杰 实习生 谢茵琳
设计|黄江霆 龙华
出品|羊城晚报社教育健康部
指导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许敏

网址:让县域医疗“自我造血”,让优质服务“扎根生长”|“百千万工程”基层“医”线蹲点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9225

相关内容

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健康焦点)
让群众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近”享优质医疗 服务百姓“零距离”
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覆盖所有市县
数字医疗让健康服务更优质可及
国家卫健委:以县域为单位 打造15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圈
科技进步,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康焦点)
‌智慧医疗让百姓就医体验越来越好
长垣县优质眼科医疗服务推荐

随便看看